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933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20:19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外单元(20)包括热交换器(25)、底框架(8)及盖子(14)。热交换器(25)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具有:多个扁平管(2),这多个扁平管(2)被排列成侧面相对;集管集合管(6),该集管集合管(6)与各扁平管(2)连接;以及多个翅片(4),这多个翅片(4)与扁平管(2)接合。在热交换器(25)中,在扁平管(2)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扁平管(2)的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底框架(8)对热交换器(25)进行载置。盖子(14)从下方覆盖集管集合管(6)的下端部(6a)。盖子(14)具有将从集管集合管(6)与盖子(14)的间隙进入的水排出至外部的排水开口(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技术介绍
在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报告了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45029)那样在集管集合管下端设置聚丙烯制的盖子或筐形状的电蚀防止体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该结构中,在顺着集管集合管而来的水进入盖子或在底框架(泄水盘)中积存有水的情况下,水从筐形状的网眼状部分浸入,水与集管集合管接触而可能发生集管集合管的电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使用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且不易受到金属腐蚀的影响。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底框架、盖子。热交换器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扁平管、集管集合管及多个翅片,其中上述多个扁平管被排列成侧面相对,上述集管集合管与各扁平管连接,上述多个翅片与扁平管接合。在热交换器中,在扁平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扁平管的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底框架对热交换器进行载置。盖子从下方覆盖集管集合管的下端部。盖子具有将从集管集合管与盖子的间隙进入的水排出至外部的第一排水结构。此处,通过将盖子盖住集管集合管的下端,并将水排出用的开口部设于盖子,能将从集管集合管与盖子的间隙进入的热交换器的结露水排出至外部,从而能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作为上述排水结构,可列举出开口、缺口、槽等。在热交换器的结露水中包含有冷凝水、雨水等。作为盖子的材料,从能稳定载置集管集合管并具有耐水性、防振性的观点来看,橡胶(橡皮)是较为理想的,能使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丁苯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旭硝子氟橡胶(商品名:AFLAS)、氢化丁腈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橡胶为硬度50左右的较硬橡胶是较为理想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盖子由底面部和侧面部构成,第一排水结构设于侧面部。此处,排水结构设于盖子侧面,因此,能采用较大的排水结构,能进一步有效地将从集管集合管与盖子的间隙进入的热交换器的结露水排出至外部,从而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本专利技术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第一排水结构是开口。该开口的底面设于比集管集合管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开口的底面从内侧朝外侧向下方倾斜。此处,在盖子的侧面设置开口,开口的底面比集管集合管下端低,在开口的底面存在倾斜,因此,能进一步有效地将进入盖子内的结露水排出至盖子外并引导至底框架,从而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本专利技术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在底面部的与底框架相对的面设有凸部。此处,利用盖子提高加固集管集合管下端,因此,即便结露水积存于底框架,也能防止集管集合管浸渍于水中,从而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另外,能防止积存于底框架的结露水流入盖子内而与集管集合管接触。本专利技术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在凸部设有第二排水结构。此处,能将进入盖子内的结露水从盖子的下部的排水结构朝底框架引导,因此,能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作为上述排水结构,可列举出开口、缺口、槽等。本专利技术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的室外单元的基础上,盖子被设计成在其与集管集合管之间没有供水进入的间隙。此处,即便结露水积存于底框架,集管集合管的下端也不会与水接触,因此,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通过将盖子盖住集管集合管的下端,并将水排出用的开口部设于盖子,能将从集管集合管与盖子的间隙进入的热交换器的结露水排出至外部,从而能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排水结构设于盖子侧面,因此,能采用较大的排水结构,能进一步有效地将从集管集合管与盖子的间隙进入的热交换器的结露水排出至外部,从而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在盖子的侧面设置开口,开口的底面比集管集合管下端低,在开口的底面存在倾斜,因此,能进一步有效地将进入盖子内的结露水排出至盖子外并引导至底框架,从而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在本专利技术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利用盖子提高加固集管集合管下端,因此,即便结露水积存于底框架,也能防止集管集合管浸渍于水中,从而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另外,能防止积存于底框架的结露水流入盖子内而与集管集合管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能将进入盖子内的结露水从盖子下部的排水结构朝底框架引导,因此,能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在本专利技术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即便结露水积存于底框架,集管集合管的下端也不会与水接触,因此,能进一步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制冷剂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拆下了顶板、左侧板、右前板及右后板的状态下的示意立体图。图3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示意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盖子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盖子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图7是在图5的盖子上载置有集管集合管的状态下的VII-VII剖视图。图8是变形例B的盖子的主视图。图9是变形例C的盖子的俯视图。图10是变形例C的盖子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被利用为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1)室外单元的示意结构在图1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图1是表示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20的立体图。室外单元20设置于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对象空间(室内)的外部,大致长方体箱状的壳体50的内部被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隔板(未图示)分割为送风机室和机械室。该室外单元20经由制冷剂连通配管(未图示)与配置于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单元(未图示)连接。室外单元20主要包括:大致箱状的壳体50;室外风扇(未图示);具有热交换器、压缩机、阀、配管等以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回路构成零件(未图示);以及进行运转控制的电气元件单元(未图示)。在壳体50上形成有位于前表面51的中央部及左部的吹出口,被室外风扇送出的空气从吹出口朝前方吹出。壳体50除了顶板57、右后板56、右前板55之外,还具有左侧板54和底框架8。符号60是安装于壳体50的外侧的风扇格栅。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拆下了顶板、左侧板、右前板及右后板的状态下的示意立体图。在底框架8上载置有热交换器25,在其前面配置有室外风扇35。此外,由隔板58分隔开,朝向左侧为送风机室,右侧为机械室。室外热交换器25通过其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冷凝或蒸发。室外热交换器25全都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室外热交换器25以与壳体50隔着适当的空间的方式或以将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25),该热交换器(25)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所述热交换器(25)包括多个扁平管(2)、集管集合管(6)及多个翅片(4),并使在所述扁平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所述扁平管的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多个扁平管(2)被排列成侧面相对,所述集管集合管(6)与各所述扁平管连接,所述多个翅片与所述扁平管接合;底框架(8),该底框架(8)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载置;以及盖子(14),该盖子(14)从下方覆盖所述集管集合管的下端部(6a),所述盖子具有将从所述集管集合管与所述盖子的间隙进入的水排出至外部的第一排水结构(1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06 JP 2012-0227081.一种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器(25),该热交换器(25)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所述热交换器(25)包括多个扁平管(2)、集管集合管(6)及多个翅片(4),并使在所述扁平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所述扁平管的外部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多个扁平管(2)被排列成侧面相对,所述集管集合管(6)与各所述扁平管连接,所述多个翅片与所述扁平管接合;底框架(8),该底框架(8)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载置;以及盖子(14),该盖子(14)从下方覆盖所述集管集合管的下端部(6a),多个所述扁平管(2)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所述集管集合管(6)以在上下方向上立起的方式进行设置,所述盖子具有将从所述集管集合管与所述盖子的间隙进入的水排出至外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贵司星加启太郎升井友洋上総拓也下田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