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包括上侧链和下侧链,上侧链和下侧链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网状链环组,每个网状链环组两端均设置有双钩,网状链环组通过双钩分别与上侧链和下侧链固定连接,上侧链的一端部设置有M钩,下侧链的一端部设置有扣板且下侧链距扣板两到三节侧链环距离的侧链环上设置有保持环,上侧链和下侧链的另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尾链和下尾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上侧链和下侧链之间设置了网状链环组,在减小了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也有利于与地面更有效的接触,增加防滑链的防滑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其耐磨性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包括上侧链和下侧链,上侧链和下侧链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网状链环组,每个网状链环组两端均设置有双钩,网状链环组通过双钩分别与上侧链和下侧链固定连接,上侧链的一端部设置有M钩,下侧链的一端部设置有扣板且下侧链距扣板两到三节侧链环距离的侧链环上设置有保持环,上侧链和下侧链的另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尾链和下尾链。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上侧链和下侧链之间设置了网状链环组,在减小了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也有利于与地面更有效的接触,增加防滑链的防滑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其耐磨性能。【专利说明】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
本技术属于车用防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轮胎上的防滑链。
技术介绍
当汽车在沙质地面上行驶时,由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小,所以很容易出现 打滑的情况,使行车变得不安全。而且,一旦发生打滑情况且该沙质地面又含有较多的水 分,那么很容易在沙里打出洞来,并且会愈陷愈深,最终导致车辆被困死。为了避免这种情 况的发生,一般车辆都会在车轮上安装防滑链来加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防滑链套接在车轮胎上是呈梯形形状分布的,从而使得轮胎 与地面之间仍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行驶时仍会出现打滑的情况,防滑效果不佳,而且,呈梯 形形状分布的防滑链强度不够大,耐磨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解 决市场上的防滑链套接在车轮上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仍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其防滑效果不 佳和强度不够大,耐磨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包括上侧链和下侧链,所述上侧链和下侧链之间 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网状链环组,所述每个网状链环组两端均设置有双钩,网状链环组通过 双钩分别与上侧链和下侧链固定连接,所述上侧链的一端部设置有Μ钩,下侧链的一端部 设置有扣板且下侧链距扣板两到三节侧链环距离的侧链环上设置有保持环,所述上侧链和 下侧链的另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尾链和下尾链。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网状链环组包括若干过渡链圆圈,上双钩,下双钩和若干条过 渡链,每个所述过渡链圆圈通过两条过渡链分别与上双钩和下双钩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 两网状链环组邻近的过渡链圆圈之间通过过渡链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尾链的端部设置有橡胶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增益效果:上侧链和下侧链之间设置了网状 链环组,在减小了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也有利于防滑链与地面更有效的接 触,增加防滑链的防滑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其耐磨性能。同时,在安装防滑链的最后阶段通 过拉下尾链上设置的橡胶钩并将其钩在上侧链上从而起到拉紧整个防滑链的作用,使防滑 链安装的更牢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的实施例的网状链环组的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 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 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 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的 结构示意图和网状链环组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上侧链1和下侧链2,上侧链1和下侧链2 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网状链环组3,每个网状链环组3两端均设置有双钩,网状链环组3 通过双钩分别与上侧链1和下侧链2固定连接,双钩能使网状链环组3与上侧链1和下侧 链2固定更为牢靠,上侧链1的一端部设置有Μ钩4,下侧链2的一端部设置有扣板5且下 侧链2距扣板5两到三节侧链环距离的侧链环上设置有保持环6,上侧链1和下侧链2的另 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尾链101和下尾链201,其中,下尾链201的端部设置有橡胶钩7。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网状链环组3包括若干过渡链圆圈301,上双钩302,下双钩 303和若干条过渡链304,每个所述过渡链圆圈301通过两条过渡链304分别与上双钩302 和下双钩303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两网状链环组3邻近的过渡链圆圈301之间通过过渡 链304连接。 以上设置的防滑链条的安装方式如下:若要将防滑链固定在轮胎上,先将防滑链 铺在地面上,开动汽车并将车轮开上防滑链,然后将Μ钩4和上尾链101上的链环扣接,再 将扣板5穿过下尾链201上的链环并与保持环6扣接,最后,通过橡胶钩7将防滑链拉紧后 并将其扣接在上侧链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包括上侧链(1)和下侧链(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侧链(1)和下侧链(2)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网状链环组(3),每个所述网状链环组(3)两 端设置有双钩,网状链环组(3)通过双钩分别与上侧链(1)和下侧链(2)固定连接,所述上 侧链(1)的一端部设置有Μ钩(4),下侧链(2)的一端部设置有扣板(5)且下侧链(2)距 扣板(5)两到三节侧链环距离的侧链环上设置有保持环(6),所述上侧链(1)和下侧链(2) 的另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尾链(101)和下尾链(20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网状链环 组(3)包括若干过渡链圆圈(301),上双钩(302),下双钩(303)和若干条过渡链(304),每 个所述过渡链圆圈(301)通过两条过渡链(304)分别与上双钩(302)和下双钩(303)固定 连接,相邻的所述两网状链环组(3)邻近的过渡链圆圈(301)之间通过过渡链(304)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尾链(201)的 端部设置有橡胶钩(7)。【文档编号】B60C27/10GK203876503SQ201420168365【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9日 【专利技术者】郑小根 申请人:浙江省浦江伯虎链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沙质地面的防滑链,包括上侧链(1)和下侧链(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链(1)和下侧链(2)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网状链环组(3),每个所述网状链环组(3)两端设置有双钩,网状链环组(3)通过双钩分别与上侧链(1)和下侧链(2)固定连接,所述上侧链(1)的一端部设置有M钩(4),下侧链(2)的一端部设置有扣板(5)且下侧链(2)距扣板(5)两到三节侧链环距离的侧链环上设置有保持环(6),所述上侧链(1)和下侧链(2)的另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上尾链(101)和下尾链(2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浦江伯虎链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