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膜修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64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上盖、下盖、驱动轮、回卷轮、出带嘴、轮套、调旋钮组成的涂膜修正器,驱动轮的轮毂是由2个以上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压片构成,轮套摩擦地套装在弹性压片上,出带嘴的导向面与盒体外表面的夹角为5°-15°,这就使修正器在出带、回卷过程不出现速度差、粘结的现象,从而达到出带回卷畅顺、使用方便的效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涂膜修正器。目前,在市场上使用的修正器是在头部设计了一尖头形的修正头,并在驱动齿轮的轮毂和可回转的涂膜带轮套间嵌装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摩擦构件,并且又设计一从动齿轮与驱动轮啮合,驱动轮通过棘齿与盒体啮合,涂膜带从轮套引出后,绕转90°经修正头尖端压膜后回转90°缠在回卷轮轮毂上,这种结构当在卷回速度快于出带速度情况下,由于速度差产生的涂膜带张力,在驱动轮的棘齿作用下,仅使涂膜轮套相对驱动轮向出带方向回转而消除上述的速度差。但是,当涂膜带轮外径大于回卷轮上绕卷轮毂的轮径时,就会出现出带快于卷带,而引起涂膜带在修正器端部或盒内的累积,发生粘带和出带不顺;并且当有未用的涂膜卷入盒内时已无法退出,回卷扭转时这些涂膜又与导带柱发生摩擦粘结,使得既浪费了涂膜又使带行走阻塞。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带、回卷畅顺、使用方便的涂膜修正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涂膜修正器由上盖、下盖、驱动轮、回卷轮、出带嘴、轮套、调旋纽组成,驱动轮、回卷轮、出带嘴分别套装在驱动轮轴、回卷轮轴、出带嘴轴上,驱动轮与回卷轮之间为啮合传动,驱动轮的轮毂是由2个以上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压片构成,轮套摩擦地套装在弹性压片上,在下盖上、涂膜带传送中间的位置设有锥面导带套;轮套两个端面上设有2个以上的键槽、轮套的其中一端面的键槽与调旋纽一端设有的凸块相配合;出带嘴的导向面与金体外表面的夹角为5°-15°;在驱动轮的支承筋上设有一个带齿的阻力片与下盖上的阻齿相啮合,使往出带方向时阻力小,回带方向转时阻力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驱动轮的轮毂是由2个以上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压片构成,轮套摩擦地套装在弹性压片上,这就可使出带与卷带的转速不同时都能畅顺;出带嘴的导向面与盒体外表面的夹角为5°-15°,就可在使用过程中准确方便地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轮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轮套剖视图。如图1至图7所示的本技术的涂膜修正器由上盖1、下盖2、驱动轮3、回卷轮4、出带嘴5、轮套6、调旋钮7组成,驱动轮3、回卷轮4、出带嘴5分别套装在驱动轮轴8、回卷轮轴9、出带嘴轴10上,驱动轮3与回卷轮4之间为啮合传动,驱动轮3的轮毂是由2个以上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压片11构成,轮套6摩擦地套装在弹性压片11上,在下盖2上,涂膜带传送中间的位置设有锥面导带套12;轮套6两个端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键槽13,轮套6的其中一端的键槽与调旋纽7的一端设有的凸块14相配合;出带嘴5的导向面与盒体外表面的夹角为5°-15°;驱动轮3的支承筋上设有带齿的阻力片15与下盖2上的阻齿16相啮合,使驱动轮3往出带方向转时阻力小,回带方向转时阻力大。使用时,涂膜带由轮套6出发在导带套12、出带嘴5导向面作用下,被倾斜地引到出带嘴5的头部,经施压后,涂膜脱离涂膜带粘附于被改正位置、空白带在导向套12作用后,回卷于回卷轮4的轮毂上。轮套6套装在驱动轮3的弹性压片11上,由于挤压产生转动摩擦力,带动两齿轮分别进行出带、卷带动作,因驱动轮与壳体在回带方向上受到的齿面阻力大,在正常涂膜时,驱动轮3不至于反向退带;同时,轮套6又可相对驱动轮3向出带方向转动;通过调旋纽7可使轮套6、驱动轮3同时进行出带动作,或反向仅使轮套6转动,卷回出带嘴外积余的带,还可在反向旋转时施加轴向压力增加驱动轮3与轮套6端面之间的摩擦,带动驱动轮克服其与壳体之间的齿间摩擦,进行退带动作。通过以上机构不但能顺利出带、操作者还可自由控制出带、退带和调整张力。权利要求1.一种涂膜修正器由上盖(1)、下盖(2)、驱动轮(3)、回卷轮(4)、出带嘴(5)、轮套(6)、调旋钮(7)组成,驱动轮(3)、回卷轮(4)、出带嘴(5)分别套装在驱动轮轴(8)、回卷轮轴(9)、出带嘴轴(10)上,驱动轮(3)与回卷轮(4)之间为啮合传动,其特征在于驱动轮(3)的轮毂是由2个以上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压片(11)构成,轮套(6)摩擦地套装在弹性压片(11)上;轮套(6)两个端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键槽(13),调旋纽(7)的一端设有2个以上的凸块(14),轮套(6)与调旋纽(7)之间通过凸块(14)与键槽(13)的配合连接;在涂膜带传送中间位置的下盖上设有锥面导带套(12);出带嘴(5)的导向面与盒体外表面的夹角为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膜修正器,其特征在于驱动轮(3)的支承筋上设有带齿的阻力片(15),该片与下盖(2)上的阻齿(16)相啮合,使驱动轮(3)往出带方向转时阻力小,回带方向转时阻力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由上盖、下盖、驱动轮、回卷轮、出带嘴、轮套、调旋钮组成的涂膜修正器,驱动轮的轮毂是由2个以上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压片构成,轮套摩擦地套装在弹性压片上,出带嘴的导向面与盒体外表面的夹角为5°—15°,这就使修正器在出带、回卷过程不出现速度差、粘结的现象,从而达到出带回卷畅顺、使用方便的效果。文档编号B43L19/00GK2331518SQ9823356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16日专利技术者林震宇, 宋晓南, 黄茂昭 申请人:广州市荔湾区南合高科技开发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膜修正器由上盖(1)、下盖(2)、驱动轮(3)、回卷轮(4)、出带嘴(5)、轮套(6)、调旋钮(7)组成,驱动轮(3)、回卷轮(4)、出带嘴(5)分别套装在驱动轮轴(8)、回卷轮轴(9)、出带嘴轴(10)上,驱动轮(3)与回卷轮(4)之间为啮合传动,其特征在于:驱动轮(3)的轮毂是由2个以上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压片(11)构成,轮套(6)摩擦地套装在弹性压片(11)上;轮套(6)两个端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键槽(13),调旋纽(7)的一端设有2个以上的凸块(14),轮套(6)与调旋纽(7)之间通过凸块(14)与键槽(13)的配合连接;在涂膜带传送中间位置的下盖上设有锥面导带套(12);出带嘴(5)的导向面与盒体外表面的夹角为5°-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震宇宋晓南黄茂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荔湾区南合高科技开发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