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爆缓冲功能的装甲车窗体紧固结构及其紧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93103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9:49
具有防爆缓冲功能的装甲车窗体紧固结构及其紧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甲车窗体紧固结构,包括一安装框体和通过安装框体固定于装甲车主体的透明窗体;透明窗体的侧边结合有一圈预应力结构框体,框体与所述安装框体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紧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透明窗体于四周结合有预应力结构的刚性框体,并通过该框体与装甲车安装框体配合安装,防止了窗体受到外力冲击发生形变后整体自安装框体逃逸,从而使窗体紧固结构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弹性缓冲件与滑动缓冲装置的采用在透明窗体受到爆炸等冲击后的第一时间提供非常有效的缓冲作用,可明显减缓与降低窗体受到冲击后破碎的时间与概率,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甲车透明窗体结构的安全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甲车窗体紧固结构,包括一安装框体和通过安装框体固定于装甲车主体的透明窗体;透明窗体的侧边结合有一圈预应力结构框体,框体与所述安装框体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紧固结构。本专利技术透明窗体于四周结合有预应力结构的刚性框体,并通过该框体与装甲车安装框体配合安装,防止了窗体受到外力冲击发生形变后整体自安装框体逃逸,从而使窗体紧固结构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弹性缓冲件与滑动缓冲装置的采用在透明窗体受到爆炸等冲击后的第一时间提供非常有效的缓冲作用,可明显减缓与降低窗体受到冲击后破碎的时间与概率,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甲车透明窗体结构的安全防护性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国防建设领域中的各类装甲车辆,尤指一种具有防爆缓冲功能的装甲车透明窗体的紧固结构及其紧固方法。
技术介绍
装甲车一般是对装有装甲的军用或警用车辆的统称。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以及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等多方面需要,各类军用、警用还有民用装甲车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比如装甲运兵车、装甲防暴车、装甲运钞车等等。装甲车的特性是具有高度的越野机动性能,有一定的防护和火力作用,因此车辆的挡风玻璃以及侧窗玻璃等窗体也必须具有相应的防护能力。 然而目前的装甲车窗体安装结构,大多是将防弹玻璃或防暴玻璃等窗体镶嵌于类似U型槽的边框结构内,周边设密封胶,有的会对窗体一侧的金属挡边进行法兰紧固。这样的安装方式窗体与装甲车并未形成一体,窗体基本处于自由状态,一旦受到车外爆炸或枪弹的冲击荷载时,窗体虽然不会如钢化玻璃般全部碎成小颗粒,而是局部破碎并且在冲击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冲击方向的形变并在内部胶体的作用下保持完整,但是窗体必然发生整体弯曲变形,且此时窗体的外形尺寸会小于边框的内径。因此窗体就可能整体从边框中逃逸而飞往车内,造成车辆内人员的伤亡,而起不到其应有的防护作用。窗体的RET保持值(爆炸冲击后玻璃重量/爆炸冲击前玻璃重量)虽然比普通玻璃大,但始终小于I而无法确保等于I。 为了减小上述缺陷对车内人员安全的影响,设计时通常会将窗体的面积缩小,或者增加窗体两侧挡边的宽度,其结果都造成了驾驶员等车内人员的视野同步减小,给车辆的驾驶及车内人员的观察等带来了不便。 另外由于窗体与车辆并未形成一体,两者之间是存在空隙的,当车辆遭到爆炸或发生剧烈震动时,作为脆性材质的窗体与刚性边框之间必然发生刚性碰撞,导致窗体自身首先出现应力集中甚至碎裂而失去防护作用。 上述关于装甲车透明窗体的安装方式及结构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且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技术方案,因此相关安全隐患始终存在,也成为一直困扰相关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装甲车在国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可是能够有效提升装甲车透明窗体紧固支承结构安全性与便捷性的核心技术仍未解决。针对此类影响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目前尚无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而本专利技术填补了此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装甲车窗体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明窗体可根据需要选用防弹玻璃、防爆玻璃或防暴玻璃等等,不受任何限制。 本专利技术中的紧固系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具有稳定预应力结构的紧固系统。预应力 —般是指材料制作中或其他物件形成过程中,预先对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受拉区,使用相应的技术和工艺引入的压应力,预引的压应力构成材料或物件的预应力结构。在材料或物件中引入压应力,形成稳定的预应力结构的技术和工艺一般统称为预应力技术。拥有预应力结构的材料或物件一般称为预应力材料或预应力物件。 众所周知,材料或物件的预应力结构可以改善材料或物件的使用性能。材料或物件的使用性能一般是指其自身刚性的提高,自身抗震动性能的提升,自身弹性强度的增强,从而增加材料或物件的耐久性和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预应力技术古已有之,乃中国古人籍此改善生活用具性能,加固补偿劳作工具的一种工艺。如木桶套箍(引入预应力)可以耐久防漏等。最近五十多年,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突破,预应力结构在建筑等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应用,而预应力材料也突破了高强度钢材等的制约,逐步向强度高、自重轻、弹性膜量大的聚碳纤维和聚酯纤维类等非金属型转变。 但遗憾的是,预应力材料或物件至今的大部分应用依然还局限于改善材料和物件自身的物理性能领域。作为预应力材料,其物理性能固然有显著加强,但其内置的稳定的预应力结构必有其应有使用的创新领域。 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或物件中引入压应力的过程,一般称为材料或物件内置预应力的产生过程。一般而言,任何弹性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都可产生内置预应力,外力的作用过程,就是弹性材料内置预应力产生的过程。对弹性材料内置预应力产生的动态过程用外物实施控制,就形成材料或物件的内置预应力的稳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使用弹性紧固组件,通过压迫组件产生外力对其引入压应力,并使用透明窗体来控制压应力引入的动态过程,最后形成弹性材料和透明窗体一体的稳定的预应力结构,从而完成和达到透明窗体的紧固效果。由于弹性材料和透明窗体拥有一体的稳定的预应力结构,整体的物理性能大大加强,从而透明窗体紧固安装的牢固度、稳定度、安全度和便利度也大大加强。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装甲车窗体安装结构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弹性材料预应力动态产生过程的激发和控制,形成弹性材料和透明窗体一体的稳定的预应力结构,从而完成和达到透明窗体的紧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甲车窗体安装结构,包括一安装框体和通过所述安装框体固定于装甲车主体的透明窗体;所述安装框体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透明窗体的侧边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透明窗体的侧边结合有一圈框体,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安装结构,所述框体包括一压迫组件和一紧固组件,通过所述压迫组件和透明窗体的配合压迫所述紧固组件生成预应力进而紧固所述透明窗体。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夹持于所述透明窗体两侧的弓形臂,两弓形臂之间夹设形成一围合空间,所述弓形臂包括第一力臂与连接所述第一力臂的第二力臂,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的连接处形成滑移端,所述第一力臂于远离所述第二力臂的一侧形成受压端,所述第二力臂于远离所述第一力臂的一侧形成紧固端,所述第一力臂的受压端接受所述压迫组件的压迫并配合所述透明窗体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迫组件包括一第一压力条和一第二压力条; 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压力条表面;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抵靠于所述第二压力条的外侧表面,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抵靠于所述透明窗体两侧面; 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一压力条与所述第二压力条,所述第二压力条压迫所述弓形臂的两受压端向所述第一压力条方向位移,所述弓形臂的两滑移端于所述第一压力条的表面发生相互远离的位移,所述弓形臂的两紧固端受到所述透明窗体的限位,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生成预应力紧固所述透明窗体。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透明窗体通过所述围合空间进行一第一方向与一第二方向的位置调整。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框体形成所述第一压力条,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一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爆缓冲功能的装甲车窗体紧固结构,包括一安装框体和通过所述安装框体固定于装甲车主体的透明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体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透明窗体的侧边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透明窗体的侧边结合有一圈框体,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紧固结构,所述框体包括一压迫组件和一紧固组件,通过所述压迫组件和透明窗体的配合压迫所述紧固组件生成预应力进而紧固所述透明窗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斌邹彤李震谢隽永
申请(专利权)人:一禾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