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包括机身、操作控制部分、散带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电部分、供胶部分、烘烤部分和收带部分,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和圆印刷部分安装于机身上,散带部分位于机身前端,圆网印刷部分位于散带部分后面;供胶部分连接圆网印刷部分;烘烤部分位于机身后面并与圆网印刷部分对接;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胶部分及烘烤部分与供电部分连接;所述供胶部分包括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分别与圆网印刷部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由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构成的自动供胶系统直接将硅胶注入钢圆网内模具印刷文字与图案,可很好地控制硅胶,避免浪费,且操作简单,更为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包括机身、操作控制部分、散带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电部分、供胶部分、烘烤部分和收带部分,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和圆印刷部分安装于机身上,散带部分位于机身前端,圆网印刷部分位于散带部分后面;供胶部分连接圆网印刷部分;烘烤部分位于机身后面并与圆网印刷部分对接;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胶部分及烘烤部分与供电部分连接;所述供胶部分包括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分别与圆网印刷部分连接。本技术采用由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构成的自动供胶系统直接将硅胶注入钢圆网内模具印刷文字与图案,可很好地控制硅胶,避免浪费,且操作简单,更为节能环保。【专利说明】-种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
本技术涉及织带印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织带的圆网印刷设 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织带物上印刷硅胶图案和文字等,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 用在服装辅料上。传统的印刷方式是采用机器丝网印刷或者手工走台丝网印刷等方式,这 种传统的印刷工艺效率低,硅胶浪费严重,导致印刷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硅胶浪费少、更为节能环保 的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 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操作控制部分、散带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电部分、供胶部分、 烘烤部分和收带部分,供电部分安装于机身中,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和圆印刷部分安装 于机身上,散带部分位于机身前端,圆网印刷部分位于散带部分后面;供胶部分连接圆网印 刷部分;烘烤部分位于机身后面并与圆网印刷部分对接,收带部分安装于烘烤部分上;散 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胶部分及烘烤部分与供电部分连接;所述供胶部 分包括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分别与圆网印刷部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组分泵包括左右两气缸,两气缸的底端固定底板上,顶端与一横 板连接,横板上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一联轴器连接计量泵,计量泵连接硅胶管道,硅胶管 道连接一压盘,压盘中心有硅胶进口,硅胶管道的通孔与压盘的硅盘进口连通,压盘位于硅 胶桶内,压盘的外沿设有一圈密封圈,密封圈与硅胶桶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结构,硅胶桶位于 底板上;单组分泵通过硅胶出口连接圆网印刷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双组分泵包括两组单组分泵,两单组分泵安装于同一底板上,两单 组分泵的硅胶出口共同连接一静态混合器;双组分泵通过静态混合器连接圆网印刷部分。 该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的工作流程为:织带通过散带部分的散带盘运动到安装 于机身的织带导向杆上,再经过一组前送带轮到达前段张力轮,然后进入圆网印刷部分进 行印刷,印刷完成后传送到经过烘烤部分的烤箱进带轮进入到烤箱内,经过烤箱内的烤箱 张力轮后传到位于烤箱四角位置的烤箱滚筒上;经过烤箱滚筒的循环传送后传到收带部 分,在收带部分经收带张力轮控制织带的松紧后传到收带轮收带。 本技术采用由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构成的自动供胶系统直接将硅胶注入钢 圆网内模具印刷文字与图案,可很好地控制硅胶,避免浪费,且操作简单,更为节能环保。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工作过程中织带运动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单组分泵结构图; 图4为本技术单组分泵平面结构图; 图5为本技术双组分泵平面结构图; 图6为加工获得文字图案示意图。 图中,1为机身,2为操作控制部分,3为散带部分,4为圆网印刷部分,5为单组分 泵,6为双组分泵,7为烘烤部分,8为收带部分,9为收带轮,10为织带,11为散带盘,12为织 带导向杆,13为前送带轮,14为前段张力轮,15为主动轮,17为烤箱进带轮,18为烤箱张力 轮,19为烤箱滚筒,20为收带张力轮,21为底板,22为气缸,23为电机,24为压盘,25为联轴 器,26为计量泵,27为硅胶桶,28为硅胶管道,29为硅胶进口,30为硅胶出口,31为底板,32 为静态混合器,33为图案,34为文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图4和图5,所述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包括机身1、 操作控制部分2、散带部分3、圆网印刷部分4、供电部分(未图示)、供胶部分、烘烤部分7和 收带部分8,供电部分安装于机身1中,散带部分3、操作控制部分2和圆印刷部分4安装于 机身1上,散带部分3位于机身1前端,圆网印刷部分4位于散带部分3后面;供胶部分连 接圆网印刷部分4 ;烘烤部分7位于机身1后面并与圆网印刷部分4对接,收带部分8安装 于烘烤部分7上;散带部分3、操作控制部分2、圆网印刷部分4、供胶部分及烘烤部分7与 供电部分连接;所述供胶部分包括单组分泵5和双组分泵6,单组分泵5和双组分泵6分别 与圆网印刷部分4连接。 所述单组分泵5包括左右两气缸22,两气缸22的底端固定底板21上,顶端与一横 板连接,横板上安装有电机23,电机23通过一联轴器25连接计量泵26,计量泵26连接硅 胶管道28,硅胶管道28连接一压盘24,压盘24中心有硅胶进口 30,硅胶管道28的通孔与 压盘24的硅盘进口 30连通,压盘24位于硅胶桶27内,压盘24的外沿设有一圈密封圈,密 封圈与硅胶桶27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结构,硅胶桶27位于底板21上;单组分泵5通过硅胶 出口 30连接圆网印刷部分4。 所述双组分泵6包括两组单组分泵,两单组分泵安装于同一底板31上,两单组分 泵的硅胶出口共同连接一静态混合器32 ;双组分泵6通过静态混合器32连接圆网印刷部 分4。 参照图2和图6,该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滴胶设备的工作流程为:织带10通过散 带部分3的散带盘11运动到安装于机身1的织带导向杆12上,再经过一组前送带轮13到 达前段张力轮14,然后进入圆网印刷部分4进行印刷,获得文字34和图案33,印刷完成后 传送到经过烘烤部分7的烤箱进带轮17进入到烤箱内,经过烤箱内的烤箱张力轮18后传 到位于烤箱四角位置的烤箱滚筒19上;经过烤箱滚筒19的循环传送后传到收带部分8,在 收带部分8经收带张力轮9控制织带10的松紧后传到收带轮21收带。 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 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 技术涵盖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操作控制部分、散带部分、圆 网印刷部分、供电部分、供胶部分、烘烤部分和收带部分,供电部分安装于机身中,散带部 分、操作控制部分和圆印刷部分安装于机身上,散带部分位于机身前端,圆网印刷部分位于 散带部分后面;供胶部分连接圆网印刷部分;烘烤部分位于机身后面并与圆网印刷部分对 接,收带部分安装于烘烤部分上;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胶部分及烘烤 部分与供电部分连接;所述供胶部分包括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分别 与圆网印刷部分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织带圆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操作控制部分、散带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电部分、供胶部分、烘烤部分和收带部分,供电部分安装于机身中,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和圆印刷部分安装于机身上,散带部分位于机身前端,圆网印刷部分位于散带部分后面;供胶部分连接圆网印刷部分;烘烤部分位于机身后面并与圆网印刷部分对接,收带部分安装于烘烤部分上;散带部分、操作控制部分、圆网印刷部分、供胶部分及烘烤部分与供电部分连接;所述供胶部分包括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单组分泵和双组分泵分别与圆网印刷部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肖鹏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