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853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锥形叶片、限位环套、导向环套、导向套环以及限位杆;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限位环套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底部;所述锥形叶片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限位环套上,所述锥形叶片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导向环套设置在所述限位环套上方,侧壁紧贴于所述下壳体内壁;所述限位杆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顶部;所述导向套环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内部,紧贴于所述导向环套的内壁;所述导向套环顶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所述导向环套内壁呈梯形,所述导向套环下部呈梯形,与所述导向环套内壁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维护,节约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入阀,尤其涉及一种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
技术介绍
传统吸入阀大都依靠阀体上的橡皮垫来作为主要的密封构件,用于在钻井泵下冲 程中的密封以限制液体的单向流动,因此传统吸入阀对橡胶质的依赖性大,而工作液体中 含有磨砺性颗粒,极易损坏泵阀和阀座的的密封面,造成了传统的吸入阀在使用中需要频 繁地更换;传统泵阀分为球阀、平板阀和盘状锥阀,其中盘状锥阀应用最为广泛,其原理为 阀体和胶皮垫以及阀座作为主要工作构件,通过弹簧使阀体处于常闭状态,在液体通流时, 必须活塞运动产生的抽吸力加上液体灌注压力之和大于吸入阀阀体总成的自重和浮簧的 弹力之和,所需的力很大,灵敏度低;传统的吸入阀在液体进入腔体空间时是从阀座与阀体 之间的间隙中,液体的经流路线为N字型,液体进入时首先冲击阀座,然后转向阀体与阀座 的间隙,最后进入腔体,构件对液体的阻力大;传统吸入阀阀体的导向杆上下运动定位性 差,阀盘高速冲击阀座时易产生变形,阀盘变形而引起一系列的变形后导致十字头发生偏 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克服了 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泵阀在使用时皮质构件易磨损的问题,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阀体本 身对液体的阻力作用从而提高了通流效率,结构简单,易维护,节约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工 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锥形叶片、限位环套、导向环套、 导向套环以及限位杆;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限位环套设置在所述 下壳体底部;所述锥形叶片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限位环套上,所述锥形叶片绕所述转轴转 动;所述导向环套设置在所述限位环套上方,侧壁紧贴于所述下壳体内壁;所述限位杆可 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顶部;所述导向套环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内部,紧贴于所 述导向环套的内壁;所述导向套环顶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所述导向环套内壁呈梯形,所 述导向套环下部呈梯形,与所述导向环套内壁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通过销钉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的顶部,所述销钉上设置有 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杆和导向环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上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叶片为3个。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技术保持原有的阀体结构并延用其材料,用锥形可活动叶片固定并密封以 后达到止流作用,实现液体的单向流动,结构简单,易维护,节约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 效率。本技术只使用一个密封垫圈且橡胶垫并非主要密封构件,因此依赖性降低,可避 免频繁更换,节省了资源与劳动力;本技术在上冲程阶段,液体灌注时,所需的力大大 减小,灵敏度高,且叶片在关闭后,依靠液力作用使锥形叶片进一步密封,液力越大,密封性 越好,因此,上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本技术三叶片打开后,液体直向流入,构件对液体 的阻力与传统阀体相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小,并且极大地增加了有效通流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型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所示,一种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8、锥形叶片3、 限位环套4、导向环套5、导向套环9以及限位杆10 ;所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8连接形成密 闭空间;所述限位环套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底部;所述锥形叶片3通过转轴11连接在所 述限位环套4上,所述锥形叶片3绕所述转轴11转动;所述导向环套5设置在所述限位环 套4上方,侧壁紧贴于所述下壳体1内壁;所述限位杆10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环 套5顶部;所述导向套环9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5内部,紧贴于所述导向环套5的内壁;所 述导向套环9顶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10 ;所述导向环套5内壁呈梯形,所述导向套环9下 部呈梯形,与所述导向环套5内壁匹配。 优选的,限位环套4与下壳体1螺纹固定,以轴与锥形叶片3连接并限制锥形叶片 3的开合角度。 优选的,导向环套5与下壳体1螺纹固定,导向套环9在其内孔做上下往复运动并 与限位环套4联合限制锥形叶片3的开合角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10通过销钉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5的顶部,所述销钉上设置 有弹簧12 ;所述弹簧12位于所述限位杆10和导向环套5之间。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1上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垫圈2,在锥形叶片3闭 合时起密封作用,防止液体的漏失。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的,锥形叶片3为3个。 优选的,锥形叶片3在闭合时接触面部分粗糙度设置为0. 8um,以减小水利损失, 下部与密封垫圈2接触部位设置凸起,在闭合时使其密封性更佳。 本技术阀体的工作原理可随往复泵的上下冲程分为两部分。在其上冲程时, 往复泵的缸体容积随着活塞的移动而扩大,形成真空度,液体靠推力从下至上推开吸入阀 三个锥形叶片3,液体经吸入阀腔体进入液缸,直至上冲程结束;活塞继续运动,下冲程开 始,导向套环9引导三个锥形叶片3离开上死点并在液体形成的推力下迅速闭合,随着活塞 的继续运动,压力逐渐增大,液体对锥形叶片3的推力也随之增大,从而使锥形叶片3更加 契合,密封性更好,实现了液体的单向流动。至此,往复泵完成了一次吸入排出。 导向套环9帮助锥形叶片3离开上死点,防止锥形叶片3打开后与限位环套4和导 向环套5产生贴壁现象无法闭合,其工作原理为:在其上盘液体形成压力后,弹簧12被 压缩,限位杆10和导向套环9整体开始向下移动,下部锥形环空导向锥形叶片3离开上死 点,一旦上盘液体压力消失,在弹簧12的作用下迅速复位,不影响锥形叶片3的再次打开。 安装时需把导向套环9从导向环套5的内孔穿入后连接至限位杆10,再将限位杆 10安装至销钉上,此时销钉上已安装有弹簧12。 综上所述,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泵阀在使用时皮质构件易磨损的 问题,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阀体本身对液体的阻力作用从而提高了通流效率,结构简 单,易维护,节约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8)、锥形叶片(3)、限位环套(4)、导向环套(5)、导向套环(9)以及限位杆(10);所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8)连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限位环套(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底部;所述锥形叶片(3)通过转轴(11)连接在所述限位环套(4)上,所述锥形叶片(3)绕所述转轴(11)转动;所述导向环套(5)设置在所述限位环套(4)上方,侧壁紧贴于所述下壳体(1)内壁;所述限位杆(10)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5)顶部;所述导向套环(9)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5)内部,紧贴于所述导向环套(5)的内壁;所述导向套环(9)顶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10);所述导向环套(5)内壁呈梯形,所述导向套环(9)下部呈梯形,与所述导向环套(5)内壁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叶片式钻井泵吸入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8)、锥形叶片(3)、 限位环套(4)、导向环套(5)、导向套环(9)以及限位杆(10);所述下壳体(1)与上壳体(8) 连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限位环套(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底部;所述锥形叶片(3)通过 转轴(11)连接在所述限位环套(4)上,所述锥形叶片(3)绕所述转轴(11)转动;所述导向 环套(5)设置在所述限位环套⑷上方,侧壁紧贴于所述下壳体⑴内壁;所述限位杆(10) 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5)顶部;所述导向套环(9)设置在所述导向环套(5) 内部,紧贴于所述导向环套(5)的内壁;所述导向套环(9)顶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恩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