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配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100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配套设备,它是由强制式增氧装置和接触式增氧装置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强制式增氧装置包含增氧设备,以及与其配套的输气管、增氧管和增氧管支架,所述的输气管包括主输气管和次输气管,所述的主输气管与增氧设备相连,数根次输气管的端部分别与主输气管相连,其另一端与增氧管相连,所述的主输气管于虾塘上并与塘边平行布置,所述的增氧管平行布置在虾塘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接触式增氧和强制式增氧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水体溶氧效果,避免增氧死角,促进池塘水体交流,均匀池塘水质,有效提高对虾养殖密度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配套设备,它是由强制式增氧装置和接触式增氧装置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强制式增氧装置包含增氧设备,以及与其配套的输气管、增氧管和增氧管支架,所述的输气管包括主输气管和次输气管,所述的主输气管与增氧设备相连,数根次输气管的端部分别与主输气管相连,其另一端与增氧管相连,所述的主输气管于虾塘上并与塘边平行布置,所述的增氧管平行布置在虾塘的底部。本技术通过将接触式增氧和强制式增氧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水体溶氧效果,避免增氧死角,促进池塘水体交流,均匀池塘水质,有效提高对虾养殖密度和产量。【专利说明】一种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配套设备
本技术涉及的是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配套设 备。
技术介绍
对虾人工养殖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水产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养殖产量多年来一直居全球首位,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创汇品种,仅2011年我国虾类出 口量就达到了 30万吨,出口额21. 9亿美元。然而,对奸养殖过程中增氧设施和增氧效果一 直是困扰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溶解氧是养殖虾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是促进池塘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动力。溶解氧含量在池塘中分布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差异,一 般底层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大多数虾类为底栖生活,池塘溶解氧含量的垂直分布对养殖对 虾的生长和存活是极为不利的。水体中过低的溶解氧含量可能会阻碍对虾的新陈代谢,降 低代谢率,减少摄食量,增加投喂饵料的剩余量等,不仅能对养殖对虾产生直接的危害,也 可以通过影响养殖水体间接的威胁对虾的生存。因此,对虾养殖实践中应尽可能采取增氧 措施,以确保养殖水体中具有一定水平的溶解氧,避免由于溶解氧含量不足而造成的不利 影响。 我国现行的池塘增氧技术大致包括如下几种:(1)自然增氧:池塘中不设增氧设 施,靠风浪等自然作用力,通过水气接触面使空气中的氧气融入养殖水体。该方式增氧效 果差,且不稳定,多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池塘,在我国北方地区现存较多,如山东北部沿海、河 北、天津及辽宁等地;(2)接触式增氧:包括叶轮式、叶片式、水车式、搅拌式、转刷式增氧机 等,是通过机械的转动部件快速搅动增大水体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该方法 应用最为广泛,但存在噪音大、耗能高、增氧效果受气压、气温等因素影响,难以均匀上下水 层等缺点;(3)强制式增氧:包括罗茨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曝气增氧机,及液体纯氧增氧 等,可将新鲜空气(或纯氧)进行加压,通过通气管道充入水体底部,气体自水体底部释放, 氧气随气流上升逐步溶入水中,达到增氧的效果。该方法增氧效果稳定,可有效提高水底溶 氧,缺点在于无法在水平方向上均匀水质。 因此,能否既保证水体增氧效果,又能均匀水体上下和水平方向的水质,是水体增 氧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一种针对接触式增氧和强制式增氧的缺点,采用两者结合的方 式,以强制式增氧为主,配合接触式增氧,从而达到水体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增氧均匀的对虾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配套设备,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是由强制式增氧装置和接触式增氧装置6 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强制式增氧装置包含增氧设备1,以及与其配套的输气管、增氧管4和 增氧管支架5,所述的输气管包括主输气管2和次输气管3,所述的主输气管2与增氧设备 1相连,数根次输气管3的端部分别与主输气管2相连,其另一端与增氧管4相连,所述的 主输气管2于虾塘上并与塘边平行布置,所述的增氧管4平行布置在虾塘的底部,每相邻的 两根增氧管4之间的间距为1-10米,所述的增氧管4上每隔1-3米固定有一个增氧管支架 5,并该增氧管支架5将增氧管4抬离池底5-20cm ;所述的接触式增氧装置6为水车式增氧 机,该水车式增氧机沿池边布于水面上,每个水车式增氧机的叶轮的转动方向正对虾塘的 塘中。 所述的增氧设备1为选自空气压缩机或罗茨鼓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主输气管2由两端封闭的PVC管加工制作而成,其管径为30-60mm。 所述的次输气管3由PVC软管加工制作而成,其管径为20-30mm。 所述的增氧管4为微孔管。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接触式增氧和 强制式增氧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水体溶氧效果,避免增氧死角,促进池塘水体 交流,均匀池塘水质,有效提高对虾养殖密度和产量,实现我国虾塘的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 殖,还可以通过接触式增氧的水平带动作用,集中虾塘中可沉淀性颗粒物质至塘中位置,为 虾塘集中排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是由强制式增氧装置 和接触式增氧装置6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强制式增氧装置包含增氧设备1,以及与其配套的 输气管、增氧管4和增氧管支架5,所述的输气管包括主输气管2和次输气管3,所述的主输 气管2与增氧设备1相连,数根次输气管3的端部分别与主输气管2相连,其另一端与增氧 管4相连,所述的主输气管2于虾塘上并与塘边平行布置,所述的增氧管4平行布置在虾塘 的底部,每相邻的两根增氧管4之间的间距为1-10米,所述的增氧管4上每隔1-3米固定 有一个增氧管支架5,并该增氧管支架5将增氧管4抬离池底5-20cm,防止底泥覆盖影响曝 气,同时防止搅动底泥影响水质;所述的接触式增氧装置6为水车式增氧机,该水车式增氧 机沿池边布于水面上,每个水车式增氧机的叶轮的转动方向正对虾塘的塘中,目的是促进 虾塘中的水体循环,均匀水平方向上的水质,同时达到中央集污,因此吃水深度不宜太深。 所述的增氧设备1为选自空气压缩机或罗茨鼓风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主输气管2由两端封闭的PVC管加工制作而成,其管径为30-60mm。 所述的次输气管3由PVC软管加工制作而成,其管径为20-30mm。 所述的增氧管4为微孔管。 所述的水车式增氧机配合强制式增氧装置使用,养殖前期无需24小时开启,可视 水质情况每天开启1-2次,每次1-2小时即可,养殖中后期可延长开启次数和时间,也可24 小时不间断开启。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接触式增氧和 强制式增氧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水体溶氧效果,避免增氧死角,促进池塘水体 交流,均匀池塘水质,有效提高对虾养殖密度和产量,实现我国虾塘的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 殖,还可以通过接触式增氧的水平带动作用,使污物不易存积的虾塘的底部,使其中的大量 污物处于悬浮的状态,并通过水车式增氧机的带动集中虾塘内可沉淀性颗粒物质至塘中位 置,为虾塘集中排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强制式增氧装置和接触式增氧装置两部分组成,所述的强制式增氧装置包含增氧设备,以及与其配套的输气管、增氧管和增氧管支架,所述的输气管包括主输气管和次输气管,所述的主输气管与增氧设备相连,数根次输气管的端部分别与主输气管相连,其另一端与增氧管相连,所述的主输气管于虾塘上并与塘边平行布置,所述的增氧管平行布置在虾塘的底部,每相邻的两根增氧管之间的间距为1‑10米,所述的增氧管上每隔1‑3米固定有一个增氧管支架,并该增氧管支架将增氧管抬离池底5‑20cm;所述的接触式增氧装置为水车式增氧机,该水车式增氧机沿池边布于水面上,每个水车式增氧机的叶轮的转动方向正对虾塘的塘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