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1808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置于系统的进水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置于系统的出水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配水箱,配水箱内设置导流墙,该配水箱位于系统的进水端,其出水口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的进水管连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粗粒径填料层、中粒径填料层和细粒径填料层;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有排水口,该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填料由左至右依次为粗料层、中料层和粗料层,在此三种填料层的上方还设有一层细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系统的总磷去除效果较好,且出水的pH值碱性低,约为7~9。(*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以钾长石为填料的复合型人工 湿地处理系统。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因具有处理效果好、建设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管 理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近年来,人工湿地基础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得到 了较快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 人工湿地通过基质(填料)截留、过滤、吸附及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完成。传统的人 工湿地在使用中会存在水力高差大,SS(SuspendedSolid,污水中的悬浮物)负荷高,氨氮 和总磷去除率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填料的使用。为了提高人工湿 地的处理能力及氮磷去除效果,从人工湿地设计方面考虑,通常会将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潜 流人工湿地组合形成复合人工湿地。但现有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不够优化,基 质填料的级配不够理想,经系统处理后的出水pH值碱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以钾长石为填料的复合型人 工湿地处理系统。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总磷去除效果较好,且出水的pH值碱性低,约为 7?9。 本技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设置于系统的进水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设置于系统的出水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配水箱(1),配水箱(1)具有一进水口(11)和一出水口(13),其内设置导流墙(14),该配水箱(1)位于系统的进水端,其出水口(13)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的进水管(24)连通;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中的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粗粒径填料层(21)、中粒径填料层(22)和细粒径填料层(23),其中,粗粒径填料层(21)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钾长石,中粒径...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和潜流 人工湿地处理池(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设置于系统的进水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设 置于系统的出水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配水箱(1),配水箱(1)具有一进水口(11)和一出水 口(13),其内设置导流墙(14),该配水箱⑴位于系统的进水端,其出水口(13)与垂直流 人工湿地处理池(2)的进水管(24)连通;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中的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粗粒径填料层(21)、中粒径 填料层(22)和细粒径填料层(23),其中,粗粒径填料层(21)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 钾长石,中粒径填料层(22)的填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 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设有排水口(34),该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中的填料 由左至右依次为粗料层(31)、中料层(32)和粗料层(31),在此三种填料层的上方还设有一 层细料层(33),其中,粗料层(31)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钾长石,中料层(32)的填 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 地处理池(2)中还设有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德清段钧元张倩郑婷伍婵翠李天煜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