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邦善专利>正文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机构,齿轮箱的主轴通过链轮和曲柄连杆与从动轴相连,从动轴上固定设有导向槽和气泵,横梁横担在导向槽上,螺杆垂直穿过横梁,螺杆底部设有滑轮,滑轮置导向槽内,横梁侧面固定有滑轨,滑轨内设有两组滑块,插秧钳的根部分别固定在两组滑块上,气泵的活塞杆固定在横梁上,横梁上水平固设另一气泵,该气泵的活塞杆通过曲柄连杆机构与固定插秧钳的两组滑块连接以控制插秧钳张合,两气泵分别与两个气阀连通,两个气阀外接压缩机,主轴上设有分别控制两个气阀通气状态的两个凸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取秧和插秧是通过两个气泵控制自动完成,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机构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机构。
技术介绍
:水稻的插秧一是要将秧苗插植到一定的深度,二是秧苗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目前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人员劳动强度大,插秧效率低,漂秧现象严重;经检索,发现一种纯机械式自动插秧机,它是在机架上设有一个框架,框架上安装可以滑动的秧钳,通过插秧机构及其驱动机构驱使秧钳向下插秧,这种插秧机虽然实现了快速插秧,但是其整体结构(特别是向下插秧机构及其驱动机构)相当复杂,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气动自动完成取秧与插秧的插秧机构,安装该插秧机构的水稻插秧机不仅操作简便、插秧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机构,主要包括齿轮箱3、机架4、插秧钳13和秧篓5,秧篓5固定在机架4上,插秧钳13前端位于秧篓5的出秧口14下方,齿轮箱3的主轴6通过链轮7和曲柄连杆8与从动轴9相连,从动轴9两端通过轴承11伸人机架内侧的滑槽10内,轴承11在滑槽10内往复运动,从动轴9上固定设有导向槽12和气泵1,横梁15横担在导向槽1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机构,主要包括齿轮箱(3)、机架(4)、插秧钳(13)和秧篓(5),秧篓(5)固定在机架(4)上,插秧钳(13)前端位于秧篓(5)的出秧口(14)下方,其特征在于:齿轮箱(3)的主轴(6)通过链轮(7)和曲柄连杆(8)与从动轴(9)相连,从动轴(9)两端通过轴承(11)伸入机架内侧的滑槽(10)内,轴承(11)在滑槽(10)内往复运动,从动轴(9)上固定设有导向槽(12)和气泵(1),横梁(15)横担在导向槽(12)上,螺杆(16)垂直穿过横梁(15),螺杆(16)底部设有滑轮(18),滑轮(18)置导向槽(12)内,横梁(15)侧面固定有滑轨(17),滑轨(17)内设有两组滑...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插秧机的插秧机构,主要包括齿轮箱(3)、机架(4)、插秧钳(13)和秧篓(5),秧篓(5)固定在机架(4)上,插秧钳(13)前端位于秧篓(5)的出秧口(14)下方,其特征在于:齿轮箱(3)的主轴(6)通过链轮(7)和曲柄连杆(8)与从动轴(9)相连,从动轴(9)两端通过轴承(11)伸入机架内侧的滑槽(10)内,轴承(11)在滑槽(10)内往复运动,从动轴(9)上固定设有导向槽(12)和气泵(1),横梁(15)横担在导向槽(12)上,螺杆(16)垂直穿过横梁(15),螺杆(16)底部设有滑轮(18),滑轮(18)置导向槽(12)内,横梁(15)侧面固定有滑轨(17),滑轨(17)内设有两组滑块(19)、(20),插秧钳(13)的根部分别固定在滑块(19)和滑块(20)上,气泵(1)的活塞杆(21)固定在横梁(15)上,横梁(15)上水平固设气泵(2),气泵(2)的活塞杆(22)通过曲柄连杆机构(23)与固定插秧钳(13)的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邦善
申请(专利权)人:陈邦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