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467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所述电梯在地面至地下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运行,所述地面是指电梯安装地的地表面,可以是大地的表面或者大坝的顶面;所述井道旁边有楼梯间、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绝大部分设置在地下、其井道壁的温度变化速率明显低于地面大气的温度变化速率。所述楼梯间具有供人行走至所述电梯各层站的楼梯;所述防潮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井道壁上的循环孔、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通道门、设置在小门套上的毛刷条。所述防潮结构能使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之间通风、减少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数量,从而降低因地面大气中的水分在所述井道内冷凝而使所述井道潮湿的程度,改善所述电梯的运行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所述电梯在地面至地下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运行,所述地面是指电梯安装地的地表面,可以是大地的表面或者大坝的顶面;所述井道旁边有楼梯间、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绝大部分设置在地下、其井道壁的温度变化速率明显低于地面大气的温度变化速率。所述楼梯间具有供人行走至所述电梯各层站的楼梯;所述防潮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井道壁上的循环孔、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通道门、设置在小门套上的毛刷条。所述防潮结构能使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之间通风、减少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数量,从而降低因地面大气中的水分在所述井道内冷凝而使所述井道潮湿的程度,改善所述电梯的运行环境。【专利说明】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在地面至地下的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垂直运行的电梯,其井道的顶层露出地 面,其余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电梯如果是有机房电梯,为了降低成本、 便于安装和维修,其机房应设置在井道的上方;所述电梯如果是无机房电梯,其井道的上方 不需要设置机房。 所述井道如果是常规结构的井道,除非采取诸如用去湿机去湿等耗能措施,其井 道壁上、其所容纳的所述电梯的零部件上将经常是潮湿的。因为,附着所述井道的地下洞穴 /井巷/建筑物由于热容量巨大,其温度变化速率明显低于地面大气的温度变化速率;所述 井道壁中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以及安装在所述井道内的所述电梯的非发热零部件,其温 度与地下洞穴/井巷/建筑物的温度基本一致;当地面大气湿度较高、温度高于所述井道壁 的温度时,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中的水分,会在所述井道壁上和所述电梯的零部件上 冷凝成水。 所述常规结构的井道,是指未采用不需要供给能量的、为了防止地面大气进入其 内部而专门设置的结构或者装置的井道。 所述井道内的潮湿程度,与进入所述井道的地面大气的数量、地面大气与其井道 壁之间的温差、地面大气的湿度成正比。 地面大气容易进入所述常规结构的井道,因为,电梯在井道内行驶时,其驶离的空 间会临时成为一个负压区,对于常规结构的井道,当轿厢驶离地面门区时,地面大气会在气 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地面门区的小门套与门扇之间、以及门扇与门扇之间的间隙进入负压 区,继而向井道内的其它空间扩散。所述气压差,是指大气压与所述负压区气压之间的差 值。地面大气进入所述常规结构的井道的数量、常规结构的井道内的潮湿程度,与轿厢驶离 地面门区的频次、驶离时的速度成正比。 潮湿的井道环境,会对电梯的零部件造成腐蚀,对电梯的运行安全构成威胁;对于 同一台电梯,腐蚀和威胁的严重程度,与其井道的潮湿程度正相关。 现有的所述电梯,其井道全部采用所述常规结构,运行环境恶劣,为了防止其零部 件被腐蚀、电气系统漏电或者短路,需要采取诸如大量使用不锈钢材料、按露天环境进行涂 装、采用高防护等级的电气元件等耐湿措施,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已经面世的所述常规结构的所述井道易潮 湿、会对所述电梯的零部件寿命与运行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所述井 道的防潮结构,能够在不明显增加所述井道、楼梯间的建设成本和所述电梯的购置、维护成 本的前提下,使得所述井道中的潮湿程度降低,所述电梯的运行环境得到改善。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所述电梯在地面至地下的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垂 直运行,所述井道防潮结构包括在所述井道的井道壁上开设的循环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电 梯的层站和楼梯间之间的门。 所述井道旁边设有楼梯间,且所述井道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设 置在地面下方;所述旁边,是指所述井道的井道壁至少有一部分是所述楼梯间的墙壁,或者 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之间不被除了其井道壁和所述楼梯间的墙壁之外的其它墙壁阻隔; 所述楼梯间,其内部设有楼梯和折返平台,所述楼梯,是指可供人步行至任何一个层站的楼 梯,所述折返平台,是指连接两段所述楼梯、能够供人行走的平台;所述地面为所述电梯安 装地的地面,是大地的表面或者大坝坝体的顶面;所述电梯的层站分为露出地面的地面层 站和在所述地面层站以下的地下层站; 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通过所述循环孔连通,所述循环孔包括上循环孔和下循环 孔,所述上循环孔开设在与最接近地面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上方,所述下循环孔开 设在与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下方;所述上循环孔的总流通面 积、以及所述下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均不小于所述井道截面积的1%。 所述循环孔的作用在于:使得所述井道内的空气和所述楼梯间内的空气对流,当 轿厢驶离地面门区时,所述楼梯间内的空气及时补充到所述井道中去,从而减少地面大气 进入所述井道的数量。所述门区,是指井道内与电梯层门平齐的区域;所述减少的程度,与 所述上循环孔的总通风面积、以及所述下循环孔的总通风面积有关,且还和两个所述总通 风面积中较小的一个与地面门区的所述间隙总面积之比例正相关。 在所述循环孔上覆盖百页窗和/或防护网,有助于防止人的肢体/老鼠等异物进 入所述井道。 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和所述楼梯间之间的门,包括设置在所述地面层站与所述 楼梯间之间的地面通道门,以及设置在所述地下层站与所述楼梯间之间的地下通道门。 所述地面通道门为封闭门,其结构和数量以既能保证所有所述地面通道门关闭时 地面空气与所述楼梯间内的空气不自然对流、又不造成浪费为准。 每扇所述地面通道门均具有能够使其自动关闭的闭门装置。 所述地面通道门的作用在于,除了被人为地保持开启或者所述闭门装置失效,其 总能自动关闭并阻止地面空气通过所述楼梯间进入所述井道。 所述地面通道门如果采用平板结构,最易于制作;所述闭门装置如果是市面上可 以采购到的、不使用电力的,最为经济。 所述地下通道门,如果在电梯运行时不可能关闭,采用能够或者不能让常压空气 自然对流通过的门结构;如果在电梯运行时可能关闭,采用能够让常压空气自然对流通过 的门结构,例如栅栏门结构或网板门结构。 所述地下通道门,在所述电梯运行时其有可能关闭的情况下,限定采用能够让常 压空气自然对流通过的门结构,是为了保证在所述情况下所述电梯运行时所述楼梯间内的 空气和所述地下建筑/井巷/洞穴/大坝坝体内的空气自然对流,避免所述井道内缺氧。所 述地下通道门的数量,以满足所述楼梯的管理需要、不造成浪费为准;不设置所述地下通道 门,不会使本技术的井道防潮结果丧失或者降低。 所述电梯的层门与井道壁之间设有小门套,所述小门套包括立柱和门楣;位于所 述地面门区的所述小门套上设置有毛刷条,所述毛刷条安装在所述小门套的立柱和门楣的 外侧面上。 所述毛刷条具有刷柄和刷毛,所述刷柄的材料为金属或者有机材料;所述刷柄上 开设有可以穿过螺钉的长孔;所述刷柄用穿过所述长孔的螺钉固定在所述小门套的立柱和 门楣的外侧面上,改变所述螺钉在所述长孔中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毛刷条与所述立 柱、门楣的相对位置。所述刷毛采用猪鬃或其它有弹性、易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井道防潮结构,所述电梯在地面至地下的洞穴/井巷/建筑物之间垂直运行,所述井道旁边设有楼梯间,且所述井道顶层露出地面,其余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地面为所述电梯安装地的地面,是大地的表面或者大坝坝体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防潮结构包括在所述井道的井道壁上开设的循环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梯的层站和楼梯间之间的门;所述电梯的层站分为露出地面的地面层站和在所述地面层站以下的地下层站; 所述井道和所述楼梯间通过所述循环孔连通,所述循环孔包括上循环孔和下循环孔,所述上循环孔开设在与最接近地面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上方,所述下循环孔开设在与最下面一个地下层站的层门地坎相平齐的部位的下方;所述上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以及所述下循环孔的总流通面积,均不小于所述井道截面积的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解雄吴钟祥潘金国谢斌殷伟强蒋蕾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电梯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