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8692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5:22
一种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密封圈、上盖,壳体为圆柱状并且壳体的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轴向通孔,并且壳体顶部里侧壁上设有沿轴向通孔周向延伸的环状凹槽,密封圈为中空的弹性部件,密封圈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内,并且密封圈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壳体侧壁上开有第一气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的起始端设有接头,第一气体通道的末端与密封圈上的进气口连通,上盖为圆形薄板,圆形薄板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通孔,上盖设置于壳体顶部,并且上盖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适用于往复移动的杆状部件的密封,并且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包括壳体、密封圈、上盖,壳体为圆柱状并且壳体的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轴向通孔,并且壳体顶部里侧壁上设有沿轴向通孔周向延伸的环状凹槽,密封圈为中空的弹性部件,密封圈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内,并且密封圈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壳体侧壁上开有第一气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的起始端设有接头,第一气体通道的末端与密封圈上的进气口连通,上盖为圆形薄板,圆形薄板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通孔,上盖设置于壳体顶部,并且上盖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适用于往复移动的杆状部件的密封,并且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更好。【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充气密封装置。 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有些设备具有往复移动的杆状部件,当杆状部件运动至指定位置后需要在杆的径 向进行密封,来防止杆状部件一侧的气体等介质泄漏到另一侧,例如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氧 枪通道装置等。现有的密封装置是硬性静止密封,杆状部件在频繁往复运动过程中,杆状部 件对密封装置的橡胶密封圈磨损很严重,导致密封装置寿命短,而更换密封装置需要使设 备停止工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其适用于往复移动 的杆状部件的密封,并且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 封装置,包括壳体、密封圈、上盖,壳体为圆柱状并且壳体的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 轴向通孔,并且壳体顶部里侧壁上设有沿轴向通孔周向延伸的环状凹槽,密封圈为中空的 弹性部件,密封圈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内,并且密封圈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壳体侧壁上 开有第一气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的起始端设有接头,第一气体通道的末端与密封圈上的 进气口连通,上盖为圆形薄板,圆形薄板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通孔,上盖设置于壳 体顶部,并且上盖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圈的中空腔内设有支 撑部件,支撑部件为环状,支撑部件的高度略小于所述环状凹槽的高度,并且支撑部件外壁 抵靠在所述环状凹槽的侧壁上,在支撑部件和密封圈内壁之间留有容纳气体的空间,支撑 部件的外径和所述环状凹槽的内径相等,支撑部件上设有第二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起 始端连接所述密封圈上的进气口、末端连通所述容纳气体的空间。 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圈的上表面、下表面均 为波纹状。 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圈的内径面上设有若 干个环状径向凸起,所述若干个环状径向凸起从上到下依次分布。 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上设有开 口,开口在密封圈的外侧壁上周向延伸形成环状,并且该开口位于密封圈外侧壁的中部。 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位于所述环 状凹槽侧壁上并且沿所述壳体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侧壁上径 向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充气密封装置的密封圈设于壳体的环状凹槽 内,并且密封圈为中空的弹性部件,密封圈上设有进气口,壳体侧壁上开有第一气体通道, 因此可在需要密封时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气口向密封圈内充气,使密封圈抱紧杆状部件 实现密封,在杆状部件开始运动时,放出密封圈内气体,使密封圈与杆状部件脱离,便于杆 状部件运动,并且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的硬性密封装置在杆状部件运动过程中受到磨损的 状况,使本技术充气密封装置的寿命延长,密封性能也更好。 另外,由于密封圈的中空腔内设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将密封圈的上、下表面分别 压在上盖底面上和环状凹槽底面上,防止漏气,增强密封效果,密封圈的内径面上设有环状 径向凸起,使密封圈的线性密封效果更好;密封圈的上、下表面均为波纹状,便于充气时密 封圈径向膨胀;密封圈的外侧壁上设有开口,使密封圈安装更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在回缩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在充气密封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包括壳体11、密封圈12、 上盖13,壳体11、上盖13均由钢材制成,壳体11为圆柱状并且壳体11的中心设有用于容 纳杆状部件31的轴向通孔111,壳体11顶部里侧壁上设有沿轴向通孔111的周向延伸的 环状凹槽112,密封圈12为中空的弹性部件,采用橡胶制成,密封圈12放置于环状凹槽112 内,并且密封圈12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壳体11上开有第一气体通道113,第一气体通道 113位于环状凹槽112侧壁上并且沿壳体11的径向设置,第一气体通道113的起始端设有 接头114,接头114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气体通道113内、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气体通道 113的末端与密封圈12上的进气口连通,上盖13为圆形薄板,圆形薄板中心设有用于容纳 杆状部件31的通孔,上盖13设置于壳体11顶部,并且上盖13和壳体11之间通过多个螺 钉可拆卸连接,上盖13的外径与壳体11的外径大致相等。 为进一步防止漏气,如图1所示,在密封圈12的中空腔内设有支撑部件21,支撑部 件21为环状并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支撑部件21的厚度略小于环状凹槽112的高度,支撑 部件21外壁抵靠在环状凹槽112的侧壁上,在支撑部件21和密封圈12内壁之间留有容纳 气体的空间121,支撑部件21的外径和环状凹槽112的内径相等,支撑部件21上设有第二 气体通道211,第二气体通道211在支撑部件21的侧壁上径向设置,第二气体通道211起始 端连接密封圈12上的进气口、末端连通容纳气体的空间121,支撑部件21将密封圈12的 上、下表面122、123分别压在上盖13底面上和环状凹槽112底面上,防止漏气,增强密封效 果,密封圈12的内径面上设有多个环状径向凸起124,多个环状径向凸起124从上到下依次 分布,使密封圈的线性密封效果更好。 为便于充气时密封圈12径向膨胀,使密封圈内径面更好地抵靠在杆状部件31上, 密封圈12的上表面122、下表面123均为波纹状。 为便于安装,在密封圈12的外侧壁上设有开口 125,开口 125在密封圈12的外侧 壁上周向延伸形成环状,并且该开口 125位于密封圈12外侧壁的中部。 如图2所示,当杆状部件31运动到指定位置后,将接头114与压缩空气气源连接, 压缩空气经第一气体通道113、第二气体通道211进入容纳气体的空间121内,使密封圈12 的内径面抱紧杆状部件31,实现密封,当杆状部件31运动时,放出容纳气体的空间121内的 气体,密封圈12回缩,如图1所示,不会受到杆状部件31的磨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杆状部件的充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密封圈(12)、上盖(13),壳体(11)为圆柱状并且壳体(11)的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轴向通孔(111),壳体(11)顶部里侧壁上设有沿轴向通孔(111)的周向延伸的环状凹槽(112),密封圈(12)为中空的弹性部件,密封圈(12)放置于所述环状凹槽(112)内,并且密封圈(12)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壳体(11)侧壁上开有第一气体通道(113),第一气体通道(113)的起始端设有接头(114),第一气体通道(113)的末端与密封圈(12)上的进气口连通,上盖(13)为圆形薄板,圆形薄板中心设有用于容纳杆状部件的通孔,上盖(13)设置于壳体(11)顶部,并且上盖(13)和壳体(11)之间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蒋彦福刘春生蒋京芯田丹王乃征李磊陈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城南橡塑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