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透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908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包括一支架及至少一透镜。所述支架具有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应的一底面,所述支架设有贯通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的至少一镂空孔,在每一镂空孔处设有至少一凸缘,且每一镂空孔周围设有由所述底面突出的一围绕壁,所述围绕壁的一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卡榫部,其中所述至少一凸缘较所述至少一卡榫部靠近所述出光面。每一透镜设有一凸环部,所述凸环部可由所述底面向所述出光面纳入所述至少一镂空孔而卡合在所述至少一凸缘及所述至少一卡榫部之间,而使所述至少一透镜对应设置在所述至少一镂空孔中,而不会往出光面脱落,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组装不牢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透镜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缩写LED)灯具及其透 镜组件,尤指一种可替换多种透镜的LED灯具及其透镜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因体积小、耗电量低、使寿命长,以逐渐取代传统灯泡, 被广泛的使用在红绿灯、汽车方向灯、手电筒、手机、照明灯具及电视背光上。 在现有的LED嵌灯或投射灯的应用中,可将多个透镜与支架一体成型,形成一个 多合一透镜组件,接着再与底部的LED光源耦合,而将光投射出。对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例 如需要集中的光束,或者需要不同发散角度的光束角度,则需透过设计透镜的几何形状来 达成。然而,对于生产LED灯具的厂商而言,则需针对各种规格制作各式各样规格的模具, 因此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且不符合成本效益。 因此,后有人提出将透镜与支架分离,再以紧迫方式由外将各种透镜安装在支架 的组装孔中。然而,此种固定方式可能因震动等因素而使得透镜与LED光源脱落,而造成质 量不稳定,并且甚至有砸伤人之虞。 此外,在组装过程中,如欲将多个非对称光型的透镜安装于同一支架时,则需对每 一个透镜进行调整以使得透镜的角度皆在同一方向。然而,此繁杂步骤亦会提高人力成本, 且难以保证对准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透镜组件,其可通过新设 计的支架,而可将透镜由内卡置在镂空孔上,则可解决上述固定不稳的问题,并具有简化 组装过程及防呆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透镜组件包含一支架及至少一透镜。所述支架,具有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 面相对应的一底面,所述支架设有贯通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的至少一镂空孔,在每一镂 空孔处设有至少一凸缘,且每一镂空孔周围设有由所述底面突出的一围绕壁,所述围绕壁 的一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卡榫部,其中所述至少一凸缘较所述至少一卡榫部靠近所述出光 面,所述围绕壁具有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壁的厚度,且其 中所述至少一卡榫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处。每一透镜设有一凸环部,所述凸环部可由所述 底面向所述出光面纳入所述至少一镂空孔而卡合在所述至少一凸缘及所述至少一卡榫部 之间,而使所述至少一透镜对应设置在所述至少一镂空孔中。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透镜用于调整一发光光型,且所述至少一透镜包含将所述发 光光型调整为实质对称形状或实质非对称形状的透镜。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透镜皆为调整该发光光型为实质非对称形状的透镜,且所述 发光光型具有一长轴方向。 进一步,每一透镜在所述凸环部上还凸设有一定位块,而所述围绕壁具有对应所 述定位块的缺口,使得所述定位块卡置在所述缺口中,以固定所述透镜在所述镂空孔中的 方位。 进一步,调整所述发光光型为实质非对称形状的透镜具有一波浪面,所述波浪面 包括多个直条纹,且所有所述直条纹垂直所述长轴方向。 进一步,所述支架的所述出光面上具有一指示标志,用于指示所述发光光型的所 述长轴方向。 进一步,所述指示标志为双箭头标志,且所述双箭头垂直所有所述直条纹。 进一步,所述支架还包括一侧壁,所述侧壁环设在所述支架的所述出光面上,且围 绕在所述至少一镂空孔的外围,以遮挡由所述至少一透镜发出的侧向光线。 进一步,所述侧壁与所述支架一体成型并倾斜于所述出光面。 本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除了包含上述透镜组件外,还包含至少一 LED 光源,所述至少一 LED光源分别设置在所述至少一透镜的入光端。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的支架的凸缘较靠近出光面,因此可由内将透镜嵌 合在凸缘与卡榫部之间,而不会往出光面脱落,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组装不牢靠的问题。另 夕卜,通过透镜上的定位块及围绕壁的缺口的巧妙设计,可使得透镜在镂空孔中不会转动,进 而确保各个LED光源发出的光型皆为同方向,达成了简化组装流程及防呆的目的。此外,在 将透镜组装在镂空孔的过程中,卡榫部所在的第一壁由于厚度较薄,因此有利于形变,进而 可顺利将透镜的凸环部卡合在凸缘与卡榫部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爆炸图。 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架的底视立体图。 图3是围绕壁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透镜组装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4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4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透镜表面及其发光光型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不: 10、发光二极管灯具;100、支架;110、出光面; 112、底面;115、指示标志;116、围绕壁; 1161、壁面;1162、第一壁;1164、第二壁; 1166、凸部;118、侧壁;1181、台阶; 120、镂空孔;122、凸缘;124、卡榫部; 128、缺口;200、透镜;220、凸环部; 240、波浪面;242、直条纹;260、定位块; 290、入光端;300、LED 灯板; 320、LED 光源;330、柱脚; 400、发光光型;420、长轴方向;440、侧向光线; 460、光线;T1、第一壁的厚度;T2、第二壁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透镜组件的具体实施方 式做详细说明。 本技术多个较佳实施例通过所附图式与下面的说明作详细描述,在不同的图 式中,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爆炸图。 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架的底视立体图。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说明,上述图 式的组件并非以实际比例所绘示。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0包含一支架100、至少一 透镜200、一 LED灯板300、至少一 LED光源320以及多个柱脚330,其中支架100及至少一 透镜200组合成一透镜组件。 如图1及图2所示,支架100具有一出光面110与出光面110相对应的一底面112, 其中出光面110即LED光线发出的一侧。支架100设有贯通出光面110及底面112的至少 一镂空孔120。如图2所示,在每一镂空孔120处设有至少一凸缘122,且每一镂空孔120 周围设有由所述底面112突出的一围绕壁116,所述围绕壁116的一壁面1161上凸设有至 少一卡榫部124,其中所述至少一凸缘122较所述至少一卡榫部124靠近所述出光面110。 在此实施例中,镂空孔120的数量是以四个表示。然而,本技术并不限制镂空 孔120的数量,其它数量如三个、五个等也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在此实施例中,凸缘122 与出光面110齐平,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卡榫部124具有斜面,以利透镜200卡入镂 空孔120中。 请再参照图2,围绕壁116具有一第一壁1162及一第二壁1164,围绕壁116是由 第一壁1162及第二壁1164连接而成围绕壁。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壁1162的厚度T1小于 第二壁1164的厚度T2,且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支架,具有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应的一底面,所述支架设有贯通所述出光面及所述底面的至少一镂空孔,在每一镂空孔处设有至少一凸缘,且每一镂空孔周围设有由所述底面突出的一围绕壁,所述围绕壁的一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卡榫部,其中所述至少一凸缘较所述至少一卡榫部靠近所述出光面,所述围绕壁具有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壁的厚度,且其中所述至少一卡榫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处; 至少一透镜,每一透镜设有一凸环部,所述凸环部可由所述底面向所述出光面纳入所述至少一镂空孔而卡合在所述至少一凸缘及所述至少一卡榫部之间,而使所述至少一透镜对应设置在所述至少一镂空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支架,具有一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对应的一底面,所述支架设有贯通所述出光 面及所述底面的至少一镂空孔,在每一镂空孔处设有至少一凸缘,且每一镂空孔周围设有 由所述底面突出的一围绕壁,所述围绕壁的一壁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卡榫部,其中所述至少 一凸缘较所述至少一卡榫部靠近所述出光面,所述围绕壁具有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所述 第一壁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壁的厚度,且其中所述至少一卡榫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处; 至少一透镜,每一透镜设有一凸环部,所述凸环部可由所述底面向所述出光面纳入所 述至少一镂空孔而卡合在所述至少一凸缘及所述至少一卡榫部之间,而使所述至少一透镜 对应设置在所述至少一镂空孔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透镜用于调整一发光光 型,且所述至少一透镜包含将所述发光光型调整为实质对称形状或实质非对称形状的透 镜。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透镜皆为调整所述发光 光型为实质非对称形状的透镜,且所述发光光型具有一长轴方向。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龙魏志铭张秦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雷笛克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