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7363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煅烧后石油焦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其结构如下:由四个独立的扇形小水盘组成的环状的水盘(2),扇形小水盘的纵向截面为“厂”字形,每个扇形小水盘上都设置有进水接口(7)和出水接口(6),每个扇形小水盘的斜上方通过一个斜拉支架(3)与各自的立柱(4)连接,环状的水盘(2)设置在卸料盘(5)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其目的是为达到冷却煅后焦至工艺要求温度,并且保证不再有其它杂质进入影响其纯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冷却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廉、使用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煅烧后石油焦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 装直。 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床煅烧炉是一种明显区别于回转窑煅烧炉的煅烧炉设备,此技术是由西德 Marathon油公司和Wise煤公司,在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共同研制开发。至今在欧、 美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煅烧石油焦领域,早已成为一项成熟技术。但是由于欧、美技术封 锁,在我国鲜有应用。回转床煅烧炉具有结构简单、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固定碳 回收率高、煅后焦纯度高等特点。 相比较回转窑煅烧炉冷却机的直接喷水冷却方式,冷却水与煅后焦直接接触,不 仅将水中杂质带入煅后焦中,而且急剧升温的水蒸气也带走了一部分小颗粒煅后焦,使煅 后焦的产量与纯度都大受影响。 现有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采用的是平直腔体结构,这与下落的煅后焦自然形 成的堆积形态不符,即无法大面积的进行接触热传递,故冷却水利用率不高,冷却效果不明 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其目的是 为达到冷却煅后焦至工艺要求温度,并且保证不再有其它杂质进入影响其纯度,本实用新 型结构简单、冷却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廉、使用简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其结构如下:由四个独立的扇形小水盘组成的环 状的水盘,扇形小水盘的纵向截面为厂字形,每个扇形小水盘上都设置有进水接口和出 水接口,每个扇形小水盘的斜上方通过一个斜拉支架与各自的立柱连接,环状的水盘设置 在卸料盘的上方。 上述的每个扇形小水盘均为铁板焊接而成的空心内腔结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 分别开设在每个扇形小水盘的上方与侧方。 上述的立柱设置于每个独立扇形小水盘的外侧。 上述的每个扇形小水盘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各自的立柱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本技术为了提高冷却效率,设计水循环装置内腔为间隙隔断形式,增加水在 腔内行走路途,使水与下壁充分接触,提高冷却效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冷却水不与物料直接接触,即不会使水中物质污染煅后焦,保证煅后焦的纯 度。并且不会由急速蒸发的水蒸气带走煅后焦颗粒,保证了炭回收量。 (2)采用固定式结构,无需旋转与移动,即无需配备驱动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成 本,使用简便。 (3)水循环装置采用分体式设计,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且依附于回转床卸料盘, 不额外占用空间。 (4)立柱与斜拉结构,保证本装置稳固耐用。 (5)煅后焦经本装置冷却后,可满足工艺要求;冷却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水盘位置的俯视图。 图中,1、均温锅,2、水盘,3、斜拉支架,4、立柱,5、卸料盘,6、出水接口,7、进水接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 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其具体结构如下: 由四个独立的扇形小水盘组成的环状的水盘2,扇形小水盘的纵向截面为厂字形,每个扇 形小水盘上都设置有进水接口 7和出水接口 6,每个扇形小水盘的斜上方通过一个斜拉支 架3与各自的立柱4连接,每个扇形小水盘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各自的立柱4连接,环状的 水盘2设置在卸料盘5的上方。每个扇形小水盘均为铁板焊接而成的空心内腔结构,进水 接口和出水接口分别开设在每个扇形小水盘的上方与侧方。立柱4设置于每个独立扇形小 水盘的外侧,起纵向支撑及合并组装连接作用。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其中环状的水盘2由四独立部分组装而成,每部分 均为铁板焊接而成的空心内腔结构,其上方与侧方分别焊接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其中斜 拉支架焊接于水循环装置上方,保证水循环装置的位置与稳定;其中立柱分布于每个独立 扇形小水盘外侧,起纵向支撑及合并组装连接作用。煅后焦由均温锅1下口排出,堆积在 卸料盘5上,形成自然堆积状态,下方形成堆积角,与水盘2斜侧壁紧密结合,立柱4支撑盘 2,斜拉支架3连接水盘2和立柱4,冷却水由进水口 7进入,在水盘2内充分循环吸热升温 后,由出水口 6排出。本技术为了提高冷却效率,设计水循环装置侧壁为倾斜形式,其 角度与煅后焦堆积角一致,当煅后焦由均温锅出口下流而出后,自然堆积到卸料盘上,侧壁 可与堆积物料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充分接触,以便提高冷却效率。本技术为了提高冷 却效率,设计水循环装置内腔为间隙隔断形式,增加水在腔内行走路途,使水与下壁充分接 触,提高冷却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如下:由四个独立的扇形小水盘组成的环状的水盘(2),扇形小水盘的纵向截面为“厂”字形,每个扇形小水盘上都设置有进水接口(7)和出水接口(6),每个扇形小水盘的斜上方通过一个斜拉支架(3)与各自的立柱(4)连接,环状的水盘(2)设置在卸料盘(5)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结构如下:由四个独立的扇形小水 盘组成的环状的水盘(2),扇形小水盘的纵向截面为厂字形,每个扇形小水盘上都设置有 进水接口(7)和出水接口(6),每个扇形小水盘的斜上方通过一个斜拉支架(3)与各自的立 柱(4 )连接,环状的水盘(2 )设置在卸料盘(5 )的上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床卸料平台冷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明张凌海李振国刘桂琴魏秀明董轩杨智生张源源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创联炉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