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546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由电阻R1、R2、R3、R4、R5、R6、R7、R8,三极管Q1、Q2、Q3、Q4、Q5、Q6,整流二极管VD1、VD2组成。上述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工作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由电阻R1、R2、R3、R4、R5、R6、R7、R8,三极管Q1、Q2、Q3、Q4、Q5、Q6,整流二极管VD1、VD2组成。上述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工作可靠性高。【专利说明】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具体讲是一种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由多个电阻以及多个三极管组成。该结构的内置 继电器驱动电路在一个控制端输入高电平时,另外一个控制端则必须输入低电平。而若是 由于接错线而使得两个控制端同时输入高电平时,易导致三极管烧坏,进而损坏继电器。因 此,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工作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高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 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l、R2、R3、 R4、R5、R6、R7、R8,三极管 Ql、Q2、Q3、Q4、Q5、Q6,整流二极管 VD1、VD2 ;所述电阻 R1 的一端 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 三极管Q1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c极与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3的b极连接;所 述三极管Q1的e极与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4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e极与整流 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c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 Q3的c极、电阻R5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e极、电阻R6的另一端 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公 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c极与电 阻R7的一端、三极管Q6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e极与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5的 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e极与整流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c极与整 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c极、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 所述三极管Q5的e极、电阻R8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 所述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起过压保护作用的TVS管VD3,所述TVS管 VD3的阳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TVS管VD3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VD2的阴极 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若是由于接错线而使得两个控制端同时输入高 电平时,整流二极管VD1能保证在三极管Q3或Q6其中一个三极管导通时,使得另外一个三 极管的发射脚上的电流反向截止,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整流二极管VD2能保证在三极管Q4 或Q5其中一个三极管导通时,使得另外一个三极管的发射脚上的电流反向截止,从而起到 保护作用;这样,不仅避免了三极管的烧坏,而且保证了继电器的正常使用。因此从以上的 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工作可靠性较高。 作为改进,所述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起过压保护作用的TVS管VD3,所 述TVS管VD3的阳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TVS管VD3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 VD2的阴极连接。该TVS管能够起过压保护作用,以防止继电器的线圈被烧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l、R2、R3、R4、R5、 R6、R7、R8,三极管Ql、Q2、Q3、Q4、Q5、Q6,整流二极管VD1、VD2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 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还作为继电器的一个控制信号输入端,即图 1中的A端;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还作为继电器的另外一个控制信号输入端,即 图1中的B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 Q1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c极与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3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 管Q1的e极与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4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e极与整流二极管 V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c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c 极、电阻R5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e极、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 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 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c极与电阻R7的 一端、三极管Q6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e极与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5的b极连 接;所述三极管Q6的e极与整流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c极与整流二极 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c极、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所述三 极管Q5的e极、电阻R8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 所述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起过压保护作用的TVS管VD3,所述TVS管 VD3的阳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TVS管VD3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VD2的阴极 连接。TVS管VD3的两端为该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即图1中的QA、QB,QA、QB用 于与继电器线圈的连接。 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 制。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技术独立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l、R2、R3、R4、R5、R6、R7、R8,三 极管Ql、Q2、Q3、Q4、Q5、Q6,整流二极管VD1、VD2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 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b极连 接;所述三极管Q1的c极与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3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e极 与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4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e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阳极 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c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c极、电阻R5 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e极、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 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 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c极与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 Q6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e极与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5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 管Q6的e极与整流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c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 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c极、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e 极、电阻R8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起过压保护 作用的TVS管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三极管Q1、Q2、Q3、Q4、Q5、Q6,整流二极管VD1、V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c极与电阻R5的一端、三极管Q3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e极与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4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e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c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c极、电阻R5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e极、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c极与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6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e极与电阻R8的一端、三极管Q5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e极与整流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c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c极、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公共电源VDD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e极、电阻R8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端连接;所述的内置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包括一起过压保护作用的TVS管VD3,所述TVS管VD3的阳极与整流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TVS管VD3的阴极与整流二极管VD2的阴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波杜小涛何昂章跃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