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缝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315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维持以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的缝制机。缝制机(10)包括:平台(11),链条(C)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其配置在平台(11)上,引导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P),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R),其自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11)的上表面;缝纫机(14),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更靠布料输送路径(R)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缝合在链条(C)上;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缝纫机(14)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维持以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的缝制机。缝制机(10)包括:平台(11),链条(C)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其配置在平台(11)上,引导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P),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R),其自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11)的上表面;缝纫机(14),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更靠布料输送路径(R)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缝合在链条(C)上;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缝纫机(14)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专利说明】缝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多个布料连续缝合在长条的链条上的缝制机。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缝制机,已知有包括如下者:平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其配置在平台上的最前部,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片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缝纫机,其配置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后方,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片缝合在链条上;及左右一对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按压左右一对布料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技术介绍
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80645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缝制机中,为输送布料而将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以朝向平台下降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因此在缝制时布料向后方拉伸,由此导致布料成为直线状且布料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缝纫机脚之间浮动,从而难以维持由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维持由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的缝制机。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构成而达成。 (I) 一种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多个左右一对布料连续缝合在长条的链条上者,且包括:平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其配置在平台上,弓丨导朝向平台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其自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的上表面;缝纫机,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更靠布料输送路径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缝合在链条上;左右一对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及辅助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 (2)如(I)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按压部包括按压布料的辊。 (3)如⑴或⑵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支撑部,且在支撑部上安装有按压部及辅助按压部。 (4)如(I)至(3)中任一项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分别形成有布料通路部,且左右的布料通路部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左右一对按压部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而互相接近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5)如(I)至(4)中任一项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平台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是以在沿着布料输送路径互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 (6)如(I)至(5)中任一项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在平台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之间设置间隙,且自间隙朝向缝纫机供给链条。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缝制机,由于包括:平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其配置在平台上,引导朝向平台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其自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的上表面;缝纫机,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更靠布料输送路径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缝合在链条上;左右一对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及辅助按压部,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按压左右一对布料;因此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左右一对缝纫机脚之间,布料不会浮动。由此,可维持由布料折回部件折回的布料的形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缝制机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缝制机的缝纫机脚的周边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按压部及辅助按压部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布料入口侧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布料出口侧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图3所示的辅助按压部的动作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缝制机的变化例的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缝制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再者,在以后的说明中,所谓前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下侧,所谓后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上侧,所谓左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左侧,所谓右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右侧,所谓上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近前侧,所谓下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里侧。另外,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包括:平台11,打开状态的链条C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其配置在平台11上,引导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输送的左右一对布料P,并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R,其自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上表面延伸到平台11的上表面;缝纫机14,其配置在较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更靠布料输送路径R的下游侧,且将左右一对布料P缝合在链条C上;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中,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 ;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与缝纫机14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布料输送路径R按压左右一对布料P。 另外,如图3所示,平台11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是以在沿着布料输送路径R互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即,布料折回部件12的上表面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下降倾斜。进而,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配置在较平台11更高的位置上,且在平台11的前端部与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后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S。而且,自该间隙S朝向平台11的上表面且缝纫机14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供给链条C。再者,图3中的符号14b是缝纫机14的缝纫机针。 另外,如图1、图4、图5所示,在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的宽度方向内侧缘分别形成有通过布料P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的布料通路部12a。而且,如图2所示,左右的布料通路部12a是以随着靠近缝纫机14的左右的缝纫机脚14a而彼此接近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再者,进入布料通路部12a的布料P的侧缘部是在下侧(里侧)折回并自布料通路部12a出来。 另外,布料折回部件12包括:平坦的布料载置部12b,其与下述按压部20的辊24、24对向;布料导入端部12c,其位于布料输送方向的上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多个左右一对布料(P)连续缝合在长条的链条(C)上的缝制机(10),且包括:平台(11),所述链条被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12),其配置在所述平台上,引导朝向所述平台的上表面输送的所述左右一对布料,并且将所述左右一对布料的对向的侧缘部翼状地折回;布料输送路径(R),其自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的上表面延伸到所述平台的上表面;缝纫机(14),其配置在较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更靠所述布料输送路径的下游侧,且将所述左右一对布料缝合在所述链条上;左右一对按压部(20),其在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中,朝向所述布料输送路径按压所述左右一对布料;及辅助按压部(30),其在所述左右一对布料折回部件与所述缝纫机的左右一对缝纫机脚(14a)之间,朝向所述布料输送路径按压所述左右一对布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沢田敏昭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