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9209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若干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的阵列,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T字形电极主体及对称分布的,且连接所述电极主体的若干电极支体,以形成对称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两部分,所述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相邻三驱动电极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且所述驱动电极的电极支体设置在与其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的相邻电极支体的间隙处。还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感应层的图形结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交错排列的方式,增大了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区域,使电极间的电容耦合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目前最新的信息输入设备,它能简单、方便、自然地实现人机交互,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交互设备;电容式触摸屏具有触摸反应灵敏、支持多点触摸等优点。单层ON-CELL电容式触摸屏具备轻薄、制作成本低、触控显示一体化等优点。其中支持框贴的单层ON-CELL电容式触摸屏,因为它的Cover贴合材料便宜、工艺简单,易于返工等优点,广受终端客户的青睐。相对于面贴(Coverlens全贴合),在框贴结构中,由于Coverlens与Touchsensor之间存在一层空气层,空气的介电常数明显小于其他材质(如LOCA液态光学胶),减弱了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场感应(即电容耦合),从而导致触摸信号明显减小,牺牲了原有的触摸性能。为了增强触控信号,现有的做法是:单纯的增加单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二维尺寸(长度和宽度),相应地也就增大了相邻电极间的中心间距,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两指最小分辨间距明显增大,线性度明显变差,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触控性能。因此,如何在不改变整个On-Cell触摸屏模组的其他材料的情况下,保证其良好的触摸性能变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改变整个On-Cell触摸屏模组的其他材料的情况下,保证其良好的触摸性能。(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的阵列,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T字形电极主体及对称分布的且连接所述电极主体的若干电极支体,以形成对称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两部分,所述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相邻三个驱动电极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且所述驱动电极的电极支体设置在与其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的相邻电极支体的间隙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各自连接不同的信号线。其中,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在一列上按如下方式排列:任一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一子电极的电极支体插入与其相邻的前一个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插入与其相邻的后一个第二感应电极的第一子电极的电极支体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在一行上按如下方式排列:任一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一子电极的电极支体插入与其相邻的前一个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插入与其相邻的后一个第二感应电极的第一子电极的电极支体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电极支体与电极主体呈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其中,所述电极支体与电极主体呈0度或90度的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信号线围绕第二感应电极的外轮廓走线。其中,每个所述驱动电极各自连接一条驱动电极信号线。其中,还包括位于每行或每列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外围的屏蔽地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感应层的图形结构,驱动电极与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交错排列的方式,增大了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区域,使电极间的电容耦合更好;保证较小的电极间距的同时,减小了驱动电极的走线区域,能够支持框贴,增强了触摸性能,即达到较小的两指最小分辨间距,明显改善线性度和灵敏度。附图说明图1为“双感应电极”的整体结构图(典型实施例);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驱动电极的基本电极单元;图4为感应电极的基本电极单元;图5为图2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若干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的阵列,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如图1~5所示,该结构包括:T字形电极主体(驱动电极主体11、感应电极主体21)及对称分布的且连接所述电极主体的若干电极支体(驱动电极支体12、感应电极支体22),以形成对称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两部分(如图3中实线框和虚线框所示的部分)。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感应电极2和第二感应电极3。相邻三个驱动电极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感应电极2和第二感应电极3,且驱动电极的电极支体设置在与其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的相邻电极支体(第一感应电极2的电极支体或第二感应电极3的电极支体)的间隙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和第二感应电极3各自连接不同的信号线。具体地,所述驱动电极1和感应电极在一行或一列上按如下方式排列:任一所述驱动电极1的第一子电极的电极支体11插入与其相邻的前一个第一感应电极2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22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电极1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11插入与其相邻的后一个第二感应电极3的第一子电极的电极支体22之间的间隙。第一感应电极2连接第一感应信号线2',第二感应电极3连接第二感应信号线3'。每个驱动电极1各自连接一条驱动电极信号线5。其中,屏蔽地线4用于屏蔽外界对电极信号的干扰和相邻感应单元之间的相互干扰。其中,电极支体与电极主体呈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图5中将第一感应电极2和第二感应电极3分解出来示意(以便于理解)。驱动电极1、第一感应电极2和第二感应电极3的形状类似“雪花状”且形状相同,两者交错结合(突出的电极支体相互插入对方的支体间隙中)形成一个基本的电容感应单元;整个触摸屏感应层多个重复的基本单元排列构成,形成多行多列。其中,第一感应信号线2'围绕第二感应电极3的外轮廓走线,这样第一感应信号线2'的走线可以与第一感应电极2、第二感应电极3和第二感应信号线3'设置在同一层,同时又避免了与第二感应信号线3'有交叉。由于包括两个感应电极,这种“双感应”排列方式,即同一列中对应两个感应电极引出点,一个驱动电极和“2×半个感应电极”形成两个基本的电容感应单元。具体如图2中,驱动电极1的上半部分(即第一子电极)与第一感应电极2的下半部分(即第二子电极)形成一个基本的电容感应单元。驱动电极1的下半部分(即第二子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3的上半部分(即第一子电极)形成另一个基本的电容感应单元,在形成相同个数的感应单元时,图2方式的驱动电极1的个数相对少,走线也相对少。因此,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较小的电极间距(即基本单元的中心间距),又减小了驱动电极走线的数量—即“走线区域”(这部分走线区域属于触摸的无效区域,越小越好,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划线的线性度)。因此,在相同的布局面积内,“双感应”排列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排列更多的基本单元,若排布相同数量的驱动电极,“双感应”可以实现较小的电极间距(即基本单元的中心间距),触控效果上达到了较小的两指最小分辨间距。在相同的布局面积内,“双感应”排列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排列更多的基本单元,若要满足相同的电极间距,“双感应”只需要较少的驱动电极,即减小了驱动电极走线的数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雪花状,其中,电极支体与电极主体呈0度90度的夹角,即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还可以均为梳状,各自的梳齿交错插入空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阵列基板。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的阵列,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T字形电极主体及对称分布的且连接所述电极主体的若干电极支体,以形成以电极主体对称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两部分,所述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相邻三个驱动电极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且所述驱动电极的电极支体设置在与其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的相邻电极支体的间隙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各自连接不同的信号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形成的阵列,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T字形电极主体及对称分布的且连接所述电极主体的若干电极支体,以形成以电极主体对称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两部分,所述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相邻三个驱动电极两两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且所述驱动电极的电极支体设置在与其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的相邻电极支体的间隙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各自连接不同的信号线,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信号线围绕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外轮廓走线并且连接至相邻的第一感应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在一列上按如下方式排列:任一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一子电极的电极支体插入与其相邻的前一个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之间的间隙,所述驱动电极的第二子电极的电极支体插入与其相邻的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本银柳皓笛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