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撬组及车身涂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066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撬组,包括至少两个滑撬,所述滑撬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车身定位部,所述底座包括均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车身定位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安装横梁,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横梁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侧部,一个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空间。上述滑撬组使得单个滑撬上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滑撬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空间,进而实现各滑撬之间的堆叠,促使各滑撬在存放时占用的空间更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身涂装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撬组及车身涂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车身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撬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身涂装设备。
技术介绍
滑橇是汽车车身在涂装生产线上输送的载体,其属于机械化输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其在涂装生产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传统技术中,单规格的滑撬一般只适用于同系列或相似系列产品的使用,而在涂装生产线上,滑撬需要输送的车身规格则有很多种,因此,为了保证多种规格的车身能够被顺利输送,可针对每种规格的车身均设置对应的滑撬。此时,整个涂装生产线所需滑撬的数量比较庞大,存放各滑撬时,滑撬占用的空间比较大。 另外,当需要在多种规格的车身之间切换输送时,需要频繁的拆装当前滑撬,以更换与所需输送的车身规格相适应的滑撬,导致人力物力的耗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撬组,该滑撬组的结构使得存放各滑撬时占用的空间较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该滑撬组的车身涂装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滑撬组,包括至少两个滑撬,所述滑撬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车身定位部,所述底座包括均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车身定位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安装横梁,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横梁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侧部,一个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空间。 优选地,在上述滑撬组中,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支撑高度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支撑高度中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纵梁的底部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横梁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以使所述安装横梁上具有纵梁支撑面。 优选地,在上述滑撬组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车身定位部安装于所述横梁上。 优选地,在上述滑撬组中,所述安装横梁上设置有堆叠支撑部,所述堆叠支撑部的顶端为与另一滑撬的所述横梁相作用的支撑端。 [0011 ] 优选地,在上述滑撬组中,在所述滑撬的横截面内,所述堆叠支撑部位于所述安装横梁的中部。 优选地,在上述滑撬组中,所述堆叠支撑部为板件。 优选地,在上述滑撬组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包括前部支撑件和后部支撑件,所述前部支撑件为定位销组件,所述定位销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销,各所述定位销具有互不相同的定位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滑撬组中,所述后部支撑件为支撑块组件,所述支撑块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块,各所述支撑块具有互不相同的支撑位置。 一种车身涂装设备,包括滑撬组,所述滑撬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滑撬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滑撬组包括至少两个滑撬,该滑撬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上的车身定位部,底座包括均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车身定位部包括固定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的安装横梁,以及固定于安装横梁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均位于输送方向的侧部,一个滑撬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滑撬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空间。滑撬组中的滑撬需要存放时,可直接将一个滑撬堆叠于另一滑撬上。 上述滑撬组通过对滑撬结构的改进,使得单个滑撬上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滑撬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空间,进而实现各滑撬之间的堆叠。显然,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提供的滑撬组使得各滑撬在存放时占用的空间更小。 由于上述滑撬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滑撬组的车身涂装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撬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撬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纵梁,12-第二纵梁,13-横梁,14-堆叠支撑部,15-标牌,21-第一安装横梁,22-第二安装横梁,23-第三安装横梁,24-第一定位销,25-第二定位销,26-第一支撑块,27-第二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滑撬组,该滑撬组的结构使得存放各滑撬时占用的空间较小。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含该滑撬组的车身涂装设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撬组包括至少两个滑撬,该滑撬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该底座上的车身定位部,其中: 底座包括均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通常均为直线型梁,两者相互平行,以保证滑撬可带动车身在导轨上移动; 车身定位部用于定位车身,其包括安装横梁、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安装横梁固定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上,由于滑撬的前后均需要与车身定位连接,因此该安装横梁至少为两个;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均固定于该安装横梁上,且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均位于输送方向的侧部,即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布于滑撬的侧边上; 一个滑撬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滑撬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的空间,即各滑撬可相互堆叠以实现存放。 为了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形成前述的空间,第一定位部的内侧边与第二定位部的内侧边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纵梁11与第二纵梁12之间的距离,进而保证一个滑撬可以放置于另一滑撬的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 上述滑撬组通过对滑撬结构的改进,使得单个滑撬上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滑撬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的空间,进而实现各滑撬之间的堆叠。显然,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提供的滑撬组使得各滑撬在存放时占用的空间更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个滑撬堆叠于另一滑撬上后,一个滑撬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支撑另一滑撬的安装横梁,然而,由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与另一滑撬的安装横梁之间的作用面积较小,容易导致相堆叠的滑撬出现破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的支撑高度和第二定位部的支撑高度中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纵梁11的底部和第二纵梁12的底部与安装横梁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以使安装横梁上具有纵梁支撑面。上述第一定位部的支撑高度指的是,单个滑撬中,第一定位部的顶端与安装横梁之间的距离,第二定位部的支撑高度指的是,单个滑撬中,第二定位部的顶端与安装横梁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后,两个滑撬堆叠时,位于上方的滑撬的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直接放置于位于下方的滑撬的安装横梁上,此时两滑撬之间的作用面积相对较大,且下方滑撬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与上方滑撬的安装横梁保持距离,两滑撬不易出现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撬组,包括至少两个滑撬,所述滑撬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车身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均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车身定位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安装横梁,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横梁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侧部,一个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撬组,包括至少两个滑撬,所述滑撬包括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车身定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均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车身定位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上的安装横梁,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横梁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侧部,一个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具有能够容纳另一所述滑撬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撬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支撑高度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支撑高度中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纵梁的底部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横梁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以使所述安装横梁上具有纵梁支撑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撬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车身定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辰向丽琴李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