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轮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1032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3:33
车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前支撑梁;固定杆,该固定杆通过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与前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固定杆的上端部伸入前支撑梁外部形成与车把立连接的连接部;位于固定杆下端部且与固定杆通过轴向花键配合的活动杆,该活动杆通过一直线轴承与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安装架,该安装架固定在活动杆的下端部,安装架上枢接有车前轮;弹性元件,其位于安装架和前支撑梁之间并用于提供一个将前支撑梁向远离安装架的方向顶压的弹性应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为固定杆提供向上或向下的止推力,确保固定杆与前支撑梁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活动杆可相对于固定杆轴向移动,可利用弹性元件来实现车前轮的减震,提高了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前轮转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前轮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前轮通常是被安装在前叉上,前叉的上端部用于与车把手立管连接,把手立管与车架固定,转动把手即可带动车前轮转向,从而实现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转向,传统的这种转向机构不具备减震的效果,在实际使用时,其仅仅是依赖于柔性的车胎来实现减震,因此,其减震效果较差,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车前轮转向机构,其不仅可以实现车把的灵活转动,同时还能够增强减震效果,提高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舒适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前支撑梁;位于前支撑梁内的固定杆,该固定杆通过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与前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固定杆的上端部伸入前支撑梁外部形成与车把立连接的连接部;位于固定杆下端部且与固定杆通过轴向花键配合的活动杆,该活动杆通过一直线轴承与前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安装架,该安装架固定在活动杆的下端部,安装架上枢接有车前轮;弹性元件,其位于安装架和前支撑梁之间并用于提供一个将前支撑梁向远离安装架的方向顶压的弹性应力。前支撑梁的内壁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卡装有一套筒,该套筒套接在活动杆外部,弹性元件被置于套筒和活动杆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弹性元件为一弹簧,活动杆靠近安装架的一端外部固定套接有一限位套,该限位套套在弹簧的下部外侧。固定杆的上端部固定有一连接杆,连接部为一位于连接杆上端部的折弯部;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的轴圈与连接杆配合、座圈与前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前支撑梁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上限位板和一下限位板,连接杆上旋接有一位于上限位板上方的锁紧螺母,上推力轴承被限定在锁紧螺母和上限位板之间;连接杆的下端部套接在固定杆的上端部,固定杆上设置有一轴肩,轴肩和连接杆的下端面之间卡装固定有一位于下限位板下方的限位片,下推力轴承被限定在限位片和下限位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利用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为固定杆提供向上或向下的止推力,确保固定杆与前支撑梁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连接车把和车轮轴的立管是由互相可轴向活动的固定杆和活动杆组成,从而可利用弹性元件来实现车前轮的减震,提高了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其中:10、前支撑梁;11、套筒;12、上限位板;13、下限位板;14、上挡板;15、下挡板;20、安装架;21、固定座;22、限位套;30、车前轮;41、固定杆;411、轴肩;412、限位片;413、锁销;42、活动杆;421、花键;43、连接杆;431、轴接部;432、连接部;433、锁紧螺母;50、上推力轴承;60、下推力轴承;70、直线轴承;8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车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前支撑梁10、固定杆41、活动杆42、安装架20、车前轮30以及弹簧80,其中,固定杆41位于前支撑梁10内部,其上端部通过一沿径向的锁销413固定有一连接杆43,该连接杆43的上端部伸出前支撑梁10的上端外部,形成一个与车把立固定的连接部432,为了使车辆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上述的连接部432可以是由连接杆43顶端弯折形成的。连接杆43下部的轴接部431沿高度方向延伸通过上述的锁销413与固定杆41的上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杆43通过上推力轴承50和下推力轴承60与前支撑梁10的内壁配合,从而实现对固定杆41的轴向支撑或止推,并且确保固定杆41能够自由转动,上述的连接杆43与固定杆41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以便于简化安装过程,当然,在不考虑安装简便的情况下,上述的连接杆43和固定杆41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在具体安装时,上推力轴承50和下推力轴承60的轴圈与连接杆43配合、座圈与前支撑梁10的内壁配合,推力轴承的轴圈、座圈与相应枢转结构中部件的配合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具体说明,然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上推力轴承50和下推力轴承60实现固定杆41上下限位的具体结构,在前支撑梁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上限位板12和一下限位板13,连接杆43上旋接有一位于上限位板12上方的锁紧螺母433,上推力轴承50被限定在锁紧螺母433和上限位板12之间,如此,下压连接杆43时,压力通过上推力轴承50被传递到上限位板12上,上限位板12反向顶压上推力轴承50,从而形成对连接杆43以及固定杆41向上的止推力;连接杆43的下端部套接在固定杆41的上端部,固定杆41上设置有一轴肩411,轴肩411和连接杆43的下端面之间卡装固定有一位于下限位板13下方的限位片412,下推力轴承60被限定在限位片412和下限位板13之间,如此,当向上提拉连接杆43时,力通过下推力轴承60被传递到下限位板13上,下限位板13反向顶压下推力轴承60,从而形成对连接杆43以及固定杆41向下的止推力。上述结构中,用于限定上推力轴承50和下推力轴承60的上限位板12和下限位板13并不仅限于设置在前支撑梁10内的板状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起到限定作用的结构。活动杆42同样被置于前支撑梁10内部,其位于固定杆41的下端部,该活动杆42套在固定杆41外部,其二者通过轴向花键421配合,从而确保其二者在可同步转动的同时能够沿轴向滑动,当然,也可以是将固定杆41套在活动杆42上,总之,其二者能够同步转动和轴向滑动即可。活动杆42通过一直线轴承70与前支撑梁10的内壁配合,确保活动杆42可以正常的沿前支撑梁10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且不会发生偏摆。安装架20上设置有一固定座21,活动杆42的下端部穿出前支撑梁10并固定在固定座21上,车前轮30枢接在安装架20上,弹簧80置于安装架20的固定座21和前支撑梁10之间,其用于提供一个将前支撑梁10向着远离安装架20的方向顶压的弹性应力,具体的是,前支撑梁10的内壁设置有上挡板14和下挡板15,上挡板14和下挡板15之间卡装有一套筒11,该套筒11套接于活动杆42的外部,且套筒11的内径大于活动杆42的外径,因此,在套筒11和活动杆42之间形成一个安装间隙,上述的弹簧80套在活动杆42外部并位于安装间隙内部,该弹簧80被限定在固定座21和套筒11的上端部之间,也就是说弹簧80的上部自由端始终保持将套筒11向上顶压的弹性应力,即保持将前支撑梁10向上顶压的弹性应力;在活动杆42的下端部套接有一限位套22,该限位套22是通过径向销钉与活动杆42的下端部固定的,即限位套22是与固定座21固定,限位套22套在弹簧80的外部,避免弹簧80在受压时发生偏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弹簧8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元件替代,例如可以是弹性胶块等。本专利技术中,利用上推力轴承50和下推力轴承60为固定杆41提供向上或向下的止推力,确保固定杆41与前支撑梁10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连接车把和车轮轴的立管是由互相可轴向活动的固定杆41和活动杆42组成,从而可利用弹性元件来实现车前轮30的减震,提高了舒适性。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前轮转向机构

【技术保护点】
车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梁;位于前支撑梁内的固定杆,该固定杆通过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与前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固定杆的上端部伸入前支撑梁外部形成与车把立连接的连接部;位于固定杆下端部且与固定杆通过轴向花键配合的活动杆,该活动杆通过一直线轴承与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安装架,该安装架固定在活动杆的下端部,安装架上枢接有车前轮;弹性元件,其位于安装架和前支撑梁之间并用于提供一个将前支撑梁向远离安装架的方向顶压的弹性应力。

【技术特征摘要】
1.车前轮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梁;位于前支撑梁内的固定杆,该固定杆通过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与前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固定杆的上端部伸入前支撑梁外部形成与车把立连接的连接部;固定杆的上端部固定有一连接杆,连接杆与固定杆为分体式的结构,连接部为一位于连接杆上端部的折弯部;上推力轴承和下推力轴承的轴圈与连接杆配合、座圈与前支撑梁的内壁配合;前支撑梁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上限位板和一下限位板,连接杆上旋接有一位于上限位板上方的锁紧螺母,上推力轴承被限定在锁紧螺母和上限位板之间;连接杆的下端部套接在固定杆的上端部,固定杆上设置有一轴肩,轴肩和连接杆的下端面之间卡装固定有一位于下限位板下方的限位片,下推力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英詹映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锦宏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