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278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0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显影辊、送粉辊、出粉刀、密封刮片、套在所述显影辊两端的两个护套和设置于粉仓的侧壁上的两个侧密封件,显影辊为一中空导电套筒,所述护套的内径大于显影辊外径,侧密封件的上表面与出粉刀、密封刮片以及显影辊接触并与显影辊形成滑动摩擦,侧密封件整体为凸字形,包括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凸出部分位于基本部分长度方向并朝向处理盒内侧,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均与显影辊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由于增加了侧密封件的密封距离,大大提高了侧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因碳粉容易从粉仓漏出到显影辊两端部圆周表面与护套内壁的间隙中并在该间隙中摩擦后结块而影响显影辊旋转和打印品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显影辊、送粉辊、出粉刀、密封刮片、套在所述显影辊两端的两个护套和设置于粉仓的侧壁上的两个侧密封件,显影辊为一中空导电套筒,所述护套的内径大于显影辊外径,侧密封件的上表面与出粉刀、密封刮片以及显影辊接触并与显影辊形成滑动摩擦,侧密封件整体为凸字形,包括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凸出部分位于基本部分长度方向并朝向处理盒内侧,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均与显影辊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由于增加了侧密封件的密封距离,大大提高了侧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因碳粉容易从粉仓漏出到显影辊两端部圆周表面与护套内壁的间隙中并在该间隙中摩擦后结块而影响显影辊旋转和打印品质的技术问题。【专利说明】 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
技术介绍
现有电子成像装置,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内部可拆卸的安装有处理盒,处理盒包括有粉仓、显影辊、送粉辊、出粉刀、废粉仓、感光鼓、充电辊、清洁刮刀,并且在显影辊的轴向两端依次对称设置有位于粉仓和显影辊之间的侧密封件和套在显影辊两端的护套。众所周知,处理盒采用非接触式显影方式中,所述显影辊为一中空导电套筒,在匹配非磁性碳粉时,所述侧密封件为毛毡和/或海绵等构成的弹性密封件,并与显影辊滑动摩擦配合;或者,在匹配磁性碳粉时,所述显影辊为内含磁芯的中空导电套筒,所述侧密封件为磁毡等构成的磁性密封件,并与显影辊间隙配合。在这两种方式中,都可以由护套的壁厚来控制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图像品质,然而,由于护套的内径大于显影辊外径,护套内壁与显影辊圆周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在显影过程中,碳粉很容易从粉仓漏出到显影辊两端的密封毛毡上,然后进入到该间隙中,且随着打印过程的持续,间隙内的碳粉会积累的越来越多,这样会改变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打印品质,例如稿面两端发白,因此改进侧密封件的结构变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因碳粉很容易从粉仓漏出到显影辊两端的密封毛毡上而影响打印品质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显影辊、送粉辊、出粉刀、密封刮片、套在所述显影辊两端的两个护套和设置于所述粉仓的侧壁上的两个侧密封件,所述显影辊为一中空导电套筒,所述护套的内径大于显影辊外径,所述侧密封件的上表面与出粉刀、密封刮片以及显影辊接触并与显影辊形成滑动摩擦,其特征是,所述侧密封件整体为凸字形,包括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位于基本部分长度方向并朝向处理盒内侧,所述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均与所述显影辊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 所述侧密封件下表面黏贴在粉仓的侧壁上,上表面压盖有所述出粉刀和密封刮片。 所述侧密封件与所述粉仓的侧壁之间增设黏贴一下密封件。 所述侧密封件和下密封件黏贴后一起裁切成凸字形。 由所述出粉刀和密封刮片位于送粉辊和显影辊之间的开口构成供粉口,所述凸出部分位于所述供粉口处并且所述凸出部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供粉口的宽度。 所述凸出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密封刮片刚好接触或具有间隙。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侧密封件整体为凸字形,包括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凸出部分位于基本部分长度方向并朝向处理盒内侧,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均与显影辊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由于增加了侧密封件的密封距离,大大提高了侧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因碳粉很容易从粉仓漏出到显影辊两端部圆周表面与护套内壁的间隙中并在该间隙中摩擦后结块而影响显影辊旋转和影响打印品质的技术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处理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处理盒的侧密封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侧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显影辊为中空导电套筒结构的方案,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处理盒100包括粉仓110、显影辊1、送粉辊2、出粉刀3、密封刮片4、废粉仓120、感光鼓5、充电辊6、清洁刮刀7、套在显影辊I两端的两护套8、对称设置于粉仓110的侧壁111上的两个侧密封件9,所述侧密封件9的上表面与出粉刀3、密封刮片4以及显影辊I接触并与显影辊I形成滑动摩擦。进一步,所述侧密封件9由毛毡构成,所述侧密封件9的下表面黏贴在粉仓110的侧壁111上,上表面压盖有出粉刀3、密封刮片4,由此构成能够设置显影辊I的弧形开口,本实施例中显影辊I接触设置于弧形开口上,弧形开口和显影辊I之间可进一步设置有密封件,并且侧密封件9露出出粉刀3和密封刮片4的部分可与显影辊I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以处理盒100的内侧一端为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侧密封件9整体为凸字形,包括矩形的基本部分9a和凸出部分9b,或者所述侧密封件9与粉仓110的侧壁111之间可增设黏贴一下密封件91,所述下密封件91形状不限,由海绵等压缩变形量较大的材料制成,所述侧密封件9和下密封件91可黏贴后一起裁切成凸字形,便于加工成型。凸出部分9b位于基本部分9a长度方向并朝向处理盒100内侧,并且,所述基本部分9a和凸出部分9b均与显影辊I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由所述出粉刀和密封刮片位于送粉辊和显影辊之间的开口构成供粉口 C,所述凸出部分9b主要位于所述供粉口 C处,凸出部分9b的长度L为不小于该供粉口 C的宽度。凸出部分9b的宽度B不做限制,可以延伸至与送粉辊2弹性层的轴向端面接触,这样,通过侧密封件9整体与显影辊表面滑动摩擦,其凸出部分9b可延长碳粉在显影辊I的圆周表面和侧密封件9之间向外迁移的路径,降低碳粉向显影辊I端部圆周表面与护套8内壁的间隙N中泄露并防止碳粉在该间隙中摩擦后结块,影响显影辊旋转,避免由此造成的打印缺陷。 为了清楚的目的,本技术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的表示和描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上述技术特征可能做不同的变化,例如黏贴时所述侧密封件9的凸出部分9b的端部与密封刮片4刚好接触以使密封刮片4不被挤压变形,或与密封刮片4具有间隙以排除该处堆积的碳粉,同样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或者所述侧密封件9为磁毡,此时所述凸出部分9b以及基本部分9a与显影辊表面存在一间隙以配合,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显影辊、送粉辊、出粉刀、密封刮片、套在所述显影辊两端的两个护套和设置于所述粉仓的侧壁上的两个侧密封件,所述显影辊为一中空导电套筒,所述护套的内径大于显影辊外径,所述两侧密封件对称设置位于两护套朝向粉盒内部的一侦牝所述侧密封件的上表面与出粉刀、密封刮片以及显影辊接触并与显影辊形成滑动摩擦,其特征是,所述侧密封件整体为凸字形,包括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位于基本部分长度方向并朝向处理盒内侧,所述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均与所述显影辊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侧密封件下表面黏贴在粉仓的侧壁上,上表面压盖有所述出粉刀和密封刮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侧密封件与所述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显影辊、送粉辊、出粉刀、密封刮片、套在所述显影辊两端的两个护套和设置于所述粉仓的侧壁上的两个侧密封件,所述显影辊为一中空导电套筒,所述护套的内径大于显影辊外径,所述两侧密封件对称设置位于两护套朝向粉盒内部的一侧,所述侧密封件的上表面与出粉刀、密封刮片以及显影辊接触并与显影辊形成滑动摩擦,其特征是,所述侧密封件整体为凸字形,包括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位于基本部分长度方向并朝向处理盒内侧,所述基本部分和凸出部分均与所述显影辊的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马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