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包括壳体、传动机构和电子控制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伞齿轮、微动、储能操作机构、轴、手柄、传动臂,所述的手柄相对于传动臂的顺时针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联动挡块,且构成手柄与传动臂在顺时方向上联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配合结构,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包括弹簧机构和锁扣,锁扣上设置有与弹簧机构相适配的储能挡块,所述的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齿轮联动设置有伞齿轮,且该伞齿轮转动固定在壳体上且固定端处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扭簧,所述的伞齿轮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在弹簧机构的下端,且弹簧机构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在传动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包括壳体、传动机构和电子控制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伞齿轮、微动、储能操作机构、轴、手柄、传动臂,所述的手柄相对于传动臂的顺时针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联动挡块,且构成手柄与传动臂在顺时方向上联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配合结构,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包括弹簧机构和锁扣,锁扣上设置有与弹簧机构相适配的储能挡块,所述的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齿轮联动设置有伞齿轮,且该伞齿轮转动固定在壳体上且固定端处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扭簧,所述的伞齿轮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在弹簧机构的下端,且弹簧机构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在传动臂上。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优点。【专利说明】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 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在要求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实现控制电器 的智能化越来越急切。现有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广泛采用断路器用以保护供电系统中的线路 不受损害,当发生相间短路、短时停电等故障时,断路器将会自动跳闸,以实现保护的任务, 这种技术方案虽然有对电线路及其设备保护的功能,但当故障消除后需要用户或工作人员 手动合闸送电,这种断路器存在不能及时送电和浪费人力的缺陷,从而也不能适应电网智 能化的发展需求。然而,现有的具有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断路器由于其传动机构设计不合理, 当电路出现故障需要断路器快速跳闸时,该断路器的传动机构动作不灵敏,从而造成严重 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能有 效实现自动重合闸且不会影响断路器正常分合闸的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包括壳体、置于 壳体内的传动机构和电子控制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齿轮、伞齿轮、固定 设置在壳体上的微动、储能操作机构、轴、与轴同步转动配合的手柄、与轴自由转动配合的 传动臂,所述的手柄相对于传动臂的顺时针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联动挡块,且构成手柄与传 动臂在顺时方向上联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配合结构,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弹簧机 构和活动固定在壳体内的锁扣,所述的锁扣上设置有与弹簧机构相适配的储能挡块,且该 锁扣的固定端处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扭簧,所述齿轮设置在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该齿 轮联动设置有伞齿轮,且该伞齿轮转动固定在壳体上且固定端处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扭 簧,所述的伞齿轮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在弹簧机构的下端,且弹簧机构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杆 连接在传动臂上;所述的电子控制机构控制正反转电机正转、反转、停止动作,带动传动机 构上的手柄重合闸动作。 特别地,所述的弹簧机构包括弹簧座、弹簧、拉杆、弹簧盖,所述的弹簧与拉杆均设 置在弹簧座的弹簧盖内。 特别地,所述的拉杆呈T型结构,拉杆的下端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一端上,且该第一 连杆可带动所述的拉杆压缩弹簧实现弹簧机构的储能操作。 特别地,所述的壳体上端设置有开关滑盖,该开关滑盖可在壳体的滑槽内往复滑 动,且开关滑盖对应壳体上的微动处设置有相应的凸台,该凸台可随开关滑盖滑动推动微 动触头实现微动的分、断。 特别地,所述的开关滑盖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壳体上对应开关滑盖上的定位 孔处设置有相适配的卡子。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所述的正反转电机正转,正反转电 机输出轴上的齿轮驱动伞齿轮,进而带动弹簧机构下拉,进而带动传动臂顺时针转动,进而 带动手柄顺时针转动,实现断路器的重合闸操作,当弹簧机构的弹簧座下拉被锁扣上的储 能挡块阻挡时,弹簧座停止动作,弹簧开始压缩储能,直到锁扣被顶开,弹簧储能释放,弹簧 座快速下拉,从而达到快速合闸的目的。断路器合闸后,正反转电机反转,正反转电机输出 轴上的齿轮驱动伞齿轮转动,进而将弹簧机构向上推,带动传动臂逆时针转动,由于传动臂 与手柄是自由转动配合,因此传动臂不会带着手柄转动,当伞齿轮回到起始位置时,正反转 电机停止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能有效实现自动重合闸且 不会影响断路器的正常分、合闸动作。并且该断路器的壳体上设置有开关滑盖,当拉动开关 滑盖时微动闭合,从而正反转电机的电源接通,断路器具有重合闸功能,当推开开关滑盖 时微动断开,正反转电机的电源断开,断路器此时不具备重合闸功能,且该开关滑盖还具有 防尘的功能,且壳体上的卡子与开关滑盖上的定位孔能起到定位的作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手柄与传动臂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壳体与开关滑盖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右视图。 图5-1至图5-5为本技术实施例工作状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包括壳 体10、置于壳体10内的传动机构和电子控制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20、齿 轮201、伞齿轮21、固定设置在壳体10上的微动22、储能操作机构、轴23、与轴23同步转动 配合的手柄24、与轴23自由转动配合的传动臂25。如图2所示,所述的手柄24相对于传 动臂25的顺时针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联动挡块241,且构成手柄24与传动臂25在顺时方向 上联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配合结构。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弹簧机构26和活动固定 在壳体10内的锁扣27,且所述的锁扣27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弹簧机构26相适配的储能挡块 271,且该锁扣27的固定端处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扭簧28,所述齿轮201设置在正反转电 机20的输出轴上,该齿轮20联动设置有伞齿轮21,且该伞齿轮21转动固定在壳体10上且 固定端处设置有适配的第二扭簧29,所述的第一扭簧28、第二扭簧29均为铰接固定在壳体 10上。所述的伞齿轮21通过第一连杆31连接在弹簧机构26的下端,且弹簧机构26的上 端通过第二连杆30连接在传动臂25上;所述的电子控制机构控制正反转电机20正转、反 转、停止动作,带动传动机构上的手柄24实现重合闸动作。所述的弹簧机构26包括弹簧座 261、弹簧264、拉杆263、弹簧盖262,所述的弹簧26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T型拉杆 263的两侧,所述的弹簧264与拉杆263均设置在弹簧座261的弹簧盖262内。所述的拉 杆263呈T型结构,拉杆263的下端连接在第一连杆31的一端上,且该第一连杆31可带动 所述的拉杆263压缩弹簧264实现弹簧机构26的储能操作。 如图3所示,所述的壳体10上端设置有开关滑盖32,该开关滑盖32可在壳体10 的滑槽101内往复滑动,且开关滑盖32对应壳体10上的微动22处设置有相应的凸台321, 该凸台可321随开关滑盖32滑动推动微动触头221实现微动22的分、断。如图4所示,所 述的开关滑盖32上设置有定位孔322,所述的壳体10上对应开关滑盖32上的定位孔322 处设置有相适配的卡子102。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参见图5-1,该断路器自动重合闸装置上的正反转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的自动重合闸装置,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传动机构和电子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齿轮、伞齿轮、固定设置在壳体上的微动、储能操作机构、轴、与轴同步转动配合的手柄、与轴自由转动配合的传动臂,所述的手柄相对于传动臂的顺时针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联动挡块,且构成手柄与传动臂在顺时方向上联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配合结构,所述的储能操作机构还包括弹簧机构和活动固定在壳体内的锁扣,所述的锁扣上设置有与弹簧机构相适配的储能挡块,该锁扣的固定端处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扭簧,所述齿轮设置在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且该齿轮联动设置有伞齿轮,且该伞齿轮转动固定在壳体上且固定端处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扭簧,所述的伞齿轮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在弹簧机构的下端,且弹簧机构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在传动臂上;所述的电子控制机构控制正反转电机正转、反转、停止动作,带动传动机构上的手柄实现重合闸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芳,胡乐和,刘国兴,黄富炫,魏荣玲,卓德善,
申请(专利权)人:环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