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646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宽度方向的品质均匀的高密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密度织物的特征在于,其是经纱和纬纱由纤度210~750dtex的合成纤维复丝纱构成、且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2500的范围的平纹组织的织物,该织物端部的经纱方向的外扩率为0~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密度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密度织物,更详细而言,涉及适合于气囊用途的高品质的高密度织 物以及稳定地制作该织物的织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缓和车辆的事故中对人体的冲击,正在推进对汽车等车辆装配气囊。作为在 撞击时因气体等而膨胀从而吸收缓和对人体的冲击的气囊,除了驾驶座用和副驾驶座用气 囊之外,侧面用的帘式气囊、侧气囊、或者膝部用气囊、汽车座椅间气囊、后视窗用帘式气 囊、后部座椅的安全带气囊等逐渐被实用化。进而,为了保护步行者,正在研究装配以向车 辆外侧膨胀的方式装配的气囊等各种气囊。 由于该气囊用织物是安全部件,因此要求构成气囊的织物的品质高度均匀、没有 缺陷,以使万一发生事故时,气囊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另外,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的汽车社会的到来,装配气囊的需求逐渐增加,重要 的是确保其安全性且成本低、品质稳定。 -直以来,气囊采取将平纹织物缝制成袋状而制作气囊的生产方式、在织机的阶 段制成袋织物结构而制作气囊的生产方式。此处,在织造平纹织物、袋织物时,该织物没有 缺陷、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密度不会变化、进而在功能方面来看织物的强度和透气度在 任何部位都均匀对于维持作为安全部件的气囊的品质而言是重要的。另外,缺陷少、能够稳 定生产还会带来低成本且高品质的气囊用织物。 尤其是,在织造气囊用织物之类的高密度平纹织物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尤其 是织物两端的织边部的经纱产生松弛,所织造的织物的织边部与其中央部的密度、透气度 不同;由于织边部的松弛而导致织机的织造性变差,因此要求在品质上、生产上进行改善。 另外,随着织机的高速化、宽幅化,两端的织边部的松弛对织造性造成的影响变大,想要改 良生产效率时,如果不改善织边部松弛,则大多产生织机的停止、织物品质的不均匀等各种 不良情况。 截止至今,提出了稳定地制作高品质的气囊用织物的织造方法,对经纱进行钻研, 提出了例如通过使织物织边部的经纱纤度、纱种类不同,从而使织物的宽度方向的品质均 匀的方法,但其对于解决织边部的经纱的松弛而言不能说是充分的(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和2)。另外,还提出了改变织物织边部的织造组织的方法,但改变组织并不简单,效果也小 (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进而,还提出了通过加工方法来解决织物的织边部的松弛的方法 (参照下述专利文献4),但对于织边部产生褶皱等而言,至今为止的技术并不是根本性的解 决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2362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3025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2-212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10-768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是页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囊用的高密度织物,其目的在于提供宽度方向的品质均匀的高密度 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根 数的、纤度相对于地部的经纱纤度在特定范围内的纤维来作为高密度织物的织边部的加固 线,并使织造时的经纱张力在某个特定范围内,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气囊用织物,从而基于该 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1) 一种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经纱和纬纱由纤度210?750dteX的合成 纤维复丝纱构成、且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2500的范围的平纹组织的织物,该织物端部的 经纱方向的外扩率为0?1. 5。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中央部与端部的经纱密 度差为2. 0根/2. 54cm以下。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部,左右的 两织边部分别使用2?24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加固线。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 部,左右的两织边部分别使用2?10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 为纱罗纱。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宽度为 2. 0m以上。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织物的经 纱和纬纱的纱断面系数为1. 5?4. 0的范围。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为 选自聚酰胺系连续纤维和聚酯系连续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8)根据上述(7)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聚酰胺系连续纤维和聚酯系连 续纤维为选自聚酰胺6连续纤维、聚酰胺66连续纤维、聚酰胺46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连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连续纤维、聚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连续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纤维。 (9)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 序中的经纱张力为〇· 20cN/dtex?0· 45cN/dtex。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中的经纱 的入筘根数为1根/筘齿。 (11)根据上述(9)或(10)所述的高密度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织造工序 至少包括下述(A)和(B)的条件 : (A )使用纬纱为单色用或双色用的喷水织机。 (B)以500rpm以上的织机转速进行织造。 (12)-种气囊,其至少一部分使用了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织物。 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高密度织物和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织造方法制作的高密度织物与通过现有制 法得到的织物相比,会成为织物宽度方向的织造密度、透气度等性能均匀的织物。另外,由 于织边部的经纱松弛的发生也少、织造性也良好,因此还能够充分应对织机的高速化、宽幅 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高密度织物能够实现2m以上的织物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 本专利技术中,外扩率是用于评价织物的褶皱、织物的松弛的特性,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测定。对于在水平平面上铺展的织物,在经纱方向上隔着500mm的间隔,在与经纱成直角的 方向上画2根线,接着,以在与经纱成直角的方向上成为15mm的间隔的方式沿着经纱方向 从织物端向中央画几条线,沿线切取15mm宽X500mm长的短条状的织物。将使该短条笔直 地放置时的长度记为L时,外扩率(F)用下述式表示。 F(%) = (|L-500 1/500) X 100 测定为左右的端部各连续测定10处,将该操作在经纱方向上重复5次,将所得100 处的值进行平均。 本专利技术的高密度织物的外扩率为1. 5%以下。更优选为1. 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 0. 5%以下。通过使外扩率不超过1. 5%,在作为气囊而进行制品化时,透气度的偏差少,因此 气囊展开时的人体、头部的冲击吸收性可如所设计那样地实现,伴随安全上的危险的可能 性受到抑制。外扩率越小越优选。 为了降低外扩率,例如,通过使用特定根数的、纤度相对于地部的经纱纤度在特定 范围内的纤维来作为高密度织物的织边部的加固线,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经纱和纬纱由纤度210~750dtex的合成纤维复丝纱构成、且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2500的范围的平纹组织的织物,该织物端部的经纱方向的外扩率为0~1.5。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1 JP 2013-0580971. 一种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经纱和纬纱由纤度210?750dtex的合成纤维复 丝纱构成、且布面覆盖系数为2000?2500的范围的平纹组织的织物,该织物端部的经纱方 向的外扩率为〇?1. 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中央部与端部的经纱密度 差为2.0根/2. 54cm以下。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部,左右的两织 边部分别使用2?24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加固线。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织边部,左右的两织 边部分别使用2?10根具有地部的经纱纤度的3?30%范围的纤度的纱作为纱罗纱。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织物的宽度为2. 0m以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密度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纱断 面系数为1. 5?4.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野登起男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