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5122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1:08
一种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感应电极层、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上基板及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夹置于其间。一感应电极层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用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在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形成复数条走线线段,而使感应电极层上的感应触控图形结构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减少,而可减少死区的面积,而增加感测线性度及感测正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感应电极层、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上基板及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夹置于其间。一感应电极层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用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在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形成复数条走线线段,而使感应电极层上的感应触控图形结构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减少,而可减少死区的面积,而增加感测线性度及感测正确性。【专利说明】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幕的结构,尤其指一种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平面显示器产业迅速发展,许多产品也被相继提出,以追求重量更轻、厚度更薄、体积更小与更加细致的影像质量。并且发展出了数种的平面显示器来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图1是公知平面显示器种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公知平面显示器包括了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Display Panel, 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不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 OLED)、场发射显不器(Field Emiss1n Display, FED)、及真空突光显不器(Vacuum FluorescenceDisplay, VFD)。 在众多种类的平面显示器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OLED)是极具潜力的新兴平面显示技术。OLED是1987年由美国柯达(Eastman Kodak C0.)公司所发表。其具有厚度薄、重量轻、自发光、低驱动电压、高效率、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可挠曲等特色,因此被视为继TFT-LCD之后,相当被看好的显示技术。近年来行动通讯、数字产品与数字电视对高画质全彩平面显示器的需求急速增加。OLED显示器不但具有LCD的轻薄、省电与全彩显示的优点,更具有比LCD更好的广视角、主动发光、反应速度快的特性。 图2是一公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 OLED)显示器基本构造的示意图,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200包含一阴极层210、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20、一阳极层230、一薄膜晶体管层240、一下基板250、及一上基板260等结构层,其中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20还包含一空穴传输子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 HTL) 221、一发光层(emitting layer)223、及一电子传输子层(electron transportinglayer, HTL)225。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是借着外加电场的作用,使电子、空穴分别从阴极层210、阳极层230注入,空穴经过空穴传输子层221、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子层225之后,进入具有荧光特性的发光层223。接着在内部结合产生激发光子,激发光子随即将能量释放并回到基态(Ground state),被释出的能量会根据不同的发光材料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光,造就了OLED的发光现象。 公知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 OLED)显示器200在上基板260下方有一阴极层210,该阴极层210可隔绝来自上基板260上方的噪声,并接收该阳极层230的像素电极的电流,以控制发光层223发光。 又,公知的触控式平面显示器系将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器直接进行上下迭合,因为迭合的触控面板为透明的面板,故影像可以穿透上方的触控面板而显示影像,并由触控面板作为输入的媒介或接口。然而这种公知技术必须外加一个触控面板,使得平面显示器的重量与体积大幅地增加,不符合现时市场对于显示器轻、薄、短、小的要求。而迭合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器时,不但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反射率与雾度,且降低了光线的穿透率,使得屏幕显示质量大打折扣。 针对前述缺点,触控式平面显示器改采嵌入式触控技术。嵌入式触控技术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可分为On-Cell及In-Cell两种技术。On-CellTouch的技术则是将触控面板的感应装置(Sensor)作在薄膜上,然后贴合在最上层的上基板的玻璃上。In-Cell Touch技术则是将触控组件整合于显示面板的内,使得显示面板本身就具备触控功能,因此不需额外进行与触控面板贴合或组装的制程,这样技术通常都由面板厂开发。 就感测方式而言,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排列的透明电极与人体间的静电结合引发的电容变化,转化为电流或电压来检测其坐标。图3是公知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透明电极是依据X轴及Y轴方向布植。不同透明电极层之间以绝缘体(例如玻璃或塑料)隔开。其缺点则是材料成本高,且制造工序繁琐。 图4是一公知单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4的单层透明电极结构其具有节省材料成本及简化制造工序的优点。然而,图4的单层透明电极结构有着走线41复杂的缺点,也因为走线41占据了部分面积,导致线性度变差。走线41所占据的部分面积会形成死区(dead area),亦即在死区(dead area)无法有效地侦测一手指的触碰。因此,公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包括有一上基板、一下基板、一感应电极层、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一阴极层、一阳极层。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该感应电极层位于该下基板的相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其具复数条感应导体线,以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位于该感应电极层的相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用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晶体管。该阴极层位于该上基板的相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的表面。该阳极层位于该下基板的相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该阳极层具有复数个阳极像素电极,该复数个阳极像素电极的每一个阳极像素电极与对应的该像素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连接;其中,该复数条感应导体线的位置是依据与该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及复数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相对应而设置。 本技术提供的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其在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上形成第一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及第二方向的复数条走线线段,而使感应电极层上的感应触控图形结构无须于该感应电极层上布植走线,使感应触控图形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有效地减少,故可减少死区的面积,增加感测线性度及感测正确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平面显示器种类的示意图。 图2是公知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本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公知双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公知单层透明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正确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触控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有: 一上基板; 一下基板,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并以平行成对的配置将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夹置于二基板之间; 一感应电极层,位于该下基板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其具复数条感应导体线,以感测一接近的外部对象; 一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位于该感应电极层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具有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复数条源极驱动线及复数条走线,依据一显示像素讯号及一显示驱动讯号,用以驱动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 一阴极层,位于该上基板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的表面;以及 一阳极层,位于该薄膜晶体管及走线层的面对于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层的同一侧,该阳极层具有复数个阳极像素电极,该复数个阳极像素电极的每一个阳极像素电极与对应的该像素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漏极连接; 其中,该复数条感应导体线的位置是依据与该复数条栅极驱动线及复数条源极驱动线的位置面对应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宇
申请(专利权)人: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