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被覆层及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9914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30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层(10A)的特征在于,在传热管(11)内的内壁(11a)使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这样,在修补传热管(11)时,就可以不切断传热管(11)地简便地修补传热管(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被覆层及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在换热器的热交换用管道(传热管)因腐蚀等而壁厚变薄时进行修补、延长寿命处理而使用的树脂被覆层及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换热器的管壳(壳体)设有多根热交换用管道(传热管)。因长时间运转会在换热器的壳体、传热管中引起由腐蚀造成的壁厚变薄、腐蚀破裂、氢脆破裂等。由此,换热器的传热管要利用定期检查进行查验,计测出传热管的壁厚。对于因腐蚀而传热管的壁厚减小,有可能在下次的查验之前产生穿孔等破损的部位,要进行修补。查验频率例如有:(A)在整个工厂的定期查验中每2年进行2个月左右的查验期间,(B)在定期查验的1年后的小规模查验中进行2周左右的查验期间,(C)此外,不定期地将工厂停产2天~1周左右的情况。一般来说,在下次查验前有可能因传热管的壁厚变薄等而破损的情况下,使用将有可能破损的部位熔断并焊接新的传热管而在新的传热管中进行交换的方法、使废气等热介质旁通(Bypass)的方法等进行传热管的有可能破损的部位的修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1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72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往的传热管的修补操作是通过将有可能破损的部位的上下切断、连接新的传热管来进行。特别是,由于密集地设置传热管,因此在里部的传热管产生壁厚变薄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操作空间,要将近前侧的传热管也切断。由此,以往的传热管的修补方法中,在传热管的修补中花费很多时间和费用,根据查验频率不同,有时即使进行了查验,也无法进行修补操作。由此,迫切希望一种可以简便地将因腐蚀等而壁厚变薄了的传热管暂时修补的修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修补管道时可以不切断管道地简便地修补管道的树脂被覆层及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树脂被覆层,其特征在于,在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管道内的内壁使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第二专利技术是在第一专利技术中具有如下特征的树脂被覆层,即,在向所述管道内供给使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微粒带电后的树脂微粒的同时,利用静电力使所述树脂微粒附着在所述管道的内壁后,通过加热所述管道使所述树脂微粒固化而形成。第三专利技术是在第二专利技术中具有如下特征的树脂被覆层,即,所述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0μm以上且50μm以下。第四专利技术是在第一专利技术中具有如下特征的树脂被覆层,即,向所述管道的内部供给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填充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后,从所述管道的外部加热所述管道,在使所述管道的内部的内壁侧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同时,除去所述管道的内部的未固化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第五专利技术是在第四专利技术中具有如下特征的树脂被覆层,即,在加热所述管道时,向所述管道的内部供给气体或空气,将所述管道的内部的未固化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抽出。第六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树脂微粒附着工序:在向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管道内供给使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微粒带电后的树脂微粒的同时,利用静电力使所述树脂微粒附着在所述管道的内壁;和树脂被覆层形成工序:加热所述管道而使附着于所述管道的内壁的所述树脂微粒固化,形成树脂被覆层。第七专利技术是在第六专利技术中具有如下特征的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即,将所述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设为30μm以上且50μm以下。第八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填充工序:向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管道内供给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向所述管道的内部填充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和树脂被覆层形成工序:加热所述管道,在使所述管道的内壁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同时,除去所述管道的内部的未固化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在所述管道的内壁形成树脂被覆层。第九专利技术是在第八专利技术中具有如下特征的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所述管道时,向所述管道的内部供给气体或空气,将所述管道的内部的未固化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抽出。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产生了不良状况的传热管的内壁形成了树脂被覆层,因此在修补传热管时,可以不切断传热管地简便地修补传热管。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树脂被覆层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形成树脂被覆层的工序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换热器的一部分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形成树脂被覆层的工序的说明图。图7是用于将空气向传热管内供给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将空气供给到传热管内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除去方法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除去方法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而且,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的实施例限定。另外,在下述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想到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所谓的等同的范围的要素。此外,下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构成要素可以适当地组合。实施例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树脂被覆层,参照附图进行说明。而且,本实施例中,作为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管道,使用设于换热器的传热管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树脂被覆层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树脂被覆层10A形成于传热管(管道)11内的内壁11a。实施例的树脂被覆层10A将在低温下开始固化反应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微粒固化而形成。作为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作为主成分含有酚醛树脂、尿素树脂、密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树脂组合物。本实施例中,从与传热管11的内部的热介质接触、对于传热管11的温度变化也可以稳定地耐受、容易使用、处置容易以及成本降低等观点考虑,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为作为主成分含有环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为了形成本实施例的树脂被覆层10A而使用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可以是单独1种,或者也可以由它们的多种来形成。而且,本说明书中的低温,是指70℃以上且180℃以下的温度范围,优选为120℃以上且160℃以下的温度范围,更优选为140℃以上且155℃以下的温度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50℃左右。另外,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铝颜料等金属粉末。通过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含有金属粉末,可以在传热管11内流通热介质时抑制传热管11的导热率的降低。对于本实施例的树脂被覆层10A的膜厚,从传热管11内的内径的大小、抑制从传热管11内通过的热介质所致的劣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且5mm以下。通过在传热管11内的内壁11a形成实施例的树脂被覆层10A,在传热管11因腐蚀等而壁厚变薄的情况下,在修补传热管11时,可以不切断传热管11地简便地修补传热管11。使用附图对形成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树脂被覆层10A的本实施例的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形成树脂被覆层的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树脂被覆层及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被覆层,其特征在于,是在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管道内的内壁使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29 JP 2012-0446391.一种向管道内面形成树脂被覆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树脂微粒附着工序:向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具有腐蚀部的管道内的内壁供给使含有抑制所述管道的导热率的降低的铝颜料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微粒带电后的树脂微粒,同时利用静电力使所述树脂微粒附着在所述管道的内壁;和树脂被覆层形成工序:将所述管道加热到70℃以上且低于180℃使所述树脂微粒固化,而形成树脂被覆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管道内面形成树脂被覆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0μm以上且50μm以下。3.一种向管道内面形成树脂被覆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填充工序:向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具有腐蚀部的管道的内部供给含有抑制所述管道的导热率的降低的铝颜料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在所述管道的内部填充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和树脂被覆层形成工序:从所述管道的外部将所述管道加热到40℃以上且60℃以下,在使所述管道的内部的内壁侧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的同时,除去所述管道内部的未固化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树脂被覆层(10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向管道内面形成树脂被覆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所述管道时,向所述管道的内部供给气体,将所述管道的内部的未固化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抽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向管道内面形成树脂被覆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热所述管道时,向所述管道的内部供给空气,将所述管道的内部的未固化的所述热固性树脂组合物抽出。6.一种管道的延长寿命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树脂微粒附着工序:在向化工厂、发电厂的用于搬送液体、气体的具有腐蚀部的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秀明宫地刚之香川晴治冈本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