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235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显影元件、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控制机构,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头和动作套,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即可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显影元件、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控制机构,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头和动作套,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即可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专利说明】一种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
技术介绍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力驱动单元。所述处理盒包括用于承载图像载体的感光元件,以及设置在感光元件一端的驱动力接收单元,其驱动力接收单元上设置有驱动力接收头。所述的驱动力接收头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至驱动力接收单元,最后驱动感光元件使其旋转。 中国专利CN201010585490.8中公开了一种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可沿感光元件的轴向方向上进行伸缩的伸缩机构,以及利用外部作用力施加在按压杆后使伸缩机构进行伸缩的控制机构。所述的伸缩机构设置与感光元件一端的驱动力接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机构通过外部作用力控制驱动力接收单元,使驱动力接收单元的驱动力接收头可沿感光元件的轴向方向进行伸缩,实现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啮合或分离。根据公开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处理盒的需要借助外力推力的情况下才可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其技术方案的特点是:位于处理盒后部的按压杆(控制机构)接收来至机器(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的推力,迫使按压杆推动或转动位于感光元件一端的驱动力接收单元(伸缩机构),使驱动力接收头沿感光元件的轴向方向向外伸出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啮合驱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驱动力接收头向外伸出后与驱动单元啮合时的行程需一直由按压杆的推动或转动所维持,而按压杆的推动或转动则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内部结构与处理盒的按压杆之间的压迫力所维持,倘若因门盖或内部结构的受损或与按压杆之间的压迫力不足以有效地迫推或转动驱动力接收头使其向外伸出至预设的最小啮合行程,那么驱动力接收头将难以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驱动,最终处理盒将无法参与显影工作。 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案,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他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在使用过程中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来抵接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显影元件、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控制机构;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头和动作套,所述控制机构控制驱动力接收单元的动作套使驱动力接收单元的驱动力接收头进行轴向伸缩以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驱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进行伸缩,所述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所述施力元件为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设有迫推面,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通过接收推力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所述推力施加的方向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相对于第一壳体朝外设置。 在接近处理盒的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处设置一凹部。 还包括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设置在凹部处,所述第二推板设有迫推面,所述第二推板的迫推面通过接收推力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所述推力施加的方向与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的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推板的迫推面与第二推板的迫推面的朝向大致相反。 所述第一推板的一端还设置有一悬臂,所述悬臂通过接收上述的推力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 还包括一按压杆,所述悬臂与按压杆配合推拉动作套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实现向内缩进或实现向外伸出的动作,所述悬臂与按压杆是独立分开的或是一体注塑成型的。 在处理盒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有一弹性件,当不再对第一推板或/和第二推板的迫推面施加推力时,弹性件释放弹力迫推第一推板或/和第二推板移动至受力前的预设位置,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外伸出。 所述施力元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壳体上,所述施力元件的旋转轴与显影元件的心轴或感光元件的心轴大致平行。 所述施力元件通过向一方向进行旋转时,控制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 所述施力元件通过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时,控制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外伸出。 所述施力元件为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设有悬臂,所述活动支架通过悬臂可摆动地与第一壳体配合。 所述活动支架的悬臂还设有一力臂,所述动作套设有一悬臂;所述活动支架的力臂与动作套的悬臂配合控制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 所述第一壳体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可收纳所述活动支架。 所述处理盒还设有一按压杆,所述施力元件将获得的外部作用力传递至所述按压杆,所述按压杆推动或拉动动作套使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或沿轴向向外伸出。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向内缩进,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使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在可实现轴向伸缩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接收头无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即可使驱动力接收头轴向实现伸缩与驱动单元进行啮合。避免了在安装过程中驱动力接收头与驱动单元形成结构干涉或相互碰撞。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在使用过程中需借由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或其余内部结构与处理盒之间产生的压迫力来抵接的技术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盒的组成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处理盒的组成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处理盒的感光元件与驱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驱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驱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按压杆使动作套旋转的动作示意图; 图6a是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单元向外伸出的动作示意图; 图6b是按压杆使驱动力接收单元向内缩进的动作示意图; 图7、8是本实施例一中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10是本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2是本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一中的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施例一中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一中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17、18是本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机构的结构与动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施例一中的控制机构在处理盒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0是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显影元件、驱动力接收单元和控制机构;所述驱动力接收单元包括驱动力接收头和动作套,所述控制机构控制驱动力接收单元的动作套使驱动力接收单元的驱动力接收头进行轴向伸缩以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中包括施力元件,所述施力元件通过获得外部作用力使所述驱动力接收头沿轴向进行伸缩,所述施力元件相对于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第一壳体的壳体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莲李永红杨妙玲罗来曹建新梁祺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