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增强Al-Cu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技术介绍
自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简称CNTs)于1991年被日本学者Iijima发现以来,因其纳米尺度,以及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低密度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相。但目前,关于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报道较少,其原因一是该材料制备流程相对复杂,二是碳纳米管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碳纳米管和基体间的界面结合,以及碳纳米管的化学稳定性等方面难以保证。目前,已有专利报道利用无压渗透法(专利“CN1242080C”)和挤压铸造法等方法(专利“CN10174849B”)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相比之下,粉末冶金法具有组织成分均匀,增强相含量可控,成型方法多样等优势,是常用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球磨作为粉末冶金的重要步骤,在很多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专利中都有涉及(比如专利“CN1834280A”“CN101613079A”,“CN103789564A”)。为实现碳纳米管在铝基体上的均匀分散,一般需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Al‑Cu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过程: (1)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和铝的复合粉末:将四水合乙酸钴与铝粉以按质量比(0.004~0.04):1加入无水乙醇中,其中无水乙醇的质量用量约为铝粉质量3~50倍,然后在温度30~80°C下持续搅拌,直至无水乙醇完全挥发掉;得到的粉末在室温干燥后,将粉末放置于管式炉恒温区,在氩气或氮气保护下200~500°C下煅烧1~5小时,以流速50~600ml/min在温度250~500°C通入氢气在升温速率10°C/分钟升温至还原1~5小时得到钴/铝催化剂粉末;以升温速率10°C/分钟升高温度至400~7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增强Al-Cu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过程:
(1)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和铝的复合粉末:
将四水合乙酸钴与铝粉以按质量比(0.004~0.04):1加入无水乙醇中,其中无水乙醇的质量用量约为铝粉质量3~50倍,然后在温度30~80°C下持续搅拌,直至无水乙醇完全挥发掉;得到的粉末在室温干燥后,将粉末放置于管式炉恒温区,在氩气或氮气保护下200~500°C下煅烧1~5小时,以流速50~600ml/min在温度250~500°C通入氢气在升温速率10°C/分钟升温至还原1~5小时得到钴/铝催化剂粉末;以升温速率10°C/分钟升高温度至400~700°C向钴/铝催化剂粉末通入碳源气体与载气的混合气进行0.1~5小时的催化裂解反应,其中碳源气体为乙炔,载气为氩气或氮气,碳源气与载气的体积比为1:(1~20),催化裂解反应后在氩气或氮气的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得到碳纳米管和铝的复合粉末;
(2)机械球磨碳纳米管和铝的复合粉末
将步骤(1)制得的复合粉末与钢球按质量比1:(5~20)一起加入球磨罐中,抽真空后充满氩气以转速200~600转/分进行球磨0.5~5小时,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和铝的复合粉末;
(3)浸渍—还原法制备碳纳米管和Al-Cu的复合粉末
将一水合硝酸铜与步骤(2)制得的碳纳米管和铝的复合粉末以质量比(0.03~0.3):1加入无水乙醇中,其中无水乙醇的质量用量为复合粉末质量3~50倍,然后在温度30~80°C下持续搅拌,直至无水乙醇完全挥发掉;得到的粉末在室温干燥后,将干燥的粉末放置于管式炉恒温区,在氩气或氮气保护下在升温速率1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春生,孟鑫,赵乃勤,刘恩佐,何春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