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919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3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包括壳体、控制键总成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控制键总成包括按钮组件和中间旋钮组件,中间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旋钮联动支架,旋钮罩设在旋钮联动支架上,旋钮与旋钮联动支架联动配合,旋钮内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架,配重架下端卡固在旋钮联动支架上,配重架上固定有配重块,配重架与旋钮联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中间旋钮的操作手感好,操作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包括壳体、控制键总成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控制键总成包括按钮组件和中间旋钮组件,中间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旋钮联动支架,旋钮罩设在旋钮联动支架上,旋钮与旋钮联动支架联动配合,旋钮内设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架,配重架下端卡固在旋钮联动支架上,配重架上固定有配重块,配重架与旋钮联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中间旋钮的操作手感好,操作稳定性好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
本技术涉及汽车开关
,具体涉及驾驶室内用于人机交互操作的操作开关。
技术介绍
汽车人机交互操作开关安装于汽车驾驶室内,用于对汽车的广播、导航、电话等车载设备进行控制。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安装有按钮组件和中间旋钮组件,中间旋钮组件包括有旋钮和旋钮联动支架,旋钮罩设在旋钮支架上联动配合。现有的中间旋钮较轻,存在操作手感差,旋转和拨动中间旋钮操作时稳定性差;另外,人机交互操作开关的电路板只是由外壳包覆保护遮挡保护,而外壳装配时往往存在装配缝隙,对电路板的防水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旋钮操作手感及旋转、拨动的稳定性好的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包括有壳体、控制键总成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有上盖和底座,控制键总成包括有按钮组件和中间旋钮组件,中间旋钮组件包括有旋钮和旋钮联动支架,旋钮罩设在旋钮联动支架上,旋钮与旋钮联动支架联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内设有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架,配重架下端卡固在旋钮联动支架上,所述配重架上固定有配重块,配重架与旋钮联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钮内设置配重组件,配重组件的配重架实现旋钮和旋钮联动支架之间的联动连接,配重架上设置配重块增加旋钮的重量,从而提高旋钮的操作手感,提高旋钮的操作稳定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钮包括有上套、下套和端盖,上套与下套套接连接,上套内侧周向分布有若干倒钩形卡头,上套上端具有供端盖外露的通孔,上套上端径向向通孔中心延伸有限位凸边,端盖嵌入上套的通孔内,端盖边缘与上套的限位凸边限位配合,所述端盖与倒钩形卡头形成卡固腔,所述配重架包括有配重架主体,配重架主体下端卡固在旋钮联动支架,配重架主体上端侧壁上设有卡配在卡固腔内的弹性卡接结构,弹性卡接结构包括有上支承板部和伞状支承部,所述上支承板部与伞状支承部之间间隔形成弹性压缩空间,所述上支承板部抵接在端盖上,伞状支承部支承在倒钩形卡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钮采用上套、下套和端盖分体设计,并经端盖和上套上形成的倒钩形卡头形成和卡固空间,配重架经上支承板部和伞状支承部形成的弹性卡接结构卡固在卡固腔内,形成配重架与旋钮的联动连接,其装配方便可靠,配重架与旋钮联动可 O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架的配重架主体上端面轴向延伸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上支承板部形成环形定位台阶,所述配重块为环形结构,所述配重块定位安装在环形定位台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配重块定位安装在配重架上,配重块定位安装牢固稳定,保证旋钮操作稳定性。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上罩设有防水橡胶罩,防水橡胶罩具有供电路板嵌入的电路板装配腔,电路板嵌装在防水橡胶罩的电路板装配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橡胶罩有效的对电路板形成密封保护,提高防水性能,提高开关的工作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剖切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包括有壳体1、控制键总成以及设置在壳体I内的电路板2 ;所述壳体I包括有上盖11和底座12。控制键总成包括有按钮组件3和中间旋钮组件4,中间旋钮组件4包括有旋钮41和旋钮联动支架42,旋钮41罩设在旋钮联动支架42上,旋钮41与旋钮联动支架42联动配合。所述的旋钮41内设有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架43,配重架43下端卡固在旋钮联动支架42上,所述配重架43上固定有配重块44,配重架43与旋钮41联动连接。 所述旋钮41包括有上套411、下套412和端盖413,上套411与下套412套接连接,上套411与下套412外周形成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摩擦环414 ;上套411内侧周向分布有若干倒钩形卡头4111,上套411上端具有供端盖外露的通孔,上套411上端径向向通孔中心延伸有限位凸边4112,端盖413嵌入上套的通孔内,端盖413边缘与上套411的限位凸边4112限位配合,端盖413经上套411上限位凸边4112限位在上套411的通孔内;所述端盖412与倒钩形卡头4111形成卡固腔。所述配重架43包括有配重架主体431,配重架主体431下端周向向外延伸有环形限位沿边4311,旋钮联动支架42形成有供配重架主体431支承的环形支承框,环形支承框内设有若干周向分别的卡固凸块4211,配重架主体431插装在旋钮联动支架42的环形支承框内,配重架主体431上环形限位沿边4311与环形支承框上卡固凸块4211卡接,从而形成配重架安装在旋钮联动架上,配重架的安装稳定可靠。所述配重架主体431上端侧壁上设有卡配在卡固腔内的弹性卡接结构,弹性卡接结构包括有上支承板部432和伞状支承部433,所述上支承板部432与伞状支承部433之间间隔形成弹性压缩空间434,所述端盖413压在上支承板部432上,伞状支承部433支承在倒钩形卡头4111上,这样经倒钩形卡头和端盖经配重架夹紧连接,实现配重架与旋钮之间的固定连接和形成联动,由于旋钮对配重架形成弹性夹持固定,固定连接牢固可靠。当然作为本技术可行的技术方案,可也通过螺纹旋接,或紧固件等进行连接,但其存在加工、装配不便,以及结构紧凑性差的缺陷。 为进一步的提高,旋钮41与旋钮联动支架42联动的可靠性,所述旋钮联动支架42侧壁设有周向分布的若干卡槽,所述旋钮41的下套412内壁上设有插装在卡槽内的卡块4121,经卡槽和卡块配合实现旋钮和旋钮联动支架的联动连接,形成直接的联动连接,从而提高旋钮与旋钮联动支架联动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方便配重块的安装固定,所述配重架43的配重架主体431上端面轴向延伸有定位凸台4313,所述定位凸台435与上支承板部432形成环形定位台阶,所述配重块44为环形结构,所述配重块44定位安装在环形定位台阶上。方便对配重块定位安装在配重架上,配重块定位安装牢固稳定,保证旋钮操作稳定性。 为避免开关的按键和旋钮装配缝隙处进水,进入电路板2上,造成电路板2损坏,所述壳体I内的电路板2上罩设有防水橡胶罩5,防水橡胶罩5具有供电路板2嵌入的电路板装配腔51,电路板2嵌装在防水橡胶罩5的电路板装配腔51内。经防水橡胶罩5形成对电路板2的密封保护,改善开关的防水性能,增加开关的可靠性。【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室内人机交互操作开关,包括有壳体、控制键总成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有上盖和底座,控制键总成包括有按钮组件和中间旋钮组件,中间旋钮组件包括有旋钮和旋钮联动支架,旋钮罩设在旋钮联动支架上,旋钮与旋钮联动支架联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钮内设有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有配重架,配重架下端卡固在旋钮联动支架上,所述配重架上固定有配重块,配重架与旋钮联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