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912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1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的损伤部位进行打磨;b、对打磨后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部位表面进行清洁处理;c、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部位区域填充修复材料并预浸润胶液;d、对填充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部位区域的修复材料进行固化;e、对固化后的修复区域进行表面处理;f、按照原结构孔位置钻制新孔或进行扩孔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树脂基复合材料零部件整体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实现对复合材料结构孔边分层缺陷的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基复合材料,具体为一种针对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件上结构孔边分层损伤修复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1、复合材料结构制件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抗疲劳性能好、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优点,能满足结构重量轻、寿命长和可靠性等特殊技术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交通运输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但在复合材料制件使用及维护过程中也会出现结构孔的孔边损坏现象,尤其是安装在航空飞机上的复合材料零部件,当出现孔边拉脱分层现象后,会使复合材料结构孔径变大,严重影响了飞机零部件的装配精度,给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因此在飞机维修过程中,为修复飞机上复合材料制件孔边拉脱分层的缺陷,需要研发一种复合材料结构孔边分层修复工艺方法,以保证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装配精度和飞机的安全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旨在保证树脂基复合材料零部件整体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实现对复合材料结构孔边分层缺陷的修复。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通过芯棒缠绕纤维布方式对损伤部位进行填充,具体方法为:选择直径尺寸小于原结构孔直径尺寸的金属圆棒作为芯棒(2),在该芯棒(2)的外圆面上粘贴缠绕一层脱模布(3),脱模布(3)粘贴后的芯棒(2)直径仍小于原结构孔直径,采用浸润胶液的纤维布(4)缠绕在脱模布(3)外面,使芯棒(2)直径略大于原结构孔直径,再将芯棒(3)旋入清洁处理后的结构孔中,然后在结构孔周边上下端面填充胶液(5)。

<p>3.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通过芯棒缠绕纤维布方式对损伤部位进行填充,具体方法为:选择直径尺寸小于原结构孔直径尺寸的金属圆棒作为芯棒(2),在该芯棒(2)的外圆面上粘贴缠绕一层脱模布(3),脱模布(3)粘贴后的芯棒(2)直径仍小于原结构孔直径,采用浸润胶液的纤维布(4)缠绕在脱模布(3)外面,使芯棒(2)直径略大于原结构孔直径,再将芯棒(3)旋入清洁处理后的结构孔中,然后在结构孔周边上下端面填充胶液(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中,先将芯棒(2)及粘贴缠绕的脱模布(3)取出,再对固化后的修复区域进行表面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孔边损伤修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通过浇注胶液方式对损伤部位进行填充,具体方法为:选择带有定位柱(6-1)的底座(6),所述定位柱(6-1)直径尺寸小于原结构孔直径尺寸,在定位柱(6-1)外圆面及底座(6)上端面粘贴一层脱模布(3),脱模布粘贴后的定位柱(6-1)直径仍小于原结构孔直径,将定位柱(6-1)穿过清洁处理后的结构孔,然后在待修复结构孔与定位柱(6-1)之间环空区域中填充胶液(5),胶液填充面高于原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钊朱子红赵天永崔展博罗文兵葛明奎王峰李云峰李婷婷宁腾飞王杰郭建铎张浩任飞张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