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涂装对象美工线上色的冶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276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涂装对象美工线上色的冶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冶具的延伸端、延伸端前的遮蔽件、遮蔽件前下角的挡件导入于涂装对象的美工线槽内,而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延伸端的厚度是等于或小于冶具的顶板厚度;    (2)冶具顶板底面不与对象被覆盖的顶面接触;    (3)延伸端前的遮蔽件底面与对象被覆盖的顶面接触;    (4)遮蔽件前下角的凸出挡件能遮盖冶具与对象接触的缝隙,且不与美工线槽的两侧壁及底面接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使涂装对象美工线上色的冶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涂装对象的美工线上色的冶具结构,尤指针对涂装对象(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文书处理器及电器或电讯产品等的塑壳或镁铝合金外壳)的内、外表面进行喷漆涂装的冶具结构进一步改良。
技术介绍
往昔的喷漆模具架由初始至今已改良非常多,以往涂装对象(如塑壳、镁铝合金外壳等)表面上的漆大都为单色漆,例如全黑、全银或全灰等漆色,针对这样的涂装对象在喷漆时无需顾虑太多的喷漆细节,纵使遮盖对象的冶具有略微的隙缝产生,也不足以造成遗憾。但现今为要求美观与新奇,涂装对象表面的漆色会有两色或多色出现,也就是在对象上至少喷涂一色或一色以上的漆液,实施方式有二种,如:一次喷漆,为原对象是全黑色,将全黑对象的一部分喷涂银漆而成为双色对象;二次喷漆,原对象为白色,在第一次喷漆时将对象全部喷涂黑漆,第二次喷漆时将对象一部分喷涂银漆,而成为双色对象;为了使两色间有明确的分界,会以美工线将两色层分开,所谓「美工线」就是在对象上用于分隔两色的浅沟,也称美工线槽,当为一次喷漆的对象时,美工线无需上色(即保持对象原色),若为二次喷漆的对象,则美工线在第一次喷漆时先上色,第二次喷漆时美工线就无需上色;由于美工线极为窄小,所以不是一般冶具(或称上模板)就能容易掩饰,为解决前述问题,本技术申请人创作出一新案,为台湾公告第553022号「遮蔽涂装对象美工线的冶具结构」,其利用冶具的延伸端31(如图6)及延伸端前的遮蔽件32导入于涂装对象的美工线槽21内,而形成以下共同特征:1.冶具的延伸端31厚度等于或小于冶具3本身;2.延伸端前的遮蔽件32端面必为斜面或圆弧面;3.冶具3与延伸端31的底面绝不与对象顶面22接触;4.延伸端前的遮蔽件32尽可能不与浅沟内壁接触;据此,可避免冶具3与对象2产生微小隙缝,以防止喷液渗入美工线槽内。唯前案主要是针对「美工线」无需上色,纵使是在第一次喷漆上色,于第二次喷漆时也不会上色;所以前案的目的在于使美工线槽不上色。但是,并不是所有塑-->壳对象的美工线槽都不需上色,仍有许多对象的美工线槽是需要上色的;当遇有美工线槽须上色的对象时,前案的技术及特征就完全无法适用。以目前实施方式,为使美工线槽上色,但被遮盖的对象表面不被漆液喷布,其冶具构造设计会如图1A、图1B所示,为冶具3的底面301与对象2被遮盖的顶面22面性接触,冶具3前端的上角斜面302可供漆液以斜角喷入美工线槽21内,即使斜面有漆液积叠,也不虞担心漆液流入美工线槽21内而造成影响;此外,冶具3的前端下角则延伸出斜棘角303,并入于美工线槽21内且不贴壁而呈悬空状态,以使漆液喷入于美工线槽21后不反渗入于底面301与顶面22之间,因为斜棘角303已将冶具底面301与对象顶面22间的缝隙遮蔽,所以漆液不易回渗入于缝隙内;另外,对象2未被遮蔽的表面受到漆液涂布而形成涂装层5。习式技术的缺点:习式冶具3前端下角的斜棘角303是锐利的薄边,在操作及取放对象的过程中,只要碰撞斜棘角303就容易产生变形或损坏,一旦有此情况发生,就会在喷漆时造成滹漏等问题发生,故须紧急修改冶具(上模板),遂造成业者颇多困扰。其次,习式冶具3的斜棘角303是锐角薄边,只能以手工打造,所以制造非常不易,对业者而言是项困难度极高的加工作业;虽然冶具的制造能以CNC机械加工制造,但对于锐角状的斜棘角303仍是束手无策,原因在于CNC机械是使用球形刀,只能洗切斜面或直边,不能洗切如斜棘角303般的锐角斜边,故对斜棘角303的加工对业者制造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再者,习式冶具3的底面301完全是与对象2顶面201接触,但对象2在射出成型后常因热胀冷缩或缩水性(收缩比例)问题而使表面微量变形,特别是大型的塑壳对象,这些微量变形是肉眼无法观察的,但与冶具3配合后自然就会形成极细小的缝隙,这些缝隙将成为喷漆时的滹漏点,所以冶具3底面301与对象2顶面采面性接触时,缝隙问题将一一浮现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涂装对象美工线上色的冶具结构,该冶具只让对象的美工线槽上色,不会使被遮盖的涂装对象表面遭到漆液污染。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利用冶具底面不与对象顶面接触,仅以延伸端前部遮蔽件底面与对象顶面线性接触,而减少接触面积,避免受到对象微量变形所造成的困扰。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遮蔽件的前下角则延伸出挡件,该挡件是导入美工线槽内,且不与美工线槽的两侧壁及槽底接触,但仍接近其中一侧壁,且呈悬空状态,由于挡件遮盖遮蔽件底面与对象顶面间的缝隙,所以能防止漆液由美工线槽回渗入于缝隙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设计方案:利用冶具前的延伸端、延伸端前部的窄小遮蔽件、遮蔽件前的方角挡件入于对象的美工线槽内,而形成以下共同特征:(1)延伸端的厚度是等于或小于冶具的顶板厚度;(2)冶具顶板底面不与对象被覆盖的顶面接触;(3)延伸端前的遮蔽件底面必须与对象被覆盖的顶面接触,此接触为线性接触;(4)遮蔽件前下角的方型方角挡件绝不与美工线槽的两侧壁及底面接触;基于上述共同特征,再针对实际情况而有下列不同的设计:当对象美工线槽两侧壁高度相差不大时,遮蔽件的凸出底面与对象表面接触,而遮蔽件前下角的凸出挡件则遮盖冶具与对象接触的缝隙,挡件为方角形;且遮蔽件前上角为斜边,前端为直壁;另外,冶具顶面与延伸端下凹顶面间为斜边。当对象美工线槽两侧壁高度相差悬殊时,冶具覆盖在对象较高的一侧,且挡件须为延伸加长端,以将较高的侧壁遮盖,且未与该侧壁及美工线槽的底面接触;此外,延伸加长的挡件下端外壁为斜面,前端为直壁,底端为平底面。本技术的功效:据此,通过上述本技术的实施,可将冶具与对象间的接触缝隙予以遮蔽,以防止喷漆时的漆液由美工线槽回渗至冶具与对象之间的缝隙内,遂对象被遮蔽的顶面不会受到漆液污染,故能达到美观需求。此外,以遮蔽件底面与对象顶面为线性接触;此能减少底面与顶面间的接触面积,即使对象具有微量变形,也不会受其变形影响而产生微小缝隙。再者,遮蔽件前下角的凸出挡件不再是锐角斜边,所以能利于CNC机械加工的洗切,不需再人工操作加工,而且以机械加工较人工加工的精密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A:习式冶具遮蔽对象的剖面图。图1B:为图1A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冶具模架参考图。图3A:本技术第一实施形态冶具与对象配合剖面图。图3B:本技术第一实施形态冶具剖面图。图3C:为图3A冶具与对象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形态冶具与对象配合剖面图。图5A:本技术第三实施形态冶具与对象配合剖面图。图5B:本技术第三实施形态冶具剖面图。图5C:为图5A冶具与对象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A:本技术第四实施形态冶具与对象配合剖面图。图6B:本技术第四实施形态冶具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冶具模架参考图,图中揭示出冶具3是设在模架4的上层,然而模架4的造型及种类很多,本图仅为一实施例,故不能以此例作为局限本技术冶具与模架的适用范围;而在前述模架4的顶部具有可活动掀转的模框41,模框41的外围内缘具有凹轨411可供冶具3以水平方向导入后固定,此时的冶具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涂装对象美工线上色的冶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冶具的延伸端、延伸端前的遮蔽件、遮蔽件前下角的挡件导入于涂装对象的美工线槽内,而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延伸端的厚度是等于或小于冶具的顶板厚度;(2)冶具顶板底面不与对象被覆盖的顶面接触;(3)延伸端前的遮蔽件底面与对象被覆盖的顶面接触;(4)遮蔽件前下角的凸出挡件能遮盖冶具与对象接触的缝隙,且不与美工线槽的两侧壁及底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使涂装对象美工线上色的冶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对象美工线槽两侧壁高度相差不大的状态,遮蔽件的凸出底面与对象表面接触,而遮蔽件前下角的凸出挡件则遮盖冶具与对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大卫
申请(专利权)人:同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