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铸锭节能热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790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铸锭热场,尤其是一种多晶硅铸锭节能热场结构,包括:所述热场结构从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层、加热层、热交换台、坩埚,所述的保温层为方形结构,分为顶保温层、侧保温层、下保温层,所述的顶保温层通过螺栓与侧保温层固定连接,侧保温层下部设有定位挡块,所述的下保温层两侧与定位挡块相接,保温层由外保温毡、内保温毡、隔热层复合而成;所述加热层为倒“凹形”结构,其分为顶加热层、侧加热层,所述的加热层由加热器构成;热交换台设于加热层下方,所述热交换台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的下保温层固定于支撑柱上,所述的坩埚设于热交换台上,所述坩埚为“凹”形,坩埚四周设有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益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行业,尤其是一种多晶硅铸锭节能热场结构。 多晶硅铸锭节能热场结构
技术介绍
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太阳能发电成为人类未来替代能源的 希望。晶体硅太阳电池凭借其高效率和高稳定性是最有优势的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其中 多晶硅电池以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当前市场上占据60%以上的份额。多晶铸锭生产过程中, 能耗成本占加工成本的25% - 35%,是多晶加工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多晶铸锭热场主要隔热材料采用碳毡,目前所有铸锭炉热场碳毡均采用双层 结构,基本能满足铸锭热场的基本要求,且密度比较小,碳毡作为保温层,厚度在10 - 50mm 不等,在炉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很难通过加大保温层的厚度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考虑 到碳毡价格昂贵,导热系数和无机复合材料比相对偏高,导致多晶硅铸锭热场存在隔热效 果欠佳,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降 低能耗、提1?电池效率的多晶娃铸淀节能热场结构。 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晶硅铸锭节能热场结构,所述热场结构从外向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晶硅铸锭节能热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场结构从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层(1)、加热层(2)、热交换台(3)、坩埚(4),所述的保温层(1)为方形结构,分为顶保温层(11)、侧保温层(12)、下保温层(13),所述的顶保温层(11)通过螺栓与侧保温层(12)固定连接,侧保温层(12)下部设有定位挡块(14),所述的下保温层(13)两侧与定位挡块(14)相接,所述的保温层(1)由外保温毡(111)、内保温毡(112)复合而成,所述的外保温毡(111)、内保温毡(112)之间设有隔热层(113);所述的加热层(2)为倒“凹形”结构,其分为顶加热层(21)、侧加热层(22),所述的加热层(2)由加...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晶硅铸锭节能热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场结构从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 层(1)、加热层(2)、热交换台(3)、坩埚(4),所述的保温层(1)为方形结构,分为顶保温层 (11)、侧保温层(12)、下保温层(13),所述的顶保温层(11)通过螺栓与侧保温层(12)固定 连接,侧保温层(12)下部设有定位挡块(14),所述的下保温层(13)两侧与定位挡块(14)相 接,所述的保温层(1)由外保温毡(111)、内保温毡(112)复合而成,所述的外保温毡(111)、 内保温毡(112)之间设有隔热层(113);所述的加热层(2)为倒凹形结构,其分为顶加热 层(21)、侧加热层(22),所述的加热层(2)由加热器构成;热交换台(3)设于加热层(2)下 方,所述热交换台(3)底部设有支撑柱(5),所述的下保温层(13)固定于支撑柱(5)上,所述 的坩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宽新孙海知潘欢欢宋江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