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6948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单元和光源,彩膜单元包括黑矩阵以及彩膜层,黑矩阵呈网格状分布、且未被黑矩阵覆盖的区域形成子像素区,彩膜层设置于子像素区内,彩膜层中设置有增光粒子,增光粒子具有受光源发出的白光中与彩膜层的颜色不同的光分量的激发发出与彩膜层颜色相同的激发光的性质,激发光与光源发出的白光经彩膜层的滤色作用后的出射光能共同射出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彩膜单元的不同颜色的彩膜层中添加不同的增光粒子,通过增光粒子的光激发作用,增加相应颜色的子像素区的光透过率,增大显示面板光透过率,提高光源的利用率,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单元和光源,彩膜单元包括黑矩阵以及彩膜层,黑矩阵呈网格状分布、且未被黑矩阵覆盖的区域形成子像素区,彩膜层设置于子像素区内,彩膜层中设置有增光粒子,增光粒子具有受光源发出的白光中与彩膜层的颜色不同的光分量的激发发出与彩膜层颜色相同的激发光的性质,激发光与光源发出的白光经彩膜层的滤色作用后的出射光能共同射出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在彩膜单元的不同颜色的彩膜层中添加不同的增光粒子,通过增光粒子的光激发作用,增加相应颜色的子像素区的光透过率,增大显示面板光透过率,提高光源的利用率,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增大。【专利说明】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 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平板显示装置成为目前的显示主流。目前的平板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液晶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 IXD)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0LED)显不装直和等尚子显不装直等。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背光源9、彩膜基板(其 主要包括第二基板6、黑矩阵5和红色彩膜层41、绿色彩膜层42、和蓝色彩膜层43)、阵列基 板(其主要包括第一基板1、薄膜晶体管2)以及设置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3。 亮度是平板显示装置的一个重要参数,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为了增大亮度,一种 方式是增大背光源亮度,然而,随着背光源亮度的提高,一方面带来背光源成本的提高,另 一方面造成显示装置功耗的增加;另一种方式是提高光透过率,但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实现 全彩显示通常是依靠背光源与彩膜基板的结合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的彩膜基板与背光源 结合的方式,背光源中只有1/3光线得到利用,损失高达2/3,光效及光透过率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显 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且光源利用率高,亮度增大。 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单元和光 源,所述彩膜单元包括黑矩阵以及彩膜层,所述黑矩阵呈网格状分布、且未被所述黑矩阵覆 盖的区域形成子像素区,所述彩膜层设置于所述子像素区内,所述彩膜层中设置有增光粒 子,所述增光粒子具有受所述光源发出的白光中与所述彩膜层的颜色不同的光分量的激发 发出与所述彩膜层颜色相同的激发光的性质,所述激发光与所述光源发出的白光经所述彩 膜层的滤色作用后的出射光能共同射出所述显示面板。 优选的是,所述彩膜层包括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所述增光粒子 包括绿色增光粒子和蓝色增光粒子,所述红色彩膜层中设置有所述绿色增光粒子和第一蓝 色增光粒子,所述绿色增光粒子受绿光分量的激发发出红光,所述第一蓝色增光粒子受蓝 光分量的激发发出红光;和/或,所述绿色彩膜层中设置有第二蓝色增光粒子,所述第二蓝 色增光粒子受蓝光分量的激发发出绿光。 优选的是,所述绿色增光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 5-5. Onm,所述第一蓝色增光粒子的 粒径范围为5. 0-5. 5nm ;所述第二蓝色增光粒子的粒径范围为3. 0-3. 5nm。 优选的是,所述增光粒子采用包括ΙΙ-ν?族的CdS、CdSe、CdTe、ZnO、ZnS、ZnSe或 或AlSb组成的纳米颗粒。 toon] 优选的是,所述增光粒子采用分子束外延法、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自组织生 长模式或胶体化学方法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基板,所述彩膜单元与所述驱动基板相对设 置,所述驱动基板与所述子像素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用于控 制所述光源是否发光或发出的光是否射出所述彩膜层。 优选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为a-si薄膜晶体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低温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或高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优选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光源为白光有机发光二极 管发出的光,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对应着所述子像素区的区域 内,所述彩膜单元设置于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出光侧,所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 阳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驱动基板对应着所述子像 素区的区域内还设置有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所述光源为设置有LED灯的背光板,所述背光板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远离所述彩 膜单元的一侧,所述LED灯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驱动基板;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所述液晶设置于所述彩膜单元与所述驱动基板之间。 -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在彩膜单元的不同颜 色的彩膜层中添加不同的增光粒子,通过增光粒子的光激发作用,充分利用光源发出的光, 增加相应颜色的子像素区的光透过率,增大显示面板光透过率,也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即 提高了光效),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增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彩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基板;2-薄膜晶体管;3-液晶;41-红色彩膜层;42-绿色彩膜层;43-蓝 色彩膜层;5-黑矩阵;6-第二基板;7-W0LED器件;81-绿色增光粒子;82-第一蓝色增光粒 子;83-第二蓝色增光粒子;9-背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技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种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单元和光源,所述彩膜单元包括黑矩阵以及彩膜层,所述 黑矩阵呈网格状分布、且未被所述黑矩阵覆盖的区域形成子像素区,所述彩膜层设置于所 述子像素区内,所述彩膜层中设置有增光粒子,所述增光粒子具有受所述光源发出的白光 中与所述彩膜层的颜色不同的光分量的激发发出与所述彩膜层颜色相同的激发光的性质, 所述激发光与所述光源发出的白光经所述彩膜层的滤色作用后的出射光能共同射出所述 显示面板。 -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中,通过在彩膜单元的不同颜色的彩膜层中添加不同的增光粒子,通 过增光粒子的光激发作用,充分利用光源发出的光,增加相应颜色的子像素区的光透过率, 增大显示面板光透过率,也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即提高了光效),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增 大。 实施例1 :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至少包括彩膜单元和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彩膜单元包括黑矩阵5以及彩膜层,黑矩阵5 (Black Matrix,简称BM)呈网格状分布、且未被黑矩阵覆盖的区域形成子像素区(每一子像素区域 对应形成一个子像素单元),彩膜层设置于子像素区内,彩膜层中设置有增光粒子,增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单元和光源,所述彩膜单元包括黑矩阵以及彩膜层,所述黑矩阵呈网格状分布、且未被所述黑矩阵覆盖的区域形成子像素区,所述彩膜层设置于所述子像素区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层中设置有增光粒子,所述增光粒子具有受所述光源发出的白光中与所述彩膜层的颜色不同的光分量的激发发出与所述彩膜层颜色相同的激发光的性质,所述激发光与所述光源发出的白光经所述彩膜层的滤色作用后的出射光能共同射出所述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