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8307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适当地防止在气体排出阀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从此处排出的气体、电解液附着于外部端子或其周边的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壳体,其收容该电极体,且与该电极体绝缘;正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该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正极板电连接;负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且与负极板电连接;气体排出阀,其形成于壳体中的配置有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的区域的相反侧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气体排出阀的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等)等能够充电放电的蓄电元件作为车辆(机动车、机动二轮车等)及各种设备(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等)的动力源使用。这种蓄电元件具备: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电极体、收容该电极体的壳体、配置在该壳体的外表面且与电极体电连接的外部端子。 这种蓄电元件具备在内部压力达到规定以上的值时通过开裂而释放内部压力的气体排出阀。气体排出阀与外部端子共同设置在盖体上(专利文献1、2)。因此,在气体排出阀进行动作时,从气体排出阀排出的气体、或随着该气体的排出而从气体排出阀排出的电解液可能附着到外部端子或其周边。并且,在气体或电解液附着到外部端子或该外部端子的周边时,发生因电位差而产生腐蚀等不期望的状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4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925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在气体排出阀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防止从该气体排出阀排出的气体或电解液附着到外部端子或该外部端子的周边。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收容该电极体,且与该电极体绝缘; 正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该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正极板电连接; 负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且与负极板电连接; 气体排出阀,其形成于壳体中的配置有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的区域的相反侧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该电池的壳体内结构组合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电池的立体图。 图4是该电池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是该电池的短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是盖构件嵌入壳体主体的开口缘部内而使盖构件的周缘与开口缘部的端缘对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盖构件的周缘与开口缘部的端缘被激光焊接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盖构件的周缘与开口缘部的端缘被焊接而使壳体主体与盖构件一体化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将多个该电池整齐排列并一体化而成的电池模块的整齐排列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0是将在图9中由虚线的圆包围的部位分解后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在该电池的底部积存有电解液的样子的示意图。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该电池的壳体内结构组合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该电池的立体图。 图15是该电池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6是该电池的短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7是将多个该电池整齐排列并一体化而成的电池模块的整齐排列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8是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该电池的短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0是将多个该电池整齐排列并一体化而成的电池模块的整齐排列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1是在图20中由虚线的圆包围的部位的放大图。 图22是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3是该电池的短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4是将多个该电池整齐排列并一体化而成的电池模块的整齐排列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5是又一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Ps…电池,I…电极体,10…平坦部,1L...折返部(圆弧部),12…隔离件,13…正极板,14...正极引线部,15...负极板,16...负极引线部,18...线夹构件,2...集电体,20...第一连接部,21...连接片,24...第二连接部,25...贯通孔,3...壳体,30...壳体主体,31...第一壁部, 32…第二壁部,PU P3…第一端部,P2、P4…第二端部,33...第一开口缘部,34…第一开口部,35...第二开口缘部,36...第二开口部,40...第一盖体,41...基部,42...外周部,43…凹部,44…凸部,45...气体排出阀,50…第二盖体,51…贯通孔,53…基部,54…外周部,6…外部端子,60...主体部,61...平坦面,63...铆接部,7...内部衬垫,70...贯通孔,8...外部衬垫,80…凹部,81…贯通孔,M…电池模块,100…隔板,105…固定构件,106…槽部,107…凸部,108…固定构件,110…框架,111…终端构件,112...凸部,113…连结构件,114…遮挡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收容该电极体,且与该电极体绝缘; 正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该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正极板电连接; 负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且与负极板电连接; 气体排出阀,其形成在壳体的配置有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的区域的相反侧的区域。 根据所述结构,气体排出阀形成在壳体中的最远离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两者的区域。因此,在气体排出阀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从该气体排出阀排出的气体及电解液附着到外部端子(正极外部端子、负极外部端子)或其周边。 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一种方案,可以构成为, 壳体具备对置的一对外表面, 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配置在一对外表面中的一方的外表面, 气体排出阀形成在一对外表面中的另一方的外表面。 根据所述结构,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配置于对置的一对外表面中的一方的外表面,气体排出阀形成于对置的一对外表面中的另一方的外表面。因此,气体排出阀形成于壳体中位于最远离配置有正极外部端子及负极外部端子的外表面的区域的外表面。因此,在气体排出阀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从气体排出阀排出的气体及电解液附着到外部端子或其周边。 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另一方案,可以构成为, 壳体具备: 壳体主体,其在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缘部; 第一盖体,其堵塞由第一开口缘部形成的第一开口部, 气体排出阀形成在第一盖体。 根据所述结构,在制造蓄电元件时,能够容易地将气体排出阀形成于第一盖体,因此气体排出阀的形状的自由度增大。 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另一方案,可以构成为, 壳体主体在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缘部,所述另一端为第一开口缘部的相反侧的端部, 壳体具备堵塞由第二开口缘部形成的第二开口的第二盖体。 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另一方案,可以构成为, 第一盖体是该第一盖体的外周部嵌合于第一开口缘部的内周面的板材,且是在壳体主体内呈凸状的板材, 气体排出阀形成于该第一盖体中的、在壳体主体内呈凸状的部分。 根据所述结构,气体排出阀配置在第一盖体中比壳体主体的第一开口缘部的端缘向壳体主体内偏移了的位置。即,气体排出阀成为被第一盖体的外周部、壳体主体的第一开口缘部包围的状态。因此,在气体排出阀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盖体的外周部、壳体主体的第一开口缘部来限制气体及电解液扩散。 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另一方案,可以构成为, 电极体具有将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元件,其中,所述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壳体,其收容该电极体,且与该电极体绝缘;正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该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正极板电连接;负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负极板电连接;气体排出阀,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配置所述正极外部端子及所述负极外部端子的区域的相反侧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7 JP 2013-067567;2013.03.27 JP 2013-067561.一种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蓄电元件具备: 电极体,其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壳体,其收容该电极体,且与该电极体绝缘; 正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该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正极板电连接; 负极外部端子,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负极板电连接; 气体排出阀,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配置所述正极外部端子及所述负极外部端子的区域的相反侧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对置的一对外表面, 所述正极外部端子及所述负极外部端子配置在所述一对外表面中的一方的外表面, 所述气体排出阀形成在所述一对外表面中的另一方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备: 壳体主体,其在一端具有第一开口缘部; 第一盖体,其堵塞由所述第一开口缘部形成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气体排出阀形成在所述第一盖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在另一端具有第二开口缘部,所述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口缘部的相反侧的端部, 所述壳体具备堵塞由所述第二开口缘部形成的第二开口的第二盖体。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盖体是该第一盖体的外周部嵌合于所述第一开口缘部的内周面的板材,且是在所述壳体主体内呈凸状的板材, 所述气体排出阀形成在该第一盖体中的、在所述壳体主体内呈凸状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电极体具有将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层叠多层而形成的层叠构造,并且具备所述正极板及所述负极板的两电极板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板以层叠状态突出而形成的引线部, 所述气体排出阀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该引线部对置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层叠构造通过以呈扁平形状的方式将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卷绕而形成,所述扁平形状具备对置的一对平坦部和将该一对平坦部的端部彼此连接起来的一对折返部,所述引线部中,所述正极板及所述负极板的两电极板中的至少一方的电极板从另一方的电极板的侧端朝向沿着所述电极体的卷绕中心的方向呈卷绕状地突出, 所述气体排出阀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该引线部中的所述折返部对置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引线部具备所述电极体的一端处的正极引线部和所述电极体的另一端处的负极引线部,所述气体排出阀具备:第一气体排出阀,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正极引线部对置的位置;第二气体排出阀,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负极引线部对置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 所述蓄电元件具备:第一集电体,其将所述正极板与所述正极外部端子连接起来;第二集电体,其将所述负极板与所述负极外部端子连接起来, 所述电极体与所述第一集电体及所述第二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的集电体之间的连接部形成在该电极体中偏向配置所述正极外部端子及所述负极外部端子的区域侧的位置。10.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蓄电元件,所述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澄男加古智典宫崎明彦中井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