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791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1),其包括就座传感器结构体(91),该就座传感器结构体(91)具有为了检测压力而使用的压敏部,并通过一体发泡成形而配置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1)的座椅衬垫(3)的内部。所述就座传感器结构体(91)从就座面侧以压敏部(51)、第二板状构件(7)、第一板状构件(6)的顺序层叠,所述第一板状构件(6)的刚性度比所述座椅衬垫(3)高,所述第二板状构件(7)的刚性度比所述第一板状构件(6)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详细来说,涉及具备就座传感器的交通工具用 座椅。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介绍
公知有具备就座传感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就座传感器是为了检测乘员就座于 座椅的情况而使用的传感器,配置于座垫内。该就座传感器是为了判断乘员是否就座于 交通工具用座椅而使用的。例如,为了对要求佩用座椅安全带的信号进行显示,或为了选 定使安全气囊鼓起来的座椅,而利用该判断结果。然而,日本特开2005-112335、日本特开 2008-183976中,公开了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将就座传感器配置在座椅衬垫的下部的结构。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183976中,记载了以聚氨酯树脂和就座传感器一体化的方式进行 发泡的技术。此外,在日本特开2005-112335中记载了在就座传感器的上侧或下侧设置刚 性板状构件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若为在座椅衬垫的下部配置就座传感器的结构,则在座椅衬垫的厚度较大 的情况下,存在就座传感器的检测不正常工作的可能性。因此,采用在座椅衬垫的下部配置 就座传感器的结构本身成为剥夺座椅设计的自由度的要因。另一方面,考虑了不在座椅衬 垫的下部而在座椅衬垫的内方、上方设置就座传感器的结构。然而,仅在座椅衬垫的内方配 置就座传感器,存在就座传感器不正常工作的情况。作为该理由,可以推测为与座椅衬垫的 刚性度较低有关。因此,也考虑了在座椅衬垫之上配置刚性板状构件,在其上配置就座传感 器的结构。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存在就座传感器不正常工作的情况。这可以推测为, 在刚性板状构件的下方存在刚性度较低的座椅衬垫的情况下,即使就座,也以刚性板状构 件整体向下方移动的方式作用,因此产生了就座传感器不工作的情况。另外,在将就座传感 器配置于座椅衬垫的上方的情况下,若减薄座椅套,则有可能产生就座传感器的厚度浮现 在表面那样的不良外观。 本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即使在比就座传感器更靠下方处设置形成 座椅衬垫的衬垫材料,也能够使就座传感器正常发挥作用。此外,还另外提供一种交通工具 用座椅,能够使得即使配置了就座传感器也不使座椅设计的自由度降低。 本技术的一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就座传感器结构体,该就座传感器结 构体具有为了检测压力而使用的压敏部,并通过一体发泡成形而配置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 椅的座椅衬垫的内部。所述就座传感器结构体从就座面侧以压敏部、第二板状构件、第一板 状构件的顺序层叠,所述第一板状构件的刚性度比所述座椅衬垫高,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 刚性度比所述第一板状构件低。 根据上述方式,在座椅衬垫的内部,配置刚性度比座椅衬垫高的第一板状构件,在 比所述第一板状构件靠就座面侧处配置刚性度比所述第一板状构件低的第二板状构件,在 比所述第二板状构件靠就座面侧处配置就座传感器的压敏部,因此在从就座面按压就座传 感器时就座传感器也正常地工作。这是因为存在以下两个现象而产生的效果。即,由于第 一板状构件的刚性度比座椅衬垫高,因此从就座面朝向座椅衬垫按压时,能够使一定程度 的支撑力发挥作用以使得就座传感器不过度变形,另外,由于刚性度低的第二板状构件位 于比第一板状构件靠就座面侧处,因此就座传感器能够适度地变形。另外,通过在座椅内部 配置就座传感器,即使增加座椅的厚度也能够使就座传感器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高座椅 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上述方式中,可以的是,所述就座传感器结构体在比所述压敏部靠就座面侧 处层叠有第三板状构件,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和所述第三板状构件与座椅衬垫一体成形。 根据上述结构,在比所述就座传感器靠就座面侧处配置有第三板状构件,所述第 一板状构件和所述第三板状构件与座椅衬垫一体成形,因此能够在发泡成形座椅衬垫时配 置就座传感器,从而能够将就座传感器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另外,由于存在第一?第三板状 构件,因此在发泡成形时也能够抑制就座传感器因热而破损的可能性。另外,第三板状构件 和衬垫构件位于座椅就座面和就座传感器之间,因此在座椅就座面不会显现出就座传感器 的外观,能够提高设计就座面的座椅形状时的自由度。 另外,上述结构中,可以的是,所述第三板状构件的刚性度比座椅衬垫低,且比第 二板状构件高。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三板状构件的刚性度比衬垫构件低,因此能够追随位于比 第三板状构件靠就座面侧处的衬垫构件的变形而变形,由于第三板状构件的刚性度比第二 板状构件高,因此在按压就座传感器时,既能够抑制以过大的面进行按压,又能够抑制以过 小的面进行按压,容易适当地对就座传感器进行按压。 根据本技术的方式,即使在比就座传感器靠下方处设置形成座椅衬垫的衬垫 材料,也能够使就座传感器正常地发挥功能。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特点、优势、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 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 图1是表不将就座传感器配置在座椅衬垫内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截面的图。 图2是表示在层叠体内配置就座传感器后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在第二板状构件上配置就座传感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就座传感器的压敏部变形前的状态和变形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发泡模具中放置座椅套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在座椅套内中注入聚氨酯原液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聚氨酯原液在发泡模具内发泡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聚氨酯原液在发泡模具内发泡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在发泡模具中将上模以及中模取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从发泡模具取出后的成形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中的上下方 向、前后方向等方向如图1所示那样表示就座者的就座姿势状态中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 交通工具用座椅1是利用座椅套4对座椅衬垫3的就座面21进行覆盖后的交通工具用座 椅1,是座椅衬垫3和座椅套4 一体化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另外,是在座椅衬垫3的内 部配置了就座传感器5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是车辆。 本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是在使聚氨酯原液71发泡并固体化而形成的座 椅衬垫3内配置就座传感器5的结构。就座传感器5由作为第三板状构件8的板述材料和 作为第二板状构件7的板坯材料夹持。具体来说,第三板状构件8是刚性度比座椅衬垫3 低的板坯材料。另外,第二板状构件7是刚性度比第三板状构件8低的板坯材料。该第三 板状构件8如图2所示那样,是具备大致长方形的面状部81,并具备从该面状部81连接且 宽度方向比面状部81短的带状部82的结构。另外,第二板状构件7为与第三板状构件8 大致相同的形状。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二板状构件7的一面侧以沿其外周的方式配置热 熔树脂92。使用该热熔树脂92,将第二板状构件7和第三板状构件8粘接,形成为袋形状。 在该成为袋形状的第三板状构件8的面状部81与第二板状构件7的面状部81之间配置就 座传感器5的压敏部51。就座传感器5既不粘接固定在第三板状构件8也不粘接固定在第 二板状构件7,能够一定程度自由地活动。如果是就座传感器5粘接于第二板状构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包括就座传感器结构体,该就座传感器结构体具有为了检测压力而使用的压敏部,并通过一体发泡成形而配置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衬垫的内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所述就座传感器结构体(91)从就座面侧以压敏部(51)、第二板状构件(7)、第一板状构件(6)的顺序层叠,所述第一板状构件(6)的刚性度比所述座椅衬垫(3)高,所述第二板状构件(7)的刚性度比所述第一板状构件(6)低。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9 JP 2013-0709131.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包括就座传感器结构体,该就座传感器结构体具有为了检 测压力而使用的压敏部,并通过一体发泡成形而配置于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衬垫的 内部,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 所述就座传感器结构体(91)从就座面侧以压敏部(51)、第二板状构件(7)、第一板状 构件(6)的顺序层叠,所述第一板状构件(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知己村田义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