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652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4:23
一种自解锁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弹性卡钩及弹性压杆。将软排线沿开口端插入自解锁连接器中,当软排线的卡口移动至与弹性卡钩对应处时,弹性卡钩卡入卡口,进而与卡口的侧壁相抵触以卡住软排线,此时软排线的金手指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因为弹性卡钩卡住卡口,软排线无法轻易地从自解锁连接器中脱离,而且该自解锁连接器结构简单。当需要软排线时,按压弹性压杆,弹性卡钩在弹性压杆的作用下脱离卡口,同时弹性压杆的斜面与软排线相互作用,使软排线沿远离开口端的方向移动。松开弹性压杆后,弹性压杆复位,由于软排线向远离开口端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致使弹性卡钩复位时无法卡入卡口中,此时对软排线施加拉力,即可使软排线退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解锁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弹性卡钩及弹性压杆。将软排线沿开口端插入自解锁连接器中,当软排线的卡口移动至与弹性卡钩对应处时,弹性卡钩卡入卡口,进而与卡口的侧壁相抵触以卡住软排线,此时软排线的金手指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因为弹性卡钩卡住卡口,软排线无法轻易地从自解锁连接器中脱离,而且该自解锁连接器结构简单。当需要软排线时,按压弹性压杆,弹性卡钩在弹性压杆的作用下脱离卡口,同时弹性压杆的斜面与软排线相互作用,使软排线沿远离开口端的方向移动。松开弹性压杆后,弹性压杆复位,由于软排线向远离开口端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致使弹性卡钩复位时无法卡入卡口中,此时对软排线施加拉力,即可使软排线退出。【专利说明】自解锁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解锁连接器。
技术介绍
-般可以接软排线的主要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FPC)连接器、 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连接器及线对板结构连接器。 FPC连接器由一绝缘体、数支金属导体、焊接加固片及推杆组成。此结构在软排线 安装后可提供足够的保持力,但是结构部件多、组装复杂且成本较高。 FFC连接器由一绝缘体、数支金属导体组成。此结构在软排线安装后无法提供卡扣 作用,无法提供保持力,软排线容易脱离FFC连接器。 线对板结构连接器,即软排线先安装到一连接器上并使软排线固定形成一组件, 再将此组件与板上连接器插接。该线对板结构连接器由数个绝缘体、数个金属导体及数个 金属外壳组成。虽然可以提供较大的保持力,防止软排线脱离线对板结构连接器,但是结构 复杂,工序长且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提供较大保持力以 防止软排线脱离的自解锁连接器。 -种自解锁连接器,用于供软排线插入,包括: 绝缘本体,为具有一开口端的中空盒体结构,所述绝缘本体的内侧底壁上开设有 凹槽,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 绝缘本体的外侧底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底壁与外 侧顶壁; 导电端子,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绝 缘本体,所述软排线插入所述开口端,且所述软排线的金手指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弹性卡钩,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弹性卡钩与开设在所述软排线上 的卡口相匹配以卡住所述软排线;及 弹性压杆,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弹性压杆设有近卡钩端,所述近卡钩 端靠近所述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压杆的近卡钩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开 口端,当按压所述弹性压杆时,所述弹性压杆的近卡钩端与所述弹性卡钩相抵触并使所述 弹性卡钩脱离所述卡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软排线退出所述开口端的方向所成的 夹角为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钩包括弹性主体部及卡钩部,所述弹性主体部 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弹性主体部与所述软排线退出所述开口端的方向所成 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卡钩部的侧面与所述卡口的侧壁相抵触,且按压所述弹性压杆时,所述 弹性压杆与所述卡钩部的另一侧面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压杆的近卡钩端还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 背向所述开口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交接处为抵顶部,所述抵 顶部与所述弹性卡钩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性卡钩及所述弹性压 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关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线对称,两个所述弹性卡钩 关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弹性压杆关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线对称设 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压杆还设有远卡钩端,所述远卡钩端远离所述弹 性卡钩,两个所述弹性压杆的远卡钩端之间设置有手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弹性压杆的远卡钩端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杆,所述 加固杆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与两个所述弹性压杆的远卡钩端形成半封闭式的 框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的视 察口。 上述自解锁连接器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当需要连接软排线时,将软排线沿开口端插入自解锁连接器中,当软排线的卡口 移动至与弹性卡钩对应处时,弹性卡钩卡入卡口,进而与卡口的侧壁相抵触以卡住软排线, 此时软排线的金手指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形成信号传输。因为弹性卡钩卡住卡口,软排线 无法轻易地从自解锁连接器中脱离,而且该自解锁连接器结构简单。当需要软排线时,按压 弹性压杆,使弹性压杆的近卡钩端与弹性卡钩抵触,弹性卡钩在弹性压杆的作用下脱离卡 口,同时弹性压杆的斜面与软排线相互作用,使软排线沿远离开口端的方向移动。松开弹性 压杆后,弹性压杆复位,由于软排线向远离开口端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致使弹性卡钩复位 时无法卡入卡口中,此时再对软排线施加一拉力,即可使软排线退出自解锁连接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自解锁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解锁连接器插入软排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自解锁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自解锁连接器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自解锁连接器插入软排线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视角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自解锁连接器插入软排线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7,为一实施方式中自解锁连接器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图 5至图7为自解锁连接器10中插入了软排线20的结构示意图。自解锁连接器10用于供软 排线20插入,以实现软排线20与自解锁连接器10之间的电性连接。该自解锁连接器10 包括绝缘本体100、导电端子200、弹性卡钩300及弹性压杆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解锁连接器,用于供软排线插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为具有一开口端的中空盒体结构,所述绝缘本体的内侧底壁上开设有凹槽,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底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底壁与外侧顶壁;导电端子,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软排线插入所述开口端,且所述软排线的金手指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弹性卡钩,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所述弹性卡钩与开设在所述软排线上的卡口相匹配以卡住所述软排线;及弹性压杆,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弹性压杆设有近卡钩端,所述近卡钩端靠近所述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压杆的近卡钩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开口端,当按压所述弹性压杆时,所述弹性压杆的近卡钩端与所述弹性卡钩相抵触并使所述弹性卡钩脱离所述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国军任卫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