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1733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于组织内固定骨折部位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环型本体,由生物可吸收材料所制成并具有一第一开口,用来套入并固定骨折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于组织内固定骨折部位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环型本体,由生物可吸收材料所制成并具有一第一开口,用来套入并固定骨折部位。【专利说明】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固定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一种用于组织内固定一骨折部位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骨骼组织虽具有再生能力,但骨折部位愈合状况的好坏,往往与其应力环境有关。目前已知用以固定骨折部位的体内固定装置(如,接骨板),大部分是由金属材质(如,不锈钢、钛或其他合金)制成,然而,金属材质制成的体内固定装置本身的刚性硬度远高于骨骼组织的刚性,使得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因彼此应力差距过大,超过骨骼组织所能承受的范围,而阻碍骨痂形成,进而造成骨骼组织坏死,妨碍骨组织愈合。再者,除了刚性过高外,设置固定装置亦会导致骨折愈合后期出现应力遮挡效应,使应力分布不均,而无法适当地刺激骨细胞增生分化,以致延缓骨质愈合,导致固定部位产生骨质疏松和骨萎缩的症状。为了避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与其他原因,临床上往往需要再次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并取出上述体内固定装置。如此反复的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治疗,无形中增加患者痛苦。 有鉴于此,此领域亟需一种改良的体内固定装置,其可改善目前临床上应用固定装置时所可能产生的各项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技术实施例的重要/关键元件或界定本技术的范围。 基于前述存在于先前技艺中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提供一种用以于活体内固定骨折部位的改良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其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具有可挠性,可顺应骨骼形状及骨折状况来固定骨折部位,且可长时间留置在体内,随着时间演进被人体转换成二氧化碳与水后排出体外,因而不必再次经由外科手术取出。 据此,本技术技术提供一种可于活体组织内固定一骨折部位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环型本体,其具有一开口,用以套上并固定骨折部位。 依据一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所提供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具有一第一环型本体,此第一环型本体具有一开口。 依据另一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具有一第一环型本体、一第二环型本体与一第一连结件,其中该第一、第二环型本体分别具有一第一与一第二开口 ;此外,该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包含一第一连结件,分别与第一、第二环型本体的中心相耦接,使得该第一与该第二开口均朝向同一侧排列,以供套上并固定骨折部位。 依据再一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提供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具有一第一环型本体、一第二环型本体、一第三环型本体、一第一连结件与一第二连结件,该第一、第二及第三环型本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与一第三开口。此外,该第一与第二环型本体的中心经由第一连结件彼此耦接,而该第二与第三环型本体的中心则经由第二连结件彼此耦接,藉以组成一种具有三个环型本体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以供套上并固定骨折部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可还包括一孔洞,设于该环状固定装置的一中心线上。所述的中心线为一虚拟的线,通过第一、第二及第三环型本体的中心。 本技术所提供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可非必要地设有数个突起,位于环状固定装置的内侧表面上。在可任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些突起可设置在环型本体两端的内侧表面,用以增加该体内环状固定装置与骨骼组织间的附着力。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些突起可设置于该些环型本体一端的内侧表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些突起可设于环状固定装置的内侧表面,且位于所述的中心线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连结件与第二连结件分别具有不同的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连结件与第二连结件具有相同的长度。 依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第二与第三环型本体具有相同的大小。依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第二与第三环型本体分别具有不同的大小。 在一实施方式中,各第一、第二与第三环型本体的两端,可以相互耦接,用来增加固定装置于骨骼部位的固定强度与支撑力。 依据可任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伸烷酯(polyalkylene esters)、聚乳酸及其共聚物(polylactic acid and its copolymers) >聚酰胺酯(polyamide esters)、聚乙烯酯(polyvinyl esters)、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s)及聚酐(polyanhydrides)。 此外,依据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环型内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型的物件。 在参阅下文实施方式后,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轻易了解本技术的基本精神及其他技术目的,以及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实施方面。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与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A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1B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1C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100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200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300的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400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500的作用图; 图6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600的作用图; 图7为依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700的示意图;以及 图8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而设置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800的作用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700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102、202、302、402、502、602、702第一环型本体 104、204、304、404、504、604第二环型本体 106、206、506、606第三环型本体 110第一连结件 112第二连结件 122第一开口 124第二开口 126第三开口 220、320突起 434孔洞 730卡合结构 732卡件 734卡合孔洞 73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技术的实施方面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体内环状固定装置,且特别是一种用来固定骨折部位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 为达此目的,有别于以金属材质所制成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本技术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相较于已知以金属材质制成的体内固定装置更具有可挠性,且可长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固定骨折部位的体内环状固定装置,包含: 一第一环型本体,由生物可吸收材料所制成并具有一第一开口,用以套上并固定该骨折部位,其中该第一环型本体更包含一卡合结构,使各该第一环型本体的二端可以相互耦接,用以增加该环状固定装置于该骨折部位的固定强度及支撑力,其中该卡合结构包含: 一卡合孔洞设于该第一环型本体的一端,且该卡合孔洞的大小足以让该第一环本体的另一端通过; 一卡件设于该卡合孔洞的一侧;和 多个卡块设于该第一环型本体的该另一端,且其中该些卡块可卡合固定于该卡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念国戴宣元
申请(专利权)人:梓源生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