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532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2)的制冷剂供给机构(30)从比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靠旋转轴(50)的一端侧的位置向底面(70)供给冷却流体(42),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具备沿着旋转轴(50)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86),通过贯通孔(86)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2)的制冷剂供给机构(30)从比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靠旋转轴(50)的一端侧的位置向底面(70)供给冷却流体(42),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具备沿着旋转轴(50)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86),通过贯通孔(86)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42)。【专利说明】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3-324901号公报(以下称作“JP 2003-324901 A”。)中公开了多个对电动机进行冷却的结构(图1?图11)。在这些结构中,作为从电动机的内侧朝向径向外侧供给冷却油的结构,存在经由轴28的内部而使冷却油循环的结构(图7及图8)。 专利技术的概要 如JP 2003-324901 A的图7及图8所示,在经由旋转轴的内部而向旋转电机的内部供给冷却油的结构中,孔的个数、位置及大小等制冷剂供给路的规格因与旋转轴的强度的关系而受到制约。因此,从对旋转电机的内部进行冷却的观点出发,还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这样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具备:马达转子,其具有旋转轴、筒状构件及转子铁心,该筒状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侧形成有底面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并且通过所述底面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连结,该转子铁心固定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以及制冷剂供给机构,其供给对所述马达转子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所述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供给机构从比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靠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侧的位置向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供给所述冷却流体,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具备沿着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通过所述贯通孔向所述筒状构件的内部供给所述冷却流体。 根据本专利技术,冷却流体向筒状构件的底面(外侧)供给,经由贯通孔而向筒状构件的内部进入。因此,能够对配置在筒状构件的内部的构件或固定在筒状构件的外周的转子铁心进行冷却。 另外,筒状构件在与底面相反的一侧(旋转轴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因此,从底面侧向筒状构件的内部供给的冷却流体能够经由开口部而从筒状构件排出。因此,能够防止冷却流体向马达转子和与其对置的马达定子之间的气隙的浸入,能够抑制旋转电机的旋转阻力的增加。 而且,将冷却流体向筒状构件的内部引导的贯通孔形成在筒状构件的底面上。因此,相比较于以将这样的贯通孔仅形成在旋转轴上为前提的情况,能够使将冷却流体向筒状构件的内部供给的路径多样化。并且,例如,能够提高仅在旋转轴上形成贯通孔的情况下因旋转轴的尺寸、强度等的规格的制约而难以选择的各种规格(例如,冷却流体的流量或供给压力的设定)的自由度。 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上形成有在比所述贯通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向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侧突出的环状的突出壁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马达转子的旋转时,在冷却流体上作用有离心力,从而在外侧突出壁部的径向内侧形成冷却流体的积存部,从积存部通过贯通孔而能够向筒状构件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因此,即使在制冷剂供给机构的供给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贯通孔向筒状构件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其结果是,在使用电动泵作为制冷剂供给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电动泵的作功量。 另外,在使用与旋转电机机械地连结而通过旋转电机的驱动力进行工作的泵作为制冷剂供给机构的情况下,在旋转电机的低旋转时,该泵的输出变小,冷却流体的供给量减少或供给压力减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冷却流体积存于环状的外侧突出壁部,因此容易将冷却流体向贯通孔引导,能够抑制冷却流体对筒状构件内部的供给不足。换言之,该泵产生的冷却流体的供给量难以受到旋转电机的转速等的驱动条件带来的影响。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制冷剂供给机构具备在比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靠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侧的位置朝向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供给所述冷却流体的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在比所述突出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着所述轴向与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对置配置。由此,朝向筒状构件的底面供给的冷却流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向在突出壁部的径向内侧设置的积存部引导,因此能够将冷却流体有效地向积存部引导。另外,由于从供给口到达比突出壁部靠径向内侧的筒状构件的底面后的冷却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向积存部引导,因此能够将冷却流体有效地向积存部引导。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制冷剂供给机构具备:轴流路,其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上;以及轴开口部,其从所述轴流路向所述旋转轴的外部连通,其中,在沿着所述马达转子的径向观察时,所述轴开口部与所述突出壁部的一部分重叠。由此,从轴流路流出的冷却流体在离心力或重力的作用下被向在突出壁部的径向内侧设置的积存部引导,因此能够将冷却流体有效地向积存部引导。 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突出壁部的内周面具备随着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另一端侧而扩径的扩径部。由此,当马达转子旋转时而在冷却流体上作用有离心力时,能够通过扩径部将冷却流体从旋转轴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引导。因此,能够促进筒状构件内的冷却流体的移动,能够更有效地对转子铁心等构件进行冷却。 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突出壁部上固定有旋转传感器的旋转件。由此,突出壁部兼具形成冷却流体的积存部的功能以及保持旋转传感器的旋转件的功能。因此,与将保持旋转件的构件和突出壁部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旋转电机成为简单的结构。 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内部配置有与所述旋转轴连结的齿轮机构。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筒状构件的内部配置齿轮机构,能够减小旋转电机的轴向上的尺寸。另夕卜,除了转子铁心的冷却之外,还能够进行齿轮机构的冷却或润滑(冷却流体兼作润滑油的情况)。因此,与分别设置转子铁心的冷却结构和齿轮机构的冷却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底面上形成有在比所述贯通孔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向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侧突出的第二突出壁部,在沿着所述马达转子的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突出壁部的前端与构成所述齿轮机构的齿轮的一部分重叠。根据上述结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径向飞散的冷却流体被向齿轮机构的齿轮引导,能够用于该齿轮的冷却或润滑(冷却流体兼作润滑油的情况)。之后,用于齿轮的冷却或润滑后的冷却流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向径向移动,在到达筒状构件的内周面的情况下,冷却流体还能够对转子铁心进行冷却。 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筒状构件的内部配置有与所述旋转轴连结的摩擦卡合机构。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筒状构件的内部配置有摩擦卡合机构(例如离合器机构),由此能够减小旋转电机的轴向上的尺寸。另外,除了转子铁心的冷却之外,还能够进行摩擦卡合机构的冷却或润滑(冷却流体兼作润滑油的情况)。因此,与分别设置转子铁心的冷却结构和摩擦卡合机构的冷却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将搭载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马达的车辆着眼于冷却系统而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所述马达中的冷却油的流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作为所述冷却系统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侧罩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将马达转子简化而示出贯通孔的位置的主视图。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电机(12),其具备:马达转子(20),其具有旋转轴(50)、筒状构件(52)及转子铁心(60),该筒状构件(52)在所述旋转轴(50)的一端侧形成有底面(70)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开口部(74)并且通过所述底面(70)与所述旋转轴(50)的外周连结,该转子铁心(60)固定在所述筒状构件(52)的外周;以及制冷剂供给机构(30、50),其供给对所述马达转子(20)进行冷却的冷却流体(42),所述旋转电机(12)的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供给机构(30、50)从比所述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靠所述旋转轴(50)的一端侧的位置向所述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供给所述冷却流体(42),所述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具备沿着所述旋转轴(50)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86),通过所述贯通孔(86)向所述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所述冷却流体(4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木诚一藤本真二桑原孝明加藤伸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