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530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其包括方形的壳体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穿过壳体,其上端通过一沿车架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枢接在车架上,其下端部安装有车轮;其还包括用隔板在壳体内与至少一个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分隔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支撑梁的一侧,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可供取放物件的取件口,取件口上安装有活动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容纳腔用于放置必备用品,合理利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其包括方形的壳体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穿过壳体,其上端通过一沿车架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枢接在车架上,其下端部安装有车轮;其还包括用隔板在壳体内与至少一个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分隔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支撑梁的一侧,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可供取放物件的取件口,取件口上安装有活动门。本技术通过设置一个容纳腔用于放置必备用品,合理利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专利说明】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折叠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
技术介绍
折叠车是通过一个折叠结构将车架折叠,缩短整车的长度,方便携带和搬运。市面上已经存在各式各样可折叠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目前,折叠车通常是包括车架、支撑梁、车轮、以及车轮驱动机构,其中车架中间设置有折叠机构,支撑梁的上端连接在车架上,支撑梁下端与车轮连接。 为了尽量缩小折叠车折叠后的体积,这类折叠车的支撑梁大多是采用管状结构,这样虽然达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的折叠车基本上没有置物空间,无法携带一些必备的用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通过设置一个容纳腔用于放置必备用品,合理利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其包括方形的壳体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穿过壳体,其上端通过一沿车架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枢接在车架上,其下端部安装有车轮;其还包括用隔板在壳体内与至少一个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分隔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支撑梁的一侧,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可供取放物件的取件口,取件口上安装有活动门。 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包括竖直板和底板,在所述容纳腔中还设置有置物桶,所述置物桶的下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在置物桶的顶部,另一端连接在底板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包括竖直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竖直板上,其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底板可在竖直板和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之间上下滑动;一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底板上,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底部。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竖直板和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对应设置有一对滑槽,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凸块,所述凸块安装在滑槽。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活动门包括卷轴和卷闸门页,所述卷轴安装在容纳腔的顶部,其两端设有回位弹簧;卷轴门页的上端固定在卷轴上,其下端固定在取件口的下端。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取件口的竖直的两对侧安装有带有凹槽的密封条,所述卷闸门页的两竖直边安装在密封条的凹槽中。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条为硅胶条或橡胶条。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卷闸门页上安装有拉手。 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车支撑梁结构通过设置一个容纳腔,可以防止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如雨伞、雨衣等,合理利用空间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2.本技术所述的容纳腔进一步采用活动的底板,底板的弹簧的作用力下可以上下运动,使得容纳腔的容积可以根据放置用品的大小改变,灵活多变,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物件; 3.本技术的容纳腔采用活动门,方便取放物件,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门采用卷闸门,方便打开和关闭; 4.本技术进一步在卷闸门页的两侧安装有密封条,能有效防止水进入到容纳腔中,保护容纳腔中的物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梁结构折叠车; 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车支撑梁结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车支撑梁结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车支撑梁结构1,其包括方形的壳体10和支撑梁11 ;所述支撑梁11穿过壳体10,其上端通过一沿车架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3枢接在车架上2,其下端部安装有车轮4 ;其还包括用隔板在壳体内与至少一个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10侧壁分隔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支撑梁11的一侧,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可供取放物件的取件口,取件口上安装有活动门。 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车支撑梁结构1,其包括方形的壳体10和支撑梁11 ;所述支撑梁11穿过壳体10,其上端通过一沿车架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3枢接在车架2上,其下端部安装有车轮4 ;所述折叠车支撑梁结构还包括用隔板在壳体10内与至少一个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分隔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支撑梁11的一侧,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可供取放物件的取件口,取件口上安装有活动门;所述隔板包括竖直板12和底板13,在所述容纳腔中还设置有置物桶16,所述置物桶16的下端设置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上端连接在置物桶16的顶部,另一端连接在底板13上。放置物品时,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置物桶受压,往下运动,压迫弹簧,使置物桶与容纳腔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增大;取出物品时,置物桶及弹簧所受的压力消失,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底板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竖直板12上,其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底板可在竖直板和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之间上下滑动;一弹簧18的一端连接在底板13上,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底部。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折叠车支撑梁结构I,其包括方形的壳体10和支撑梁11 ;所述支撑梁11穿过壳体10,其上端通过一沿车架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3枢接在车架2上,其下端部安装有车轮4 ;所述折叠车支撑梁结构还包括用隔板在壳体10内与至少一个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分隔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支撑梁11的一侧,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可供取放物件的取件口,取件口上安装有活动门;所述隔板包括竖直板12和底板13,所述底板1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竖直板12上,其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底板可在竖直板12和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之间上下滑动;一弹簧18的一端连接在底板13上,另一端连接壳体10的底部。放置物品时,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底板受压,往下运动,压迫弹簧,使容纳腔的空间增大;取出物品时,底板及弹簧所受的压力消失,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 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要实现底板上下滑动,可以是任何一种本领域常用的滑动结构,本技术中并不限定为一种,但是在本技术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竖直板和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对应设置有一对滑槽(图未示),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凸块(图未示),所述凸块安装在滑槽。 在本技术中,设置活动门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打开以取放物品,因此其只要是活动的结构均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但是作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方形的壳体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穿过壳体,其上端通过一沿车架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轴枢接在车架上,其下端部安装有车轮;其还包括用隔板在壳体内与至少一个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分隔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支撑梁的一侧,在作为容纳腔壁的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可供取放物件的取件口,取件口上安装有活动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英詹映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锦宏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