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361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过滤器,用于水体净化领域,包括底面封闭的桶体,桶体内设有将桶体的内腔分隔为多层过滤间隔的透水隔层,各过滤间隔内均放置过滤材料,桶体的底端侧壁外接导管并通过导管与一小室导通,小室内放置连接气泵的气石,小室的顶端设有引导气流排出的导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气动式循环水流设计,替代传统泵水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容易组装、清洗,低能耗,造价低,此外,分层设计的过滤间隔以同时执行物理和生物二种净化方式,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也可根据净化标准的不同,灵活选择,从而实现工作能力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过滤器
本技术用于水体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过滤器。
技术介绍
过滤器是水族缸必备的配套设备,小型养殖池也常常采用,其功能是净化水质。 目前,国际和国内常用的过滤设备主要有:砂缸、过滤槽、外置过滤桶、生化棉过滤 器、内置过滤盒。不同种类的过滤器其净化水质的方式和能力有所不同,适用环境也有所差 别。 大多数上述过滤装置同时采用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二种方式工作,各有侧重面。 所采用的物理净化一般为滤网或海绵过滤掉水中悬浮的有形污染物,或者辅助以活性炭吸 附微粒污染。所采用的生物过滤则是依靠附着基上着生的硝化菌,将水体中的NH3、NH/或 N02_转化为危害很小的NCV,使水体内NH3、NH4+和N02_的浓度保持在对水生动物安全的范 围内。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上述过滤装置在使用时,均需通过水泵等机械叶片扰动水流 通过过滤机构,以完成过滤过程,这样的原理设计使得整个装置的造价较高,且不易清洗。 此外,上述过滤装置制作后,净化工作能力便固定不变,不能够在净化标准更改后进行相应 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造价低、容易组装、工作能力可调、容易清 洗、低能耗的水体过滤器。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体过滤器,包括底面封 闭的桶体,桶体内设有将桶体的内腔分隔为多层过滤间隔的透水隔层,各过滤间隔内均放 置过滤材料,桶体的底端侧壁外接导管并通过导管与一小室导通,小室内放置连接气泵的 气石,小室的顶端设有引导气流排出的导流管。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桶体的侧壁包括由上至下分体设置的多 段挡圈,各挡圈和挡圈底部的透水隔层连接形成分体设置并呈笼屉状的过滤间隔。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两相邻过滤间隔在对接处设有连接结 构,连接结构包括在下方过滤间隔挡圈的上边沿形成的环形卡槽和在上方过滤间隔挡圈的 下边沿形成的可与环形卡槽配合的环形卡凸。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过滤材料包括位于上数第一层过滤间隔 内的化学纤维棉毡或海绵、位于上数第二层过滤间隔内的粒状活性炭以及位于上数第三层 过滤间隔内的微孔陶瓷小球。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在上数第一层过滤间隔的顶端设有保护 罩,保护罩为硬质的筛网。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过滤隔层为聚乙烯网。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水体过滤器使用时,直接整体置于水族缸或水槽中,当 连接小室的气泵开始工作后,小室内的气石喷出大量气泡,气泡带动其周围的水通过导流 管向水面冲去,因需从周围的水填补冲向水面的那部分水留下的空间,而使桶体内的水通 过导管不断流向小室,因此形成了从桶体顶部向底部直至小室的水流。水流经过最上层过 滤间隔时,悬浮颗粒、絮团被海绵或化学纤维棉毡阻拦,水流进入下一层过滤间隔时,未被 上一层阻拦的微小颗粒被活性炭吸附,水流进入更下一层过滤间隔,与附着于硝化细菌附 着基表面的硝化细菌接触,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根被转化为硝酸根,毒性大为减弱,以同时 执行物理和生物二种净化方式,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本技术采用气动式循环水流 设计,替代传统泵水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容易组装、清洗,低能耗,造价低,此外,分层设计 的过滤间隔层数以及过滤间隔内填充物的种类数量则可根据净化标准的不同,灵活选择, 实现工作能力可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过滤器,包括底面封闭的桶体1,桶体1 内设有将桶体1的内腔分隔为多层过滤间隔11的透水隔层2,透水隔层2为聚乙烯网,各过 滤间隔11内均放置过滤材料,桶体1的底端侧壁外接导管3并通过导管3与一小室4导通, 小室4内放置连接气泵的气石,小室4的顶端设有引导气流排出的导流管5。过滤材料包括 位于上数第一层过滤间隔11内的化学纤维棉毡或海绵、位于上数第二层过滤间隔11内的 的粒状活性炭以及位于上数第三层过滤间隔11内的微孔陶瓷小球。其中,化学纤维棉毡或 海绵的形状与过滤间隔11内部空间平面形状一致,大小与过滤间隔11的内部平面吻合,边 缘与桶体1侧壁无空隙,铺设的厚度接近过滤间隔11的层高;粒状活性炭平铺在上数第二 层过滤间隔11内,如果过滤间隔11底部的透水隔层网目过大,加一层网目较小的筛网,防 止活性炭粒从底部漏掉,粒状活性炭铺设的厚度与过滤间隔11的层高接近。 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桶体1的侧壁包括由上至下分体设置的多段挡 圈12,各挡圈12和挡圈底部的透水隔层2连接形成分体设置并呈笼屉状的过滤间隔11。两 相邻过滤间隔11在对接处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在下方过滤间隔11挡圈12的上边 沿形成的环形卡槽13和在上方过滤间隔11挡圈12的下边沿形成的可与环形卡槽13配合 的环形卡凸14。 本水体过滤器使用时,直接整体置于水族缸或水槽中,当连接小室的气泵开始工 作后,小室4内的气石喷出大量气泡,气泡带动其周围的水通过导流管5向水面冲去,因需 从周围的水填补冲向水面的那部分水留下的空间,而使桶体1内的水通过导管3不断流向 小室4,因此形成了从桶体1顶部向底部直至小室4的水流。水流经过最上层过滤间隔11 时,悬浮颗粒、絮团被海绵或化学纤维棉毡阻拦,水流进入下一层过滤间隔11时,未被上一 层阻拦的微小颗粒被活性炭吸附,水流进入更下一层过滤间隔,与附着于硝化细菌附着基 表面的硝化细菌接触,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根被转化为硝酸根,毒性大为减弱,以同时执行 物理和生物二种净化方式,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本技术采用气动式循环水流设计, 替代传统泵水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容易组装、清洗,低能耗,造价低,此外,分层设计的过滤 间隔11层数以及过滤间隔内填充物的种类数量则可根据净化标准的不同,灵活选择,实现 工作能力可调。 此外,在上数第一层过滤间隔11的顶端设有保护罩6,以避免水体中的生物对于 过滤材料的破坏。保护罩6为硬质的筛网,筛网为硬质塑料(PVC)网,弧形向上凸起。 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小室4为硬质塑料(PVC)瓶,导流管5为硬质塑 料(PVC)管,导流管5的顶端套一个塑料弯头,底部套住小室4的瓶颈。 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 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封闭的桶体,所述桶体内设有将桶体的内腔分隔为多层过滤间隔的透水隔层,各所述过滤间隔内均放置过滤材料,所述桶体的底端侧壁外接导管并通过所述导管与一小室导通,所述小室内放置连接气泵的气石,小室的顶端设有引导气流排出的导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封闭的桶体,所述桶体内设有将桶体的内 腔分隔为多层过滤间隔的透水隔层,各所述过滤间隔内均放置过滤材料,所述桶体的底端 侧壁外接导管并通过所述导管与一小室导通,所述小室内放置连接气泵的气石,小室的顶 端设有引导气流排出的导流管。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侧壁包括由上至下分 体设置的多段挡圈,各所述挡圈和挡圈底部的透水隔层连接形成分体设置并呈笼屉状的过 滤间隔。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过滤间隔在对接处设 有连接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学杰胡隐昌牟希东刘超刘奕宋红梅罗渡顾党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