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9402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领域,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包括初级整流滤波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尖峰吸收模块、变压器、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电压反馈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过流保护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路,其不需要采用集成开关芯片,电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由开关驱动模块根据电压反馈模块所输出的反馈电压和稳压模块的稳压控制实现相应的开关动作,以对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电压实现动态控制,并且在开关驱动模块的工作电流过大时,由过流保护模块对开关驱动模块进行电流控制,以对开关驱动模块实现过流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领域,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本技术通过采用包括初级整流滤波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尖峰吸收模块、变压器、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电压反馈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过流保护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路,其不需要采用集成开关芯片,电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由开关驱动模块根据电压反馈模块所输出的反馈电压和稳压模块的稳压控制实现相应的开关动作,以对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电压实现动态控制,并且在开关驱动模块的工作电流过大时,由过流保护模块对开关驱动模块进行电流控制,以对开关驱动模块实现过流保护。【专利说明】-种开关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以其体积小和效率高的优点,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 用。目前,常用的开关电源电路内部采用集成开关芯片、变压器,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及滤波 回路,其成本相对较高。在对负载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场合,在开关电源电路中采用上述的 集成开关芯片是必要的,但在某些对电压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由于对电压的稳压 精度要求不高,如果依然在开关电源电路中保持采用上述的集成开关芯片,则电路结构就 会显得相对复杂,且会使电路成本增加。因此,现有技术在对电压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 合中存在电路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对电压稳定 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中所存在的电路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其包括: 初级整流滤波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尖峰吸收模块、变压器、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电 压反馈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过流保护模块; 所述初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所述初级整流滤波模块的 输出端、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导通电压端及所述尖峰吸收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变压器 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尖峰吸收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所 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次级整流滤波模 块的输入端,所述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负载的输入端,所述次级整流滤波模块 的回路端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电压反馈模块 的输入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整流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线圈的第一端,所述过流 保护模块的过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所 述稳压模块的稳压控制端及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受控 端,所述初级整流滤波模块的回路端、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 以及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线圈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开关电源电路的电子设备。 本技术通过采用包括初级整流滤波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尖峰吸收模块、变压 器、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电压反馈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过流保护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路,其不 需要采用集成开关芯片,电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由开关驱动模块根据电压反馈模块所输 出的反馈电压和稳压模块的稳压控制实现相应的开关动作,以对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电压实 现动态控制,并且在开关驱动模块的工作电流过大时,由过流保护模块对开关驱动模块进 行电流控制,以对开关驱动模块实现过流保护。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 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开关驱动模 块200、尖峰吸收模块300、变压器T1、次级整流滤波模块400、电压反馈模块500、稳压模块 600以及过流保护模块700。 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AC的火线L,初级整流滤波模块 100的输出端、开关驱动模块200的导通电压端及尖峰吸收模块300的输出端均连接变压器 T1的初级线圈L1的第一端,开关驱动模块200的输入端与尖峰吸收模块300的输入端共接 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L1的第二端,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L2的第一端连接次级整流滤 波模块400的输入端,次级整流滤波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负载800的输入端,次级整流滤 波模块400的回路端与负载800的输出端共接于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L2的第二端,电压 反馈模块500的输入端与稳压模块600的整流输出端共接于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L3的第 一端,过流保护模块700的过流检测端连接开关驱动模块200的输出端,电压反馈模块500 的输出端、稳压模块600的稳压控制端及过流保护模块700的输入端共接于开关驱动模块 200的受控端,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的回路端、稳压模块600的输入端、过流保护模块700 的输出端以及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L3的第二端共接于交流电源AC的零线N。 另外,上述开关电源电路还包括一熔断器F1,熔断器F1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AC 的零线N,熔断器F1的第二端与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的回路端、稳压模块600的输入端、 过流保护模块700的输出端以及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L3的第二端相连接。熔断器FI用 于对整个开关电源电路实现过流保护。 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 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 为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的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共接 点为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的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为初级整流滤波模块100的回 路端。其中,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构成整流滤波电路对交流电源AC输出的交流电 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后输出直流电。 开关驱动模块200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的第一 端为开关驱动模块200的导通电压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的基 极的共接点为开关驱动模块200的受控端,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为 开关驱动模块2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的导通或关断可控制变 压器T1的次级输出电压。 尖峰吸收模块300包括: 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及第二电阻R2 ; 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为尖峰吸收模块300的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 二电阻R2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 第二端的共接点为尖峰吸收模块300的输出端。其中,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及第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初级整流滤波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尖峰吸收模块、变压器、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电压反馈模块、稳压模块以及过流保护模块;所述初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火线,所述初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导通电压端及所述尖峰吸收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尖峰吸收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负载的输入端,所述次级整流滤波模块的回路端与所述负载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整流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线圈的第一端,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过流检测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稳压模块的稳压控制端及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共接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受控端,所述初级整流滤波模块的回路端、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线圈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交流电源的零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强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