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顶棚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98728 阅读:7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7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顶棚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可贴合;S2: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无纺布和玻纤毡,将其吸附在模具上模的下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在定位完成背层材料上开设的注料孔;S3: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玻纤毡、无纺布和面料,并将其吸附在模具下模的上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表层材料;S4:将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压合,以将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定位完成表层材料切边且边界封口,并在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定位完成表层材料之间限定出空腔;S5:从注料孔向空腔内注料,熟化后形成半硬PU,得到汽车内饰顶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内饰顶棚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生产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可贴合;S2: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无纺布和玻纤毡,将其吸附在模具上模的下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在定位完成背层材料上开设的注料孔;S3: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玻纤毡、无纺布和面料,并将其吸附在模具下模的上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表层材料;S4:将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压合,以将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定位完成表层材料切边且边界封口,并在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定位完成表层材料之间限定出空腔;S5:从注料孔向空腔内注料,熟化后形成半硬PU,得到汽车内饰顶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能够减少生产工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国内外汽车内饰成型顶棚的生产多采用无纺布、玻纤毡、半硬聚氨酯泡沫片、玻纤毡、无纺布、面料层等多层材料组成,经发泡、切片、滚胶、模压成型、定型、喷胶、复合面料、水切割或冲裁、包边、粘接附件等多道工序加工完成。 汽车内饰成型顶棚经切割周边和安装孔后,不可避免的出现玻纤外露和面料毛边,对于有要求的边界部位需要进行面料回包的包边作业。同时,汽车内饰顶棚采用的片材模压成型生产工艺,在产品型面落差较大的区域由于片材拉伸减薄存在产品厚度不可控现象影响产品装车效果。 以上方法存在如下诸多缺点: 1、工艺复杂。由于生产成型顶棚要经过发泡、切片、滚胶、模压、定型、喷胶、复合、水切割或冲裁、包边、粘接附件等十多道工序。在制品制备过程中,每完成一个顶棚的生产都要经过十几次的传递,传递繁琐,稍有不注意就会弄脏或弄折,存在诸多潜在质量风险。 2、浪费原材料。汽车内饰成型顶棚中所使用的半硬聚氨酯泡沫片,要经过发泡和切片两道工序完成,发泡过程中除留足泡块的长宽工艺余量外,泡沫块顶部凸起部分和底部15cm高度部分都无法使用。大约浪费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聚氨酯材料。在模压和复合工序都要使用聚氨酯粘合剂实现基材的成型和面料的复合,包边工序也需要用粘合剂粘接。 3、消耗大量的能源和人力。相关技术中,生产内饰成型顶棚的模压成型模具使用温度为140°C,复合模具使用温度为105°C,机器人喷涂复合面料胶水,高压水机器人切割安装孔和四周边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由于工序繁多,传递繁琐,导致需要很多人力完成。 4、设备和工装模具投资多。在生产顶棚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半硬聚氨酯泡沫片切片机、滚胶线、喷胶房和机器人、高压水切割机器人、2套喷胶工装、2套水切割工装以及包边工装等设备和工装,这些设备和工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5、产品尺寸精度低,调整过程复杂。相关技术中生产汽车顶棚的方法为片材模压成型生产工艺,由于在产品型面落差较大的区域片材材料拉伸造成存在产品厚度小于设计状态,从而影响装车效果。如出现上述问题还需要同时对上下模进行修改,以满足装车效果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所述能够极大的减少汽车内饰顶棚的生产加工工序、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大量设备和工装模具的资金投入、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工费用,使产品成本显著降低。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所述模具上模的下表面和所述模具下模的上表面可贴合;S2: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无纺布和玻纤毡,并将其吸附在所述模具上模的下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在所述无纺布和所述玻纤毡上开设上下贯通的注料孔;S3: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玻纤毡、无纺布和面料,并将其吸附在所述模具下模的上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表层材料; S4:将所述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压合,以将所述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所述定位完成表层材料切边且边界封口,并在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所述定位完成表层材料之间限定出空腔;S5:从所述注料孔向所述空腔内注料,熟化后形成半硬PU,得到所述汽车内饰顶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能够极大的减少汽车内饰顶棚的生产加工工序、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大量设备和工装模具的资金投入、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工费用,使产品成本显著降低。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内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上吸附孔和下吸附孔,所述模具上模内设有与所述注料孔连通的注料口。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2包括:S21: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无纺布和玻纤毡并将其放置在模具下模上;S22:将所述模具上模与所述模具下模合模,所述模具上模通过所述上吸附孔将所述无纺布和玻纤毡吸附在所述模具上模形成所述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在所述无纺布和所述玻纤毡上开设上下贯通的注料孔。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注料孔冲头在所述模具上模内运动,在所述定位完成背层材料上形成所述注料孔。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孔冲头在所述模具上模内运动,在所述定位完成背层材料上冲压形成顶棚安装孔。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3包括:S31: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玻纤毡、无纺布和面料并将其放置在所述模具下模上;S32:将所述模具上模与所述模具下模合模后,所述模具下模通过所述下吸附孔将所述玻纤毡、无纺布和面料吸附在所述模具下模上形成所述定位完成表层材料。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吸附孔和所述下吸附孔在所述模具上模与所述模具下模上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对齐。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具上模的下表面和所述模具下模的上表面分别形成为平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模具上模的下表面形成为向上凹陷的弧形面,所述模具下模的上表面形成为向上突出的弧形面。 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的汽车内饰顶棚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内饰顶棚在未注发泡料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内饰顶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内饰顶棚的制备方法中模具上模与模具下模的排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内饰顶棚100 ;无纺布11 ;玻纤毡12 ;面料13 ;半硬PU层14 ;注料孔e ; 模具上模21 ;模具下模22 ;上吸附孔a ;注料口 b ;空腔c ;下吸附孔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顶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所述模具上模的下表面和所述模具下模的上表面可贴合;S2: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无纺布和玻纤毡,并将其吸附在所述模具上模的下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在所述无纺布和所述玻纤毡上开设上下贯通的注料孔;S3:提供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玻纤毡、无纺布和面料,并将其吸附在所述模具下模的上表面上形成定位完成表层材料;S4:将所述模具上模和模具下模压合,以将所述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所述定位完成表层材料切边且边界封口,并在定位完成背层材料和所述定位完成表层材料之间限定出空腔;S5:从所述注料孔向所述空腔内注料,熟化后形成半硬PU层,得到所述汽车内饰顶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素冲刘胜军薛风王东亮邢倩倩陈明明王江平赵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