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24876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包括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并联在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手动换向阀,阀体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系统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手动换向阀的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二次压力过载阀,在另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补油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吸油口出现供油不足、保证马达的正常转动,并满足工况转换的需要,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包括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并联在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手动换向阀,阀体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系统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手动换向阀的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二次压力过载阀,在另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补油阀。本技术能避免吸油口出现供油不足、保证马达的正常转动,并满足工况转换的需要,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专利说明】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存在三种工况:1)停止工况:多路换向阀的操纵杆位于中间位置即多路换向阀的滑阀处于中立位置;2)放管工况:换向阀的进油口、两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由马达、油管、多路换向阀内部流道组成一个回路,靠操纵员拉动加油枪与加油管带动油管绞盘以及马达转动,此时在外力作用下马达变油泵,换向阀的一工作油口作为吸油口,油液被吸入再经马达进入另一工作油口 ;但吸油口一旦出现供油不足,马达转得慢即转动费力,此时放管慢也费力,影响工作效率;3)收管工况:油泵提供的压力油从换向阀的进油口经一工作油口后进入马达相应油口,压力油推动马达转动并带动绞盘收回加油管和加油枪;在放管时,需将换向阀的滑阀固定,以便操纵员拉动加油枪与油管,可精简人员;在收管时,需操纵员一直手握操纵杆,以保证安全性,但目前手动换向阀滑阀的定位结构无法满足上述两工况转换的需要,导致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影响了加油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它能避免吸油口出现供油不足、保证马达的正常转动,并满足工况转换的需要,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包括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并联在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手动换向阀,阀体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系统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手动换向阀的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二次压力过载阀,在另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补油阀。 本技术在每换向阀的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补油阀,该工作油口作为吸油口一旦出现供油不足,可从回油口直接补油,保证了马达的正常转动,从而进行正常的放管,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次压力过载阀实现系统压力的双重保护,提高了安全性和设备的可靠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动换向阀包括换向阀体、与阀体联接的端盖、滑阀、与滑阀相联的限位柱及操纵杆、与限位柱相联的定位柱,定位柱位于端盖内,在定位柱上通过前后轴肩滑动的设有前、后弹簧座,前、后弹簧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前弹簧座前方的端盖内通过衬套设有定位套,在定位套内壁设有在轴向间隔设置的环形的凹槽及滑槽,在限位柱内设有径向孔,径向孔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均设有钢球,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滑槽靠近凹槽的一侧设有过渡圆弧面;当滑阀处于中位时,两钢球紧贴过渡圆弧面;放管时,推动操纵杆,两钢球进入凹槽,可对滑阀定位;收管时,拉动操纵杆,钢球进入滑槽,此时需一直拉动操纵杆,以保证安全性,否则滑阀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中位;过渡圆弧面和圆弧形的凹槽可保证两工况转换的顺利进行及定位的可靠,该结构可满足上述两工况转换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技术能避免吸油口出现供油不足、保证马达的正常转动,并满足工况转换的需要,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性高和设备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图4为手动换向阀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包括设有进油口 P和回油口 T的阀体1、并联在进油口 P和回油口 T之间的三个手动换向阀2,阀体I的进油口 P与回油口 T之间设有系统安全阀3,每个手动换向阀2的工作油口 A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二次压力过载阀4,在另一工作油口 B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补油阀5 ;所述手动换向阀2包括换向阀体6、与阀体6联接的端盖7、滑阀8、与滑阀8相联的限位柱9及操纵杆10、与限位柱9通过螺纹相联的定位柱11,定位柱11位于端盖7内,在定位柱11上通过前后轴肩滑动的设有前弹簧座12和后弹簧座13,前、后弹簧座12、1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 ;在前弹簧座12前方的端盖7内通过衬套15设有定位套16,在定位套16内壁设有在轴向间隔设置的环形的凹槽17及滑槽18,在限位柱9内设有径向孔,径向孔内设有压缩弹簧19,压缩弹簧19的两端均设有钢球20,凹槽17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滑槽18靠近凹槽的一侧设有过渡圆弧面。 使用时,本技术每换向阀的工作油口 B通过油管与马达的出油口相连,工作油口 A通过油管与马达的进油口相连;其工作过程如下:1)停止工况:换向阀2的操纵杆10位于中间位置即换向阀的滑阀8处于中位,两钢球紧20贴过渡圆弧面,油泵提供的油液经各换向阀2内部中通卸荷通道流回油箱,两工作油口 A、B均关闭;2)放管工况:向下推动换向阀2的操纵杆10,两钢球20进入凹槽17,可定位,此时换向阀2处于浮动状态,换向阀2的进油口、两工作油口 A、B均与回油口 T相通,靠操纵员拉动加油枪与加油管带动油管绞盘以及马达转动,此时在外力作用下马达变油泵,换向阀2的工作油口 B作为吸油口,油液被吸入再流经马达进入另一工作油口 A,再回到回油口 T形成回路;吸油口一旦出现供油不足,补油阀5从回油口 T直接补油,保证了马达的正常转动,从而进行正常的放管,提高了工作效率;3)收管工况:向上拉动换向阀2的操纵杆10,两钢球20进入滑槽18,此时需一直拉动操纵杆10不放手,以保证安全性,否则滑阀8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回到中位;油泵提供的压力油从换向阀2的进油口经工作油口 A后进入马达相应油口,压力油推动马达转动并带动绞盘收回加油管和加油枪,油液经经工作油口 B流回回油口 T ;当油管收完或需要停止收管时,将操纵杆10松开滑阀8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回到中立位置;过渡圆弧面和圆弧形的凹槽17可保证两工况转换的顺利进行及定位的可靠,该结构可满足上述两工况转换的需要;二次压力过载阀4与系统安全阀3实现系统压力的双重保护,提高了安全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权利要求】1.一种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包括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并联在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手动换向阀,阀体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系统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手动换向阀的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二次压力过载阀,在另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补油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换向阀包括换向阀体、与阀体联接的端盖、滑阀、与滑阀相联的限位柱及操纵杆、与限位柱相联的定位柱,定位柱位于端盖内,在定位柱上通过前后轴肩滑动的设有前、后弹簧座,前、后弹簧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前弹簧座前方的端盖内通过衬套设有定位套,在定位套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加油车液压系统的多路换向阀,包括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的阀体、并联在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的两个以上的手动换向阀,阀体的进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设有系统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手动换向阀的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二次压力过载阀,在另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之间均设有补油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常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