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0702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包括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包括负荷侧移动平板车和固定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负荷侧支架、设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负荷侧千斤顶,负荷侧支架上方设置负荷侧起升臂,负荷侧起升臂一端设有下圆弧形托板,与下圆弧形托板对应设有上圆弧形托板,上圆弧形托板与下圆弧形托板之间由紧固件紧固;非负荷顶起侧推移装置包括非负荷侧移动小车、非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非负荷侧支架、非负荷侧移动小车上设的非负荷测千斤顶,非负荷侧支架上方设置非负荷侧支撑臂,非负荷侧支撑臂一端固定转子轴插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造成转子与定子之间相互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包括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包括负荷侧移动平板车和固定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负荷侧支架、设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负荷侧千斤顶,负荷侧支架上方设置负荷侧起升臂,负荷侧起升臂一端设有下圆弧形托板,与下圆弧形托板对应设有上圆弧形托板,上圆弧形托板与下圆弧形托板之间由紧固件紧固;非负荷顶起侧推移装置包括非负荷侧移动小车、非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非负荷侧支架、非负荷侧移动小车上设的非负荷测千斤顶,非负荷侧支架上方设置非负荷侧支撑臂,非负荷侧支撑臂一端固定转子轴插入管。本技术不会造成转子与定子之间相互摩擦。【专利说明】—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检修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机检修和大修时对转子检查、清洁和对定子绕组检查及拆除需要将转子转子从定子的腔体中抽出,大型电动机的转子质量较大,如功率在800 kff以上转子质量从2—1t不等,甚至还高。传统的抽芯方式是采用与电机轴径相近的粗大的钢管,钢管套在轴的两端水平放置,通过起吊设备将电机转子从定子的腔体中抽出,发生刮碰的机率大,起吊用的钢丝绳的升缩而产生上下抖动对定子和转子的铁芯损伤大;由于转子质量很大,不仅需要大型起重机械,而且还需要手动葫芦等简易起重设施和人力配合,投入的人力较多,起重工作的安全风险增加;定、转子的间隙在31mm之间,定、转子很容易相互摩擦碰伤。然而将转子抽出或装入定子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转子与定子相互摩擦,对铁芯槽楔损伤,对定子绕组绝缘损坏,特别是露出铁芯外的定子端部绕组更容易撞坏,必须保证电动机定子与转子在移动过程中没有刮碰;部分转子轴设计的尺寸台阶较多,直径尺寸变径范围大(同轴上直径在350-----120mm之间变径)利用传统工艺会造成轴的变形,滑动轴承的轴承位置一般都选择轴径较小的位置,精度高,不准有划痕、压痕,整根转轴的同心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操作平稳,不会造成转子与定子之间相互摩擦,铁芯槽楔不损伤,定子绕组绝缘不损坏。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包括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所述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包括负荷侧移动平板车和固定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负荷侧支架、设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负荷侧千斤顶,负荷侧支架上方设置负荷侧起升臂,负荷侧起升臂一端设有下圆弧形托板,与下圆弧形托板对应设有上圆弧形托板,上圆弧形托板与下圆弧形托板之间由紧固件紧固;所述非负荷顶起侧推移装置包括非负荷侧移动小车、非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非负荷侧支架、非负荷侧移动小车上设的非负荷测千斤顶,非负荷侧支架上方设置非负荷侧支撑臂,非负荷侧支撑臂一端固定转子轴插入管。 所述负荷侧千斤顶与负荷侧起升臂之间设有负荷侧垫梁,非负荷侧千斤顶与非负荷侧支撑臂之间设有非负荷侧垫梁。 所述负荷侧垫梁和非负荷侧垫梁上下面均设有防滑垫。 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 所述负荷侧起升臂高度合适后与负荷侧垫梁相互固定,非负荷侧支撑臂高度合适后与非负荷侧垫梁相互固定。 所述负荷侧垫梁与负荷侧起升臂由螺栓紧固,非负荷侧垫梁与非负荷侧支撑臂由螺栓紧固。 所述负荷侧移动平板车底部设有四个滚轮;非负荷侧移动平板车底部设有六个滚轮。 所述紧固件为螺栓,上、下圆弧形托板的边沿伸出相对的紧固板,紧固板上打孔,螺栓穿过上下紧固板孔紧固,上、下圆弧形托板两侧各三个螺栓。 所述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和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还包括有圆弧形垫板。 所述负荷侧起升臂和非负荷侧支撑臂均为矩形框架结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简洁,安全可靠的对大型电动机的转子抽出和装入,适用于不同检修现场不受场地限制,电动机转子按传统的抽芯方式无法完成的工作此装置能完成,集移动、升降、电动机两端固定轴紧固于一体。无需起重机等大型机械,应用于各类电动机检修现场及狭小场地对电机进行抽芯。操作平稳,转子与定子的间隙保持不变,二者不会接触,不产生摩擦,既不损伤铁芯槽楔,也不损坏定子绕组绝缘。需要的操作人员少,节省人力成本。转动轴不会产生变形,与轴承接触部分的轴不会产生划痕。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圆弧形垫板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所述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包括负荷侧移动平板车7和固定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7上的负荷侧支架16、设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7上的负荷侧千斤顶8,负荷侧支架16上方设置负荷侧起升臂10,负荷侧起升臂10 —端设有下圆弧形托板11,与下圆弧形托板11对应设有上圆弧形托板12,上圆弧形托板12与下圆弧形托板11之间由紧固件紧固;所述非负荷顶起侧推移装置包括非负荷侧移动小车1、非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非负荷侧支架2、非负荷侧移动小车I上设的非负荷测千斤顶3,非负荷侧支架3上方设置非负荷侧支撑臂5,非负荷侧支撑臂5 —端固定转子轴插入管6。 为节省时间和弥补千斤顶可能的不够高在负荷侧千斤顶8与负荷侧起升臂10之间设有负荷侧垫梁9,非负荷侧千斤顶3与非负荷侧支撑臂5之间设有非负荷侧垫梁4。垫梁可准备不同厚度的若干个,可以是木质,亦可以是金属制。 为减轻梁与臂的相对移动负荷侧垫梁9和非负荷侧垫梁4上下面均设有防滑垫。防滑垫可以为易得的橡胶垫,亦可是其他防滑效果较好的垫子。 负荷侧起升臂10高度合适后与负荷侧垫梁9相互固定,非负荷侧支撑臂5高度合适后与非负荷侧垫梁4相互固定。这样梁与臂之间就就不会产生位移。 负荷侧垫梁9与负荷侧起升臂10由螺栓紧固,非负荷侧垫梁4与非负荷侧支撑臂5由螺栓紧固。此种固定方式简单易行。 优选的所述负荷侧移动平板车7底部设有四个滚轮;非负荷侧移动平板车I底部设有六个滚轮。 紧固件为螺栓13,上、下圆弧形托板的边沿伸出相对的紧固板,紧固板上打孔,螺栓13穿过上下紧固板孔紧固,上、下圆弧形托板两侧各三个螺栓。这种组合紧固方式安装、拆卸都方便,结构不复杂,还很牢固。 所述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和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还包括有圆弧形垫板。由于电机转轴的尺寸不一,电机数量有限,若针对每个型号的电机都定制一个抽装装置,显然过于浪费,所以若转轴的直径较小,间隙较大时可在间隙处插入圆弧形垫板,使之稳固。 为增加壁与垫梁或千斤顶的接触面积负荷侧起升臂10和非负荷侧支撑臂5均为矩形框架结构,这样也省料。 使用时,将非负荷侧支撑臂5提升到转子轴的高度,转子轴插入管6的内径稍大于转子轴最大直径,转子轴插入管6套入转子轴,安装在转子轴直径最大位置处,若间隙较大可事先在转子轴最大直径处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电机转子抽出、装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非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所述负荷侧顶起推移装置包括负荷侧移动平板车(7)和固定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7)上的负荷侧支架(16)、设在负荷侧移动平板车(7)上的负荷侧千斤顶(8),负荷侧支架(16)上方设置负荷侧起升臂(10),负荷侧起升臂(10)一端设有下圆弧形托板(11),与下圆弧形托板(11)对应设有上圆弧形托板(12),上圆弧形托板(12)与下圆弧形托板(11)之间由紧固件紧固;所述非负荷顶起侧推移装置包括非负荷侧移动小车(1)、非负荷侧移动平板车上的非负荷侧支架(2)、非负荷侧移动小车(1)上设的非负荷测千斤顶(3),非负荷侧支架(3)上方设置非负荷侧支撑臂(5),非负荷侧支撑臂(5)一端固定转子轴插入管(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辉王政李发文丁有荣陈宝芳陈小林王德明邱鹏玉谢华儒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