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6252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第二电极组以及图案化共用电极层。扫描线与数据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至少部分数据线形成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集的第一电极组。第二基板反向配置于第一基板,并具有上表面与朝向第一基板的下表面。显示介质层夹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配置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电极组包括沿着与第一方向交错的第二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包括多个开口的图案化共用电极层配置于第一与第二电极组之间。开口的正投影与第一及第二电极子集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与驱动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具有触控感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一般通过彼此独立的触控系统与显示系统来实现。系统整合与成本缩减在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中是不变的。随着制作工艺技术的进步,触控面板现在可成功地整合至显示面板中,因此,使用者能通过触控操作直接的对电子装置执行需要的操作。一般说来,触控面板中的多个感测单元与多个像素单元以二维平面矩阵的形式配置,并依据多个感测信号来更新画面与侦测被决定的触控点。一般说来,触控面板可侦测触控操作与非触控状态两者之间的电性差异。电性差异通常很小,因此必须避免杂讯的干扰。然而,当触控面板被驱动时,多个扫描信号、多个数据信号以及共用电极信号传送至触控面板,而当这些信号改变时,则会对触控面板产生干扰。在发展的趋势下,触控面板被整合至显示面板内会使干扰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针对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以及驱动方法。上述驱动方法能减少触控面板的电阻-电容(R-C)负载、简化制造过程以及减少触控面板整体的厚度。触控显示装置也可使用相同的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第二电极组以及图案化共用电极层。扫描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数据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各数据线与多条扫描线交错,至少部分数据线形成第一电极组。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集。第二基板反向配置于第一基板,并具有上表面以及相对于上表面的下表面。下表面面向第一基板。显示介质层介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二电极组配置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第二电极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错。图案化共用电极层配置于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之间并包括多个开口。多个开口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子集与第二电极子集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模块、感测模块以及控制单元。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主动元件、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第二电极组以及图案化共用电极层。扫描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数据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各数据线与多条扫描线交错。至少部分数据线形成第一电极组。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集。各主动元件耦接至扫描线的其中之一与数据线的其中之一。第二基板反向配置于第一基板,具有上表面以及相对上表面的下表面,下表面朝向第一基板。显示介质层夹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二电极组配置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第二电极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错。图案化共用电极层配置于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之间并包括多个开口。第一电极子集经由开口暴露于多个第二电极子集。驱动模块耦接触控显示面板,并经配置以在画面期间的显示驱动期间提供多个像素电压至多个主动元件,并在画面期间的触控感测期间提供多个感测电压至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其中之一。感测模块耦接触控显示面板以接收来该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其中之另一的多个感测信号。控制单元耦接驱动模块与感测模块,并经配置以控制驱动模块与感测模块。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上述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画面期间的显示驱动期间,多个像素电压提供至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多个主动元件,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反向于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多条扫描线、配置于第一基板并与扫描线交错的多条数据线、配置于第二基板的第二电极组以及配置于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之间并包括多个开口的图案化共用电极层,第一电极组经由开口暴露于第二电极组。在画面期间的触控感测期间,驱动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其中之一。在触控感测期间,接收来自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其中之另一的多个感测信号。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数据线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以形成第一电极组。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集。第二电极组配置于第二基板上。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因此,在触控感测期间,多个感测电压提供至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其中之一,并导致感测模块接收来自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其中之另一的感测信号。于是,内建于显示面板的多个第一电极子集与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可当作触控感测电极之用。因此,第一电极子集与第二电极子集可作为内建于显示面板中的多个触控感测电极。此外,介于第一电极子集与第二电极子集之间的图案化共用电极层包括多个开口,第一电极子集经由开口暴露于第二电极子集以减少R-C负载与改善触控敏感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部分构件的上视图;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2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部分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图5与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不同驱动方法。符号说明10:显示装置100:触控显示面板110:第一基板120:扫描线130:数据线132:第一电极组132a:第一电极子集140:第二基板142:上表面144:下表面150:显示介质层160:第二电极组162:第二电极子集170:图案化共用电极层172:共用电极174:开口176:凹口180:像素电极190:主动元件192:栅极194:源极196:漏极200:驱动模块210:共用电极驱动器220:栅极驱动器230:源极驱动器300:感测模块400:控制单元D1:第一方向D3:第三方向G1:间隙T1:显示驱动期间T2:触控感测期间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上的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部分构件的上视图。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请参考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多条扫描线120、多条数据线130、多个主动元件190、多个像素电极180、第二基板140、显示介质层150、第二电极组160以及图案化共用电极层170。各主动元件190耦接扫描线120的其中之一与数据线130的其中之一。详细来说,各主动元件190包括连接至扫描线120的其中之一的一栅极192、连接至数据线130的其中之一的一源极194,连接至像素电极180的其中之一的一漏极196。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190可为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s,TFTs)。主动元件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多条数据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各该数据线分别与该些扫描线交错,至少部分该些数据线形成第一电极组,该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集;多个主动元件,各该主动元件分别耦接至该些扫描线的其中之一与该些数据线的其中之一;第二基板,反向配置于该第一基板并具有上表面以及相对该上表面的下表面,该下表面朝向该第一基板;显示介质层,夹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第二电极组,配置于该第二基板的该上表面,该第二电极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以及图案化共用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电极组与该第二电极组之间并包括多个开口,其中,该些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些第一电极子集与该些第二电极子集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13 US 61/822,898;2013.09.12 US 14/025,471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多条数据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各该数据线分别与该些扫描线交错,至少部分该些数据线形成第一电极组,该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集;多个主动元件,各该主动元件分别耦接至该些扫描线的其中之一与该些数据线的其中之一;第二基板,反向配置于该第一基板并具有上表面以及相对该上表面的下表面,该下表面朝向该第一基板;显示介质层,夹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第二电极组,配置于该第二基板的该上表面,该第二电极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以及图案化共用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电极组与该第二电极组之间并包括多个开口,其中,该些开口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些第一电极子集与该些第二电极子集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图案化共用电极层包括沿着第三方向配置的多个共用电极,该些开口包括存在于该些共用电极之间的多个间隙,该些间隙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该些第一电极子集与该些第二电极子集在该第一基板上的该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三方向平行于该第二方向。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各该共用电极的边缘包括多个凹口,各该凹口呈梳子状而分别与该些第一电极子集对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多个像素电压在画面期间中的显示驱动期间分别依序提供至该些主动元件,而多个感测电压在该画面期间中的触控感测期间依序提供至该些第一电极子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多个感测电压在画面期间中的触控感测期间依序提供至该些第二电极子集。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参考电压在显示驱动期间提供至该图案化共用电极层。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参考电压持续地提供至该图案化共用电极层。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多条数据线,沿着第一方向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各该数据线分别与该些扫描线交错,至少部分该些数据线形成第一电极组,该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集;多个主动元件,各该主动元件分别耦接至该些扫描线的其中之一与该些数据线的其中之一;第二基板,反向配置于该第一基板,具有上表面以及相对该上表面的下表面,该下表面朝向该第一基板;显示介质层,夹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第二电极组,配置于该第二基板的该上表面,该第二电极组包括沿着第二方向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子集,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以及图案化共用电极层,配置于该第一电极组与该第二电极组之间,并包括多个开口,其中,该些第一电极子集经由该些开口暴露于该些第二电极子集;驱动模块,耦接该触控显示面板,经配置以在画面期间的显示驱动期间提供多个像素电压至该些主动元件,并在该画面期间的触控感测期间提供多个感测电压至该第一电极组与该第二电极组的其中之一;感测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家玮
申请(专利权)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