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615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1:30
一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用于实现在机体狭窄空间中轴承内衬套的无损伤拆卸作业,它包括撑紧套、导向支撑套、环状支撑座、压板、转动螺母组件和拉杆,所述撑紧套为分体式铰接结构,它与拉杆左端配装,所述拉杆右端与转动螺母组件装配,在拉杆的外面从左至右还依次套装导向支撑套、环状支撑座和压板,所述环状支撑座与机体轴承孔配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机体结构空间小,通用工具无法进入的难题,避免了机体结构和轴承内衬套的损伤,特别是撑紧套采用了铰接式分体结构设计,使轴承内衬套准确撑紧定位,提高了轴承内衬套拆卸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内衬套拆卸工具,尤其是一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 套工具,属于手动工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航空飞行器的零部件装配精度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在飞行器检修 维护作业时,零部件的拆装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如附图1所示,在某型飞行器 维修过程中,其机翼拆卸后轴承内衬套9会留在机体轴承座8上,而且该机体轴承座8处于 机体结构的狭窄空间中,只能通过一个直径Φ120的机体轴承孔10将拆卸工具深入到该机 体轴承座8的位置处,因此使用现有的通用工具拆卸轴承内衬套9非常困难,不仅会造成机 体结构和轴承内衬套9的损坏,而且工作效率也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定位准确、便于操作、能将 轴承内衬套从机体轴承座中顺利拉出,避免对机体结构和轴承内衬套造成损坏的撑紧拉拔 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 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它包括撑紧套、导向支撑套、环状支撑座、 压板、转动螺母组件和拉杆,所述撑紧套为分体式铰接结构,它与拉杆左端配装,所述拉杆 右端与转动螺母组件装配,在拉杆的外面从左至右还依次套装导向支撑套、环状支撑座和 压板,所述环状支撑座与机体轴承孔配装。 上述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所述撑紧套包括上撑紧套和下撑紧套,所 述上撑紧套与下撑紧套通过销轴组件铰接,在上撑紧套外壁左端设有与轴承内衬套左端面 匹配的上撑紧套卡台,在上撑紧套内壁上设有与拉杆左端匹配的上撑紧套内螺纹,所述下 撑紧套外壁左端设有与轴承内衬套左端面匹配的下撑紧套卡台,在下撑紧套内壁上设有与 拉杆左端匹配的下撑紧套内螺纹。 上述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所述撑紧套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 杆,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撑紧套螺接,导向杆与导向支撑套配合实现对撑紧套由左向右移动 时的导向作用。 上述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所述导向支撑套为阶梯套筒结构,在其大 直径端的侧壁上设有一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为长孔结构,其长度大于轴承内衬套从机体 上拆卸的最小移动距尚。 上述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所述拉杆左半部分设有与上撑紧套内螺纹 及下撑紧套内螺纹匹配的左侧外螺纹,在拉杆左半部分还设有与撑紧套内腔匹配的止推轴 肩,在拉杆右端设有与转动螺母组件匹配的右端外螺纹。 上述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所述转动螺母组件包括转动螺母本体和手 把,所述转动螺母本体与拉杆右端装配,所述手把对称安装在螺母本体的两侧。 本技术通过拉杆左侧外螺纹与撑紧套内螺纹配合,将拉杆左端旋入撑紧套内 腔中,使铰接结构的上撑紧套与下撑紧套胀开,上撑紧套卡台和下撑紧套卡台与机体轴承 座上的轴承内衬套左端面贴合,使拉杆、撑紧套与轴承内衬套成为一体,实现对轴承内衬套 的撑紧作用;本技术通过压板将导向支撑套压紧在机体轴承座上,由转动螺母组件与 拉杆右端组成丝杠螺母运动机构,当施加在手把上的外力使转动螺母组件旋转时,拉杆向 右移动,从而带动轴承内衬套从机体轴承座中拔出;本技术通过环状支撑座与机体轴 承孔配装,为导向支撑套提供径向支撑,通过导向杆与导向支撑套上导向孔配合为撑紧套 由左向右移动时提供导向作用,避免了轴承内衬套的转动,从而保证了轴承内衬套顺利地 拔出。总之,本技术解决了机体结构空间小,通用工具无法进入的难题,避免了机体结 构和轴承内衬套的损伤,特别是撑紧套采用了铰接式分体结构设计,使轴承内衬套准确撑 紧定位,提高了轴承内衬套拆卸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轴承内衬套在机体上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爆炸结构图; 图4是撑紧套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撑紧套的主剖视图; 图7是下撑紧套的主剖视图; 图8?图10是本技术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撑紧套,1-1、上撑紧套,1-1-1、上撑紧套卡台,1-1-2、上撑 紧套内螺纹,1-2、下撑紧套,1-2-1、下撑紧套卡台,1-2-2、下撑紧套内螺纹,1-3、销轴组件, 2、导向杆,3、导向支撑套,3-1、导向孔,4、环状支撑座,5、压板,6、转动螺母组件,6-1、手 把,7、拉杆,7-1、左侧外螺纹,7-2、右端外螺纹,7-3、止推轴肩,8、机体轴承座,9、轴承内衬 套,10、机体轴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2、图3,本技术包括撑紧套1、导向支撑套3、环状支撑座4、压板5、转 动螺母组件6和拉杆7,所述撑紧套1为分体式铰接结构,它与拉杆7左端配装,所述拉杆7 右端与转动螺母组件6装配,在拉杆7的外面从左至右还依次套装导向支撑套3、环状支撑 座4和压板5,所述环状支撑座4与机体轴承孔10配装。 参看图4?图7,本技术的撑紧套1包括上撑紧套1-1和下撑紧套1-2,所述 上撑紧套1-1与下撑紧套1-2通过销轴组件1-3铰接,在上撑紧套1-1外壁左端设有与轴 承内衬套9左端面匹配的上撑紧套卡台1-1-1,在上撑紧套1-1内壁上设有与拉杆7左端匹 配的上撑紧套内螺纹1-1-2,所述下撑紧套1-2外壁左端设有与轴承内衬套9左端面匹配 的下撑紧套卡台1-2-1,在下撑紧套1-2内壁上设有与拉杆7左端匹配的下撑紧套内螺纹 1_2_2 〇 参看图2、图3,本技术的撑紧套1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杆2,所述导 向杆2 -端与撑紧套1螺接,导向杆2与导向支撑套3配合实现对撑紧套1由左向右移动 时的导向作用。 参看图2、图3,本技术的导向支撑套3为阶梯套筒结构,在其大直径端的侧壁 上设有一组导向孔3-1,所述导向孔3-1为长孔结构,其长度大于轴承内衬套9从机体上拆 卸的最小移动距尚。 参看图2、图3,本技术的拉杆7左半部分设有与上撑紧套内螺纹1-1-2及下 撑紧套内螺纹1-2-2匹配的左侧外螺纹7-1,在拉杆7左半部分还设有与撑紧套内腔匹配的 止推轴肩7-3,在拉杆7右端设有与转动螺母组件6匹配的右端外螺纹7-2。 参看图2、图3,本技术的转动螺母组件6包括转动螺母本体和手把6-1,所述 转动螺母本体与拉杆7右端装配,所述手把6-1对称安装在螺母本体的两侧。 参看图8?图10,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 先通过销轴组件1-3将上撑紧套1-1与下撑紧套1-2组装为铰接结构的撑紧套1; 再将组装完成后的撑紧套1放置到需要拆卸的轴承内衬套9内腔中,将拉杆7左侧外螺纹 7-1部分旋入撑紧套1内腔中,随着拉杆7左侧外螺纹7-1与上撑紧套内螺纹1-1-2及下撑 紧套内螺纹1-2-2配合部分的增长,上撑紧套1-1与下撑紧套1-2被不断撑开,当上撑紧套 1-1与下撑紧套1-2被撑开到极限位置时,上撑紧套卡台1-1-1及下撑紧套卡台1-2-1将 轴承内衬套9的左端面卡住,完成对轴承内衬套9的撑紧定位;然后将导向支撑套3大直径 端套装在轴承内衬套9外面,并使其左端面与机体轴承座接触,导向支撑套3的小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其特征是,它包括撑紧套(1)、导向支撑套(3)、环状支撑座(4)、压板(5)、转动螺母组件(6)和拉杆(7),所述撑紧套(1)为分体式铰接结构,它与拉杆(7)左端配装,所述拉杆(7)右端与转动螺母组件(6)装配,在拉杆(7)的外面从左至右还依次套装导向支撑套(3)、环状支撑座(4)和压板(5),所述环状支撑座(4)与机体轴承孔(10)配装。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其特征是,它包括撑紧套(1)、导向支撑套 (3)、环状支撑座(4)、压板(5)、转动螺母组件(6)和拉杆(7),所述撑紧套(1)为分体式铰接 结构,它与拉杆(7)左端配装,所述拉杆(7)右端与转动螺母组件(6)装配,在拉杆(7)的外 面从左至右还依次套装导向支撑套(3)、环状支撑座(4)和压板(5),所述环状支撑座(4)与 机体轴承孔(10)配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撑紧拉拔式拆卸轴承内衬套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撑紧 套(1)包括上撑紧套(1-1)和下撑紧套(1-2),所述上撑紧套(1-1)与下撑紧套(1-2)通过 销轴组件(1-3)铰接,在上撑紧套(1-1)外壁左端设有与轴承内衬套(9)左端面匹配的上 撑紧套卡台(1-1-1 ),在上撑紧套(1-1)内壁上设有与拉杆(7)左端匹配的上撑紧套内螺纹 (1-1-2),所述下撑紧套(1-2)外壁左端设有与轴承内衬套(9)左端面匹配的下撑紧套卡台 (1-2-1),在下撑紧套(1-2)内壁上设有与拉杆(7)左端匹配的下撑紧套内螺纹(1-2-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撑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树欣武利为梁栋高永祥康建中吕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