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是为克服现有装卸圆柱形材料(如钢管、圆钢)用钢丝绳扣或其他绳索兜吊捆绑吊装容易被磨损,圆柱形材料易滑落,以及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人货不分离、不安全及工效低的缺点提供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外接的控制阀控制抓具旋转装置可任意自动改变抓取和卸放的方向;外抓臂和内抓臂与圆柱形材料“接触”部分,安装有橡胶垫,有效保护了圆柱形材料外表面(防锈漆层、耐腐蚀层等)不受损伤;抓具设置的弹性压紧装置,来解决所吊装较小管径、较少数量、较长圆柱形材料在抓取过程中的压紧、防脱落问题。抓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人货分离,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是为克服现有装卸圆柱形材料(如钢管、圆钢)用钢丝绳扣或其他绳索兜吊捆绑吊装容易被磨损,圆柱形材料易滑落,以及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人货不分离、不安全及工效低的缺点提供的。本技术利用外接的控制阀控制抓具旋转装置可任意自动改变抓取和卸放的方向;外抓臂和内抓臂与圆柱形材料“接触”部分,安装有橡胶垫,有效保护了圆柱形材料外表面(防锈漆层、耐腐蚀层等)不受损伤;抓具设置的弹性压紧装置,来解决所吊装较小管径、较少数量、较长圆柱形材料在抓取过程中的压紧、防脱落问题。抓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低,人货分离,安全可靠,经久耐用。【专利说明】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
本技术是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石化冶金行业管道铺设、港 口疏浚管线建设等行业的发展较快,所用各类管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管材运输周转 效率的提升,可大大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众所周知,火车站货场和港口码头目前的装卸管 材方式,一般是用起重机的吊钩勾住兜吊管材的钢丝绳扣或其他绳索进行装卸,要吊装的 管材必选先用钢丝绳或其他绳索用人工捆绑牢固后再吊装到运输车上,管材的装车方向有 人工转动调节,卸掉管材也须人工松开钢丝绳或绳索,整个吊装过程中由多人配合操作,吊 装期间人工直接接触管材调整方向,这些都很容易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同时整个装卸管 材过程工效低,人货不分离,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 的抓具,主要解决现有的管材装卸过程操作繁琐、危险性大及工效低等问题 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它包括:旋 转装置、液压油缸、立柱、销轴I、销轴II、外抓臂、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橡胶垫、内抓臂、 销轴III、同步连杆、销轴IV、尼龙轮,其关键点在于:外抓臂和内抓臂分别与立柱下端使用 销轴II连接,同步连杆两端分别与外抓臂和内抓臂使用销轴III连接;两只液压油缸的一 端分别与立柱上端使用销轴I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外抓臂和内抓臂使用销轴I连接;橡胶垫 使用螺栓分别安装在外抓臂和内抓臂与与所抓物料的"接触面"上;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 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上;尼龙轮上有孔,使用销轴IV通过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的卷耳孔 连接;旋转装置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顶端,中心回转接头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上方,旋转装 置通过中心回转接头使用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缸连接。 上述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旋转装置可与起重机械车辆连接;橡胶垫使用螺 栓分别安装在外抓臂和内抓臂与所抓物料的"接触面"上有效保护了管材物料外表面(防 锈漆、耐腐蚀层等)不受损伤;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上,尼龙轮上有 孔,使用销轴IV通过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的卷耳孔连接,装配构成一种弹性压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外接的控制阀控制液压旋转装置可任意改变抓 取和卸放的方向,使用时抓取和卸放十分方便;利用外接的控制阀控制液压油缸的伸缩和 同步连杆机构来控制外抓臂和内抓臂,来实现管材物料的抓取和卸放;外抓臂和内抓臂与 管材物料"接触"部分,安装有橡胶垫,有效保护了管材物料外表面(防锈漆、耐腐蚀层等) 不受损伤;利用抓具配装的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和尼龙轮构成的压紧调整装置,来调节所吊 装不同管径、较长的管材在抓取后至卸放前过程中的平衡问题。因为其可360度旋转,定位 准确,可自动调整装卸方向,牢固的抓取力,压紧调整装置的方便安装、调整,整个装卸过程 可由操作手一人完成,使之非常适合管材物料的装卸作业。既扩大了工作范围,保证了管材 装卸过程的安全,又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抓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劳动强度低,人货分 离,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结构侧视图。 附图中,1代表旋转装置、2代表液压油缸、3代表立柱、4代表销轴1、5代表销轴 II、 6代表外抓臂、7代表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8代表橡胶垫、9代表内抓臂、10代表销轴 III、 11代表同步连杆、12代表销轴IV、13代表尼龙轮、14代表中心回转接头。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技术的旋转装置(1)与车辆连接,外抓臂(6)和内抓臂(9)分别与立柱(3) 下端使用销轴II (5)铰连接,同步连杆(11)两端分别与外抓臂(6)和内抓臂(9)使用销轴 111(10)连接;两只液压油缸(2)的一端分别与立柱上端使用销轴1(4)连接,另一端分别 与外抓臂(6)和内抓臂(9)使用销轴1(4)连接;橡胶垫(8)使用螺栓分别安装在外抓臂 (6)和内抓臂(9)与所抓管材物料的"接触面"上,可有效保护管材物料的外表面(防锈漆、 耐腐蚀层等)不受损伤;调节所装卸钢制管材平衡的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使用螺栓 安装在立柱(3)上;调节压紧所装卸不同大小钢制管材直径的尼龙轮(13)上有孔,使用销 轴IV(12)通过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卷耳孔连接,尼龙轮(13)可根据实际所需更换 直径的大小;利用上述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尼龙轮(13)、销轴IV(12)装配构成一种 弹性压紧装置,来解决所吊装较小管径、较少数量、较长圆柱形材料在抓取过程中的压紧、 防脱落问题;旋转装置(1)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3)顶端,中心回转接头(14)使用螺栓安 装在立柱上方相应安装位置,旋转装置(1)自带的液压系统通过中心回转接头(14)使用液 压油管与液压油缸(2)和配备的起重机械连接,旋转装置(1)可360度旋转,可自动调整装 卸方向,定位准确。本专利技术简单,使用方便,工效高,人货分离,安全可靠。【权利要求】1. 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它包括:旋转装置(1)、液压油缸(2)、立柱(3)、销 轴I (4)、销轴II (5)、外抓臂(6)、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橡胶垫(8)、内抓臂(9)、销轴 III (10)、同步连杆(11)、销轴IV(12)、尼龙轮(13)、中心回转接头(14),其特征在于:外抓 臂(6)和内抓臂(9)分别与立柱(3)下端使用销轴II (5)连接,同步连杆(11)两端分别与 外抓臂(6)和内抓臂(9)使用销轴111(10)连接;两只液压油缸⑵的一端分别与立柱上 端使用销轴1(4)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外抓臂(6)和内抓臂(9)使用销轴1(4)连接;橡胶垫 (8)使用螺栓分别安装在外抓臂(6)和内抓臂(9)与与所抓物料的"接触面"上;四分之一 椭圆形板弹簧(7)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3)上;尼龙轮(13)上有孔,使用销轴IV(12)通过 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的卷耳孔连接;旋转装置(1)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3)顶端,中 心回转接头(14)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3)上方,旋转装置(3)通过中心回转接头(14)使 用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缸(2)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其特征在于:旋转装置(1)与车辆 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卸圆柱形材料用的抓具,它包括:旋转装置(1)、液压油缸(2)、立柱(3)、销轴I(4)、销轴II(5)、外抓臂(6)、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橡胶垫(8)、内抓臂(9)、销轴III(10)、同步连杆(11)、销轴IV(12)、尼龙轮(13)、中心回转接头(14),其特征在于:外抓臂(6)和内抓臂(9)分别与立柱(3)下端使用销轴II(5)连接,同步连杆(11)两端分别与外抓臂(6)和内抓臂(9)使用销轴III(10)连接;两只液压油缸(2)的一端分别与立柱上端使用销轴I(4)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外抓臂(6)和内抓臂(9)使用销轴I(4)连接;橡胶垫(8)使用螺栓分别安装在外抓臂(6)和内抓臂(9)与与所抓物料的“接触面”上;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3)上;尼龙轮(13)上有孔,使用销轴IV(12)通过四分之一椭圆形板弹簧(7)的卷耳孔连接;旋转装置(1)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3)顶端,中心回转接头(14)使用螺栓安装在立柱(3)上方,旋转装置(3)通过中心回转接头(14)使用液压油管与液压油缸(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陈梦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八达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