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769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由外至内分别为:外绝缘层、金属导电层、内绝缘层、封装层,在封装层表面设置电池片预压痕,在金属导电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注有导电胶柱,且导电胶柱穿过封装层和内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减少了厂商的先期投资,降低了背接触式组件的入门门槛,且能进一步提升组件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由外至内分别为:外绝缘层、金属导电层、内绝缘层、封装层,在封装层表面设置电池片预压痕,在金属导电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注有导电胶柱,且导电胶柱穿过封装层和内绝缘层。本技术结构合理,减少了厂商的先期投资,降低了背接触式组件的入门门槛,且能进一步提升组件转化效率。【专利说明】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
技术介绍
随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升慢慢形成瓶颈,越来越多厂商开始研发背接触式太阳电池。通过增加电池表面的受光面积,来提升电池的整体光转化效率;相应的,作为太阳能电池板必不可少的封装材料: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也开始广受关注。 但是,目前各背膜制作厂商所给出的解决方案,一般都是外层绝缘材料,内层金属层的组合。需要组件制作厂商投资建立自动化线,对该种背板进行再加工;投资大,良率低,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作方便、且能进一步提升组件转化效率的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其特征是:由外至内分别为:外绝缘层、金属导电层、内绝缘层、封装层,在封装层表面设置电池片预压痕,在金属导电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注有导电胶柱,且导电胶柱穿过封装层和内绝缘层。 所述外绝缘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阻隔性、机械强度和绝缘性。外绝缘层材料包括但并不限于改性的ΡΕΤ/Ρ0/ΡΑ ;及PET+PVF/PVDF/coating的组合。 所述金属导电层,具有良好的导线性能。金属导电层材料包括但并不限于铜层及铝层。所述金属导电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注有导电胶。所述内绝缘具有良好的耐候性、阻隔性、机械强度和绝缘性。绝缘层(内)材料包括但并不限于ΡΕΤ/Ρ0/ΡΑ。 所述内绝缘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是贯通的。 所述封装层,具有高电阻率、低水解性的性能。封装层材料包括但并不限于EVA/Ρ0/Ρ0Ε。所述封装层为白色。所述封装层为背接触式太阳电池预留压痕,方便电池片的放置与位置的校准;其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是贯通的。 本技术结构合理,减少了厂商的先期投资,降低了背接触式组件的入门门槛,且能进一步提升组件转化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由外至内分别为:外绝缘层1、金属导电层 2、内绝缘层3、封装层4,在封装层表面设置电池片预压痕5,在金属导电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注有导电胶柱6,且导电胶柱穿过封装层和内绝缘层。【权利要求】1.一种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其特征是:由外至内分别为:外绝缘层、金属导电层、内绝缘层、封装层,在封装层表面设置电池片预压痕,在金属导电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注有导电胶柱,且导电胶柱穿过封装层和内绝缘层。【文档编号】H01L31/049GK203967101SQ201420288826【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日 【专利技术者】周凯炜, 高元准 申请人:韩华新能源(启东)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反射率背接触式太阳电池背膜,其特征是:由外至内分别为:外绝缘层、金属导电层、内绝缘层、封装层,在封装层表面设置电池片预压痕,在金属导电层对应背接触式太阳电池PAD的位置注有导电胶柱,且导电胶柱穿过封装层和内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炜高元准
申请(专利权)人:韩华新能源启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