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245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前罩壳结构复杂且油封易脱落的问题。本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机油泵转子座和水泵连接座,机油泵转子座内设置有一内转子和一设置在内转子前端面的油封,内转子为具有贯穿型轴孔的管状结构,轴孔的内壁面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回油的回油槽。它在轴孔的内壁面设置回油槽,使得安装在转子座上的内转子与发动机的曲轴之间具有间隙,可以直接将润滑机油导回到机油泵,同时给予润滑机油有一个泄压通道,避免润滑机油对设置在内转子前端面的油封压力过大而导致油封脱落或移位,该设计减少在前罩壳的壳体上设置回油孔的工序,结构简单且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通常集成有机油泵,包含壳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内转子轴、机油泵链轮、限压阀等,在壳体上设计有油道,将内转子、外转子装配在壳体上,而发动机在工作时,传动零件的相对运动表面如转子轴与主轴承、活塞与汽缸壁、正时齿轮副等之间必然产生摩擦,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不仅会增大发动机内部的功率消耗,使得零件工作表面迅速磨损,而且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还可能导致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因此,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相对运动表面加以润滑,也就是在摩擦表面覆盖一层润滑油机油,使得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薄的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损耗,减轻机件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所要求的润滑强度也不同,因而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转子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较大,现有的方式通常是采用压力润滑的方式将一定压力的机油输送到摩擦面间隙中,形成油膜保证润滑。机油泵的作用就是为了进行压力润滑和保证机油循环而建立足够油压,从而使得发动机得到必要的润滑。汽车发动机的机油泵一般是转子泵,转子泵包括内转子、外转子、壳体,内转子和外转子在泵壳内偏心设置,壳体内设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发动机工作时带动内转子转动,内转子带动外转子转动,通过内外转子的配合转动,将低压的机油从进油口吸入,变成高压的机油后从出油口排出,但是现有技术的机油泵的结构中,机油泵的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位于转子机构的相对两侧,结构欠紧凑,使得机油泵的体积相对较大,占用空间大,而且为了避免多余的润滑油将设置在机油泵转子座上的油封冲刷挤压移位,还需要设置单独的回油孔进行回油,结构复杂且加工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它结构简单,能将机油泵转子座内的机油输送回机油泵,避免油封移位或受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机油泵转子座和水泵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转子座和水泵连接座集成在壳体上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机油泵转子座内设置有一内转子和一设置在内转子前端面的油封,所述内转子为具有贯穿型轴孔的管状结构,所述轴孔的内壁面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回油的回油槽。 本技术方案中,机油泵转子座和水泵连接座与壳体通过一次成型直接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而且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模具成本低,本技术的内转子具有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的轴孔,该轴孔的内壁面设置回油槽,使得安装在转子座上的内转子与发动机的曲轴之间具有间隙,可以直接将润滑机油导回到机油泵,同时给予润滑机油有一个泄压通道,避免润滑机油对设置在内转子前端面的油封压力过大而导致油封脱落或移位,该设计减少在前罩壳的壳体上设置回油孔的工序,不仅工序更加简单,而且结构更加紧凑、润滑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回油槽为设置方向与轴孔的轴向相平行的直条型槽。直条型槽可以减少由于内转子转动的影响,保证回油的效率。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壳体的正面具有一向外凸起的防尘环,所述防尘环设置在机油泵转子座的外围位置。防尘环环设在机油泵转子座的外侧面,能够有效地避免灰尘、油污等杂质进入到机油泵转子座及油封中,对机油泵转子座及安装在机油泵转子座上的内转子和油封进行保护,避免泄漏延长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防尘环的高度大于机油泵转子座的高度,所述油封设置在机油泵转子座的前端内部,所述油封的前端面不超出机油泵转子座的前端面。机油泵转子座内的内转子与外转子相连,外转子与皮带轮相连,原有的结构中皮带轮罩罩设在机油泵转子座上后,机油泵转子座上的油封与皮带轮罩之间还存在着间隙,灰尘、油污等杂质容易进入到油封中,导致油封不能正常使用,本技术通过增设防尘环,使得皮带轮罩可以盖设在防尘环上且包覆在防尘环的外围,能够更好地避免灰尘、油污能杂质进入到机油泵转子座及油封,造成油封泄漏。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防尘环和机油泵转子座及壳体为集成的一体式结构。集成的一体式结构既保证了结构强度和密封性,又使得前罩壳的加工更加方便,一次成型。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水泵连接座包括用于与水泵相连的连接座一、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相连的连接座二、以及设置在连接座一和连接座二之间具有螺旋状流道的水泵蜗壳。连接座二的位置与汽车发动机的缸体位置相对应,本技术中的壳体可以直接覆盖在发动机的前侧并使得连接座二的与缸体的进水口相连通,即可将水泵的水引流至发动机缸体中,无需额外设置出水管,结构更加简单,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更好,而且螺旋状的水泵蜗壳可以形成叶轮腔结构,对水流进行导向,并能将液体动能转化为静压能,有效地降低流速,降低能量的损耗。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连接座二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所述水泵蜗壳设置在壳体的前侧面并向外凸起,所述螺旋状流道在螺旋的同时向壳体的后侧逐渐倾斜。螺旋状流道向着壳体的后侧倾斜,即螺旋状流道的进水口处的高度大于出水口处的高度,则进入到水泵蜗壳内的水将在回旋的同时向着壳体的内部倾斜,具有向着发动机缸体的运动趋向,该设计在降低流速的同时,保证水流的畅通,避免急转换向而产生的能量损耗,同时水泵蜗壳由壳体的前侧面向外凸起,即增加其内部的流道长度和倾斜角度,更好地实现导向和降低流速的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连接座一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并向外凸起,所述连接座一的进水入口设置在上述凸起的侧面。连接座一向着壳体的后侧凸起,它能够与发动机缸体相抵靠,提高本前罩壳与发动机缸体的连接稳定性,将进水入口设置在连接座一的侧面可以实现节约空间的目的。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壳体底部具有一倾斜设置并与机油泵转子座相连通的进油油道,所述壳体上具有一呈直角状的两段式出油油道,所述出油油道的进油端与机油泵转子座相连通,出油端设置在壳体的后侧面上。倾斜的进油油道的吸入端与位于发动机底部的油底壳相连通,出油端与机油泵转子座相连通,其倾斜设置即有利于润滑机油的吸入,又可以避免润滑机油直吸而导致机油泵转子座内的冲力过大。出油油道的直角状的结构由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及机油泵转子座的安装位置所限定,该连接管路的两段管路分别由壳体的底部及机油泵转子座内对冲连接而成,可以避免由壳体侧壁向机油泵转子座冲孔连接并在冲孔的外壁面设置密封堵,加工更加方便,而且密封性更好。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中,所述壳体内具有一与机油泵转子座相连通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上设置有一限压阀。限压阀能够限制润滑系的油压,防止机油泵转子座内的润滑系油压过高而导致发动机功率消耗增加和油路中密封连接处漏油等问题。该限压阀包括阀栓、弹簧和堵头,其工作原理是:发动机润滑系油路中油压超过规定值时,堵头被推开,多余的润滑油便流回油底壳或机油泵进油口,使油压降低,油压越高,堵头开度越大,流回油底壳的润滑油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的机油泵转子座(2)和水泵连接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转子座(2)和水泵连接座(3)集成在壳体(1)上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机油泵转子座(2)内设置有一内转子(4)和一设置在内转子(4)前端面的油封(7),所述内转子(4)为具有贯穿型轴孔(4a)的管状结构,所述轴孔(4a)的内壁面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回油的回油槽(4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包括壳体(I)以及设置在壳体(I)上的机油泵转子座(2)和水泵连接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转子座(2)和水泵连接座(3)集成在壳体(I)上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机油泵转子座(2)内设置有一内转子(4)和一设置在内转子(4)前端面的油封(7),所述内转子(4)为具有贯穿型轴孔(4a)的管状结构,所述轴孔(4a)的内壁面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回油的回油槽(4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4b)为设置方向与轴孔(4a)的轴向相平行的直条型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的正面具有一向外凸起的防尘环出),所述防尘环(6)设置在机油泵转子座(2)的外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环(6)的高度大于机油泵转子座(2)的高度,所述油封(7)设置在机油泵转子座(2)的前端内部,所述油封(7)的前端面不超出机油泵转子座(2)的前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环(6)和机油泵转子座(2)及壳体(I)为集成的一体式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罩壳,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仁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九谊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