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5948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3:57
公开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分离器型离合器包括:致动器马达,其产生旋转动力;蜗轮,其连接到致动器马达;螺杆,其与蜗轮一致地旋转;第一推动壳体,其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往复运动;第二推动壳体,其与第一推动壳体组装在一起;第一弹簧,其安装在第一推动壳体与第二推动壳体之间;第二弹簧,其安装在第二推动壳体的外侧处,以提供恢复力;变速叉,其连接到第二推动壳体,并前后移动;以及套筒,其连接到变速叉,并使第一后轮驱动轴和第二后轮驱动轴连接或断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其可通过在四轮驱动中使用分离器型离合器,而不是多片式离合器,将动力传递到后轮来消除由于设置在多片式离合器中的摩擦片的滑动而产生的驱动力损失,并且当后轮通过两轮驱动中的前轮的驱动力被牵引时,可通过防止差速器的不必要旋转来防止能量损失,其中在两轮驱动中,后轮驱动马达不通过将分离器型离合器安装在差速器后端部处被驱动。
技术介绍
汽车通常以两轮驱动模式和四轮驱动模式被驱动。首先,将描述两轮驱动模式汽车。根据发动机的位置和驱动轴是否连接到前轮或后轮,两轮驱动模式汽车分成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RR)模式、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FF)模式、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FR)模式等。因为RR模式广泛用在赛车中,而不是用在轿车或SUV型汽车中,所以两轮驱动模式汽车可主要分为FF模式汽车和FR模式汽车。FF和FR模式汽车都具有安装在汽车前侧处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但具有不同的安装结构。即,FF模式汽车通常配置为发动机和变速器横向安装在汽车上,以通过与变速器一体形成的差速器将动力传递到前轮,而FR模式汽车通常配置为发动机和变速器前后安装在汽车上,以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从变速器传递到后轮。接下来,将描述四轮驱动模式汽车。四轮驱动模式汽车采用离合器、变速器和差速器将发动机的驱动力适当地施加在四个轮子上,并且四轮驱动模式汽车分成通过驾驶员手动操作将驱动模式从两轮驱动模式转换到四轮驱动模式的分时模式和将驱动模式在所有时间都保持在四轮驱动模式的全时模式(或全时四轮驱动模式)。四轮驱动汽车主要以两轮驱动模式行进,并且当需要时可通过驾驶员的操作从两轮驱动模式手动地切换到四轮驱动模式。FF模式分时四轮驱动汽车配置为,在两轮驱动模式中将动力提供给前轮,在四轮驱动模式中将动力分配给后轮。FR模式分时四轮驱动汽车配置为,在两轮驱动模式中将动力提供给后轮,在四轮驱动模式中将动力分配给前轮。如上所述,不像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四轮驱动汽车,四轮驱动电动汽车使用马达作为动力源。在四轮驱动电动汽车中,前轮驱动马达和后轮驱动马达单独安装。在两轮驱动模式中,使用从前轮驱动马达和后轮驱动马达中的一个产生的动力,而在四轮驱动模式中,既使用从前轮驱动马达产生的动力又使用从后轮驱动马达产生的动力。图1是用于四轮驱动电动车辆的传统后轮驱动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所示,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传统后轮驱动装置包括:产生用于驱动汽车的旋转动力的后轮驱动马达10、连接到后轮驱动马达10的旋转轴的减速器20、连接到减速器20的多片式离合器30、连接到多片式离合器30的差速器40、以及连接到差速器40并且其左端部和右端部安装后轮(未示出)的后轮驱动轴50。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上述传统后轮驱动装置以如下方式操作。如果在四轮驱动中从后轮驱动马达10产生旋转动力,则在接收后轮驱动马达10的旋转动力之后,减速器20将旋转动力传递到多片式离合器30。多片式离合器30将从减速器20传递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差速器40的壳体,从而使连接到差速器40的后轮驱动轴50旋转。后轮(未示出)安装在后轮驱动轴50的两个端部上,以执行差速功能并将驱动力传递到后轮,从而驱动汽车。在两轮驱动中,后轮驱动马达10不产生旋转动力,并且多片式离合器30不将旋转动力传递到差速器40的壳体,以使后轮不被前轮的驱动力牵引。但是,在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传统后轮驱动装置中,因为在四轮驱动中使用多片式离合器传递动力,所以由于设置在多片式离合器内的摩擦片之间的滑动可能产生驱动力损失。另外,在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传统后轮驱动装置中,在后轮驱动马达不被驱动的两轮驱动中,当后轮被前轮的驱动力牵引时,连接到差速器40壳体的多片式离合器的一部分可能与差速器一起不必要地旋转,导致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其可通过在四轮驱动中使用分离器型离合器,而不是多片式离合器,将动力传递到后轮来消除由于设置在多片式离合器中的摩擦片的滑动而产生的驱动力损失。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当后轮通过两轮驱动中的前轮的驱动力被牵引时,可通过防止差速器的不必要旋转来防止能量损失,其中在两轮驱动中,后轮驱动马达不通过将分离器型离合器安装在差速器后端部处被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分离器型离合器包括:致动器马达,其产生旋转动力;蜗轮,其连接到致动器马达;螺杆,其通过与蜗轮啮合而旋转;第一推动壳体,其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往复运动;第二推动壳体,其与第一推动壳体组装在一起;第一弹簧,其安装在第一推动壳体与第二推动壳体之间;第二弹簧,其安装在第二推动壳体的外侧处,以提供恢复力;变速叉,其连接到第二推动壳体,并前后移动;以及套筒,其连接到变速叉,并使第一后轮驱动轴和第二后轮驱动轴连接或断开。第一后轮驱动轴可安装为穿过后轮驱动马达的内部。螺杆可具有与蜗轮啮合的中心形成的齿轮以及沿前后方向形成的螺纹。螺母可安装在螺杆的一侧处,并且可使用螺母安装用于感测第一推动壳体的前后运动的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第一推动壳体可具有外壳体部和内壳体部,并且与螺杆接合的螺纹可形成在内壳体部的内周表面上。套筒可安装在变速叉的内侧处,以键槽连接到第一后轮驱动轴和第二后轮驱动轴,以使第一后轮驱动轴和第二后轮驱动轴连接或断开。在四轮驱动中,套筒可使第一后轮驱动轴和第二后轮驱动轴彼此接合,以将第一后轮驱动轴的旋转动力传递到第二后轮驱动轴。在两轮驱动中,套筒可移动,以使第一后轮驱动轴和第二后轮驱动轴彼此断开,以防止第一后轮驱动轴的旋转动力传递到第二后轮驱动轴。有益效果如上所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中,可通过在四轮驱动中使用分离器型离合器,而不是多片式离合器,将动力传递到后轮来消除由于设置在多片式离合器中的摩擦片的滑动而产生的驱动力损失。另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中,当后轮通过两轮驱动中的前轮的驱动力被牵引时,可通过防止差速器的不必要旋转来防止能量损失,其中在两轮驱动中,后轮驱动马达不通过将分离器型离合器安装在差速器后端部处被驱动。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说明将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是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传统后轮驱动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的横截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分离器型离合器的立体图;以及图4是图2所示的分离器型离合器的部分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制造和使用它们。通过参考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可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文中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透彻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所述分离器型离合器包括:致动器马达,所述致动器马达产生旋转动力;蜗轮,所述蜗轮连接到所述致动器马达;螺杆,所述螺杆通过啮合所述蜗轮而旋转;第一推动壳体,所述第一推动壳体将所述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往复运动;第二推动壳体,所述第二推动壳体与所述第一推动壳体组装在一起;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推动壳体与所述第二推动壳体之间;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推动壳体的外侧,以提供恢复力;变速叉,所述变速叉连接到所述第二推动壳体,并前后移动;以及套筒,所述套筒连接到所述变速叉,并使所述第一后轮驱动轴和所述第二后轮驱动轴连接或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2 KR 10-2013-00405791.一种用于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后轮驱动装置的分离器型离合器,所述分离器型离合器包括:致动器马达,所述致动器马达产生旋转动力;蜗轮,所述蜗轮连接到所述致动器马达;螺杆,所述螺杆通过啮合所述蜗轮而旋转;第一推动壳体,所述第一推动壳体将所述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往复运动;第二推动壳体,所述第二推动壳体与所述第一推动壳体组装在一起;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推动壳体与所述第二推动壳体之间;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推动壳体的外侧,以提供恢复力;变速叉,所述变速叉连接到所述第二推动壳体,并前后移动;以及套筒,所述套筒连接到所述变速叉,并使第一后轮驱动轴和第二后轮驱动轴连接或断开,其中,所述第一推动壳体具有外壳体部和内壳体部,并且与所述螺杆接合的螺纹形成在所述内壳体部的内周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推动壳体位于第一推动壳体的外壳体部之内、但位于第一推动壳体的内壳体部之外,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弘圭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威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