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922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包括煮绵锅体、热水进水口和污水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煮绵机锅体的外壁沿中心线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气压缸或液压缸,气压缸或液压缸的升降柱上安装有横跨煮绵机锅体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中间安置减速机,电动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下方连接有竖向旋转轴,竖向旋转轴底端安装有旋转盘,竖向旋转轴中间安置有传动箱,传动箱两侧各安装有一根横向旋转轴,转轴支架固定横向旋转轴,横向旋转轴中间安装有方向相反的搅拌桨,煮绵机锅体下部还设有排放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桨叶式自动煮绵机丝绵脱脂、脱胶均匀,时间缩短,工作效率高,夹生情况大大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包括煮绵锅体、热水进水口和污水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煮绵机锅体的外壁沿中心线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气压缸或液压缸,气压缸或液压缸的升降柱上安装有横跨煮绵机锅体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中间安置减速机,电动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下方连接有竖向旋转轴,竖向旋转轴底端安装有旋转盘,竖向旋转轴中间安置有传动箱,传动箱两侧各安装有一根横向旋转轴,转轴支架固定横向旋转轴,横向旋转轴中间安装有方向相反的搅拌桨,煮绵机锅体下部还设有排放口。本技术的桨叶式自动煮绵机丝绵脱脂、脱胶均匀,时间缩短,工作效率高,夹生情况大大减少。【专利说明】桨叶式自动煮绵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加工装置,具体为桨叶式自动煮绵机。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蚕丝绵加工过程中,煮绵是将丝绵片放入煮绵锅中加入碱液并加热搅拌,一定时间后再逐片捞起,搅拌过程采用人工操作,这样的人工操作存在很多问题:1、工人搅拌过程需要很大体力,另外由于锅中水温极高,通过人工放入和捞起容易引起人员烫伤;2、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在丝绵投入和取出煮绵锅的过程中,需要逐片放入、逐片捞起,费工耗时;3、搅拌不均匀,通过人工搅拌,由于是人工在热源附近通过搅拌棍作业,由于劳动强度高和安全系数低,致使搅拌时间和均匀度不统一,使丝绵得不到均匀的受热,导致丝绵脱胶程度不一而影响丝绵质量。因此,使用传统的煮绵设备就会存在丝绵脱月旨、脱胶不均匀,部分丝绵煮得过熟,失去弹性及光泽,部份丝绵又煮得不够,丝绵中含有较高油脂,筋条多,手感不均匀等的缺点。 针对上述人工搅拌煮绵的情况,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煮棉机,(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020564955.7 ;公开(公告)号:CN201817580U该煮棉机包括锅体、支架,锅体底部设有排水口、锅体侧边设有清进水口和蒸汽进口,锅体内安装有加热器和煮棉滚笼,煮棉滚笼的端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锅体上安装有同轴的外齿轮和内齿轮,外齿轮与电动机经链条连接,内齿轮与煮棉滚笼端轴上的从动齿轮相啮合。该自动化煮棉机结构简单,通过利用煮绵滚笼在锅体内进行自动、合理转动,使置于煮绵滚笼的绵张有序均匀翻滚、受热均匀,从而达到理想的脱脂、脱胶及脱油效果,大大提高丝绵的质量。 但是,经过试验,本技术人还发现上述的自动化煮棉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煮棉滚笼体积有限,所以煮绵的数量较少;2、电动机连接煮绵滚笼的链条容易脱落,造成需要停机修理;3、煮棉过程不够均匀,药剂不能充分渗透丝绵,夹生情况还是很严重,夹生绵含胶含油率指标偏高而严重影响丝绵的质量;4、要使煮棉均匀一致,必须延长煮绵时间,大约一锅丝绵只能煮25公斤,时间约2小时。 因此,研究一种同时具有工作效率高,自动搅拌均匀,脱脂、脱胶及脱油效果好等优点的煮蚕丝绵装置,依然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煮绵机存在着以上的不足,使得丝绵脱脂、脱胶均匀,时间缩短,工作效率高,夹生情况大大减少的自动煮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包括煮绵锅体、热水进水口和污水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煮绵锅安装有搅拌桨,具体结构是煮绵机锅体的外壁沿中心线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气压缸或液压缸,气压缸或液压缸的升降柱上安装有横跨煮绵机锅体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两侧安装有转轴支架,固定支架中间安置减速机,电动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下方连接有竖向旋转轴,竖向旋转轴底端安装有旋转盘,竖向旋转轴中间安置有传动箱,传动箱两侧各安装有一根由转轴支架固定的横向旋转轴,横向旋转轴中间安装有方向相反的搅拌桨,煮绵机锅体下部还设有排放口。 所述的旋转盘为网状盘,便于过滤煮丝绵时用的水或药液。 所述的搅拌桨为一对或两对,主要使得搅拌丝绵更为均匀。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煮蚕丝绵装置有益效果是: 1、两个搅拌桨相当于人工将丝绵往水里压,给丝绵充分与煮绵液体接触,具有自动搅拌均匀,丝绵与煮绵液体渗透率强,脱脂、脱油效果好,脱胶适宜等优点; 2、煮绵效率高,由过去的煮棉滚笼每次只能煮25公斤,时间约2小时提高到每锅可以煮80公斤,时间只需要I小时。 3、操作安全,操作工不再用人工搅拌,每个人可以同时操作5台机以上。 4、本技术的桨叶式自动煮绵机结构简单有效,煮绵机锅体上设有的液压缸、电动机、旋转桨和旋转盘,可实现自动搅拌和自动提升,自动化程度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桨叶式自动煮绵机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技术桨叶式自动煮绵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为: 电动机21、减速器22、固定支架23、转轴支架24、气压缸或液压缸25、旋转桨26、煮绵机锅体27、旋转盘28、传动箱29、竖向旋转轴30、横向旋转轴31、排放口 32、蚕茧油脂出口 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的结构。 锅炉热水水管连至煮绵机锅体27,煮绵机锅体27的外壁沿中心线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气压缸或液压缸25,气压缸或液压缸25的升降柱上安装有横跨煮绵机锅体的固定支架23,固定支架23两侧安装有转轴支架24,固定支架23中间安置有减速机22,电动机21带动减速机22,减速机22下方连接有竖向旋转轴30,竖向旋转轴30底端安装有旋转盘28,竖向旋转轴30中间安置有传动箱29,传动箱29两侧各安装有一根由转轴支架24固定的横向旋转轴31,横向旋转轴31中间安装有方向相反的旋转桨26,煮绵机锅体27下部还设有排放口 32,煮绵机锅体27上部还设有蚕茧油脂出口 33 ;旋转盘28为网状盘,便于过滤煮丝绵时用的水或药液。 桨叶式自动煮绵机的工作原理: 本技术的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工作时,把需要煮的丝绵和加热后的水或药液放到煮绵机锅体27里及旋转盘28上,通过电动机21带动旋转桨26和旋转盘28转动,使正在煮的丝绵能不断的搅拌达到受热均匀的目的,当丝绵煮好后,通过控制液压缸25使固定支架23连带旋转盘28整体升高,使旋转盘28升高至煮绵机锅体27 口处,便于丝绵的取出。【权利要求】1.一种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包括煮绵锅体、热水进水口和污水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煮绵机锅体的外壁沿中心线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气压缸或液压缸,气压缸或液压缸的升降柱上安装有横跨煮绵机锅体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两侧安装有转轴支架,固定支架中间安置减速机,电动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下方连接有竖向旋转轴,竖向旋转轴底端安装有旋转盘,竖向旋转轴中间安置有传动箱,传动箱两侧各安装有一根由转轴支架固定的横向旋转轴,横向旋转轴中间安装有方向相反的搅拌桨,煮绵机锅体下部还设有排放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盘为网状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桨为一对或两对。【文档编号】D01C3/00GK203960401SQ201420304054【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专利技术者】卢受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桨叶式自动煮绵机,包括煮绵锅体、热水进水口和污水排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煮绵机锅体的外壁沿中心线两侧各安装有一个气压缸或液压缸,气压缸或液压缸的升降柱上安装有横跨煮绵机锅体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两侧安装有转轴支架,固定支架中间安置减速机,电动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下方连接有竖向旋转轴,竖向旋转轴底端安装有旋转盘,竖向旋转轴中间安置有传动箱,传动箱两侧各安装有一根由转轴支架固定的横向旋转轴,横向旋转轴中间安装有方向相反的搅拌桨,煮绵机锅体下部还设有排放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受坤黄农审梁就荣梁晓玲宋志谊王兰张同洪杨兴黄娇莲黄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