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1089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所述液晶取向剂其是含有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进行反应而获得的聚酰胺酸或其衍生物、及溶剂而成的溶液,且所述溶剂含有由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至少1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取向剂不易引起室温下的粘度变化、且不会产生涂布取向剂时的凹陷或经制膜的取向膜的白化。另外,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取向剂所形成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稳定性良好。进而,具有所述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残像特性优异。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的烷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液晶显示元件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取向剂及液晶显示 元件。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易引起室温下的粘度变化、且不会产生涂布取向剂时 的凹陷(cissing)或经制膜的取向膜的白化的液晶取向剂,及具备由该液晶取向剂所获得 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元件是在设置有透明电极或金属电极的基板表面形成包含聚酰胺酸、聚 酰亚胺等的液晶取向膜来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用基板,将2片液晶显示元件用基板对向配置 并在其间隙内形成液晶层而制成夹层构造的单元。通常,对形成在电极上的聚酰亚胺膜的 表面进行所谓的摩擦处理来制作所述液晶取向膜。另外,也利用不进行摩擦的垂直取向 膜、照射偏光紫外线(Ultraviolet,UV)的光取向膜等。 通常,取向膜的形成采用印刷法或喷墨法,但伴随最近的液晶显示元件的高品质 化,形成取向膜时的印刷不均已对显示特性带来影响,确保良好的制膜性变得更重要(参 照专利文献1等)。 在取向膜制膜时所看到的制膜不良的原因之一可列举室温下的取向剂的粘度下 降。由于液晶取向剂的印刷在室温下进行,因此由粘度下降所引起的膜厚不均等正成为问 题。另外,涂布取向剂时产生凹陷而容易产生针孔等的现象、或者取向剂吸湿而导致取向剂 本身或取向膜发生白化的现象也成为问题。进而,已知所述液晶取向膜的膜厚不均、针孔、 白化现象与液晶面板的取向性、残像特性的不佳有关(参照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37222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274772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9/14810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取向剂,其不易引起室温下的粘度变化、且不会 产生涂布取向剂时的凹陷或经制膜的取向膜的白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 晶显示元件,其具有由该取向剂所获得的液晶取向膜、残像特性优异、且取向稳定性良好。 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的构成。 [1] 一种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含有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进行反应而获 得的聚酰胺酸或其衍生物、及溶剂而成的溶液,且所述溶剂含有由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 合物的至少1个: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含有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进行反应而获得的聚酰胺酸或其衍生物、及溶剂而成的溶液,所述溶剂含有由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至少1个: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的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4 JP 2013-0520011. 一种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其是含有使四羧酸二酐与二胺进行反应而获得的聚 酰胺酸或其衍生物、及溶剂而成的溶液,所述溶剂含有由下述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至 少1个:(A) 式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的烷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为 选自由下述式(A-1)?式(A-6)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组中的至少1个,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为 选自由式(A-1)、式(A-4)及式(A-6)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组中的至少1个。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含有选自 不良溶剂的群组中的至少1个,所述不良溶剂包含:乙二醇碳酸酯、1,2-丙二醇碳酸酯、1, 3_丙二醇碳酸酯、2-甲基-1,3-丙二醇碳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丁基溶纤剂)、乙二醇单 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乙二醇单苯醚、乙二醇苯醚乙酸 酯、乙二醇甲基苯醚、乙二醇乙基苯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 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苯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 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丙醚、 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醚、三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十二烷基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 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甲基苯醚、丙二醇 单乙醚、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单苯醚、丙二醇单丙醚、二丙二 醇二甲醚、二丙二醇单丙醚、三丙二醇二甲醚、三丙二醇二乙醚、乙酸正丙酯、乙酸丁酯、乙 酸戊酯、乙酸正己酯、乙酸环己酯、乙酸2-甲基环己酯、丙酸正丁酯、2-羟基-异丁酸甲酯、 2_甲基戊酮_2,4-二醇、叔丁醇、三乙基甲醇、叔戊醇、1-甲基环己醇、2,5-二甲基己烷-2, 5-二醇、正丁醇、双(3-甲基丁基)醚、二正戊醚(二戊醚)、4_庚酮、5-壬酮、2,6_二甲 基-4-庚酮、乙酸4-甲基-2-戊酯、乳酸丁酯、乳酸异戊酯、乳酸正丁酯、二丙二醇甲醚、 4-羟基-4-甲基-2-戊酮(二丙酮醇)、甲基-3-甲氧基丙酸酯、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 苄醇、苯乙醇、1- 丁氧基-2-丙醇、2-(2-甲氧基丙氧基、)丙醇、乙酸2-羟基乙酯、2,4-戊 二酮、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糠醇、四氢糠醇、3-甲基-3-甲氧基丁醇、1,3-二氧戊环、丙 酸异戊酯、异丁酸异戊酯、二异戊醚、丁酰苯、及二异丁基酮。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含有选自 包含N-烷基-2-吡咯烷酮类、N-环己基-2-吡咯烷酮、内酯类及1,3-二烷基-2-咪唑烷 酮类的良溶剂的群组中的至少1个。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良溶剂为选自N-甲基-2-吡 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环己基-2-吡咯烷酮、γ-丁内酯、及1,3-二甲基-2-咪 唑烷酮中的至少1个。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二胺进行反 应的四羧酸二酐为选自由下述式(AN-I)?式(AN-VII)及式(PAN-1)?式(PAN-8)所表示 的四羧酸二酐的群组中的至少1个:式(AN-I)、式(AN-IV)及式(AN-V)中,X独立为单键或-CH2-; 式(AN-II)中,G 为单键、碳数 1 ?20 的亚烷基、-C0-、-0-、-S-、-S02-、-C(CH3)2-*-C( cf3)2-; 式(AN-II)?式(AN-IV)中,Y独立为选自下述的三价的基团的群组中的1个,结合键 与任意的碳连结,所述基团的至少1个氢可由甲基、乙基或苯基取代;式(ΑΝ-ΙΙΙ)?式(AN-V)中,环Α为碳数3?10的单环式烃的基团或碳数6?30的 缩合多环式烃的基团,所述基团的至少1个氢可由甲基、乙基或苯基取代,连接在环上的结 合键与构成环的任意的碳连结,2根结合键可与同一个碳连结; 式(ΑΝ-VI)中,X1(l为碳数2?6的亚烷基,Me表示甲基,Ph表示苯基; 式(AN-VII)中,G1(l独立为-0-、-COO-或-OCO-,而且,r独立为0或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二胺进行反应的四羧酸 二Bf 为选自由下述式(ΑΝ?)、式(ΑΝ?3)、式(ΑΝ?)、式(ANU)、式(ΑΝ-3-1)、 式(AN-3-2)、式(AN-4-1)、式(AN-4-5)、式(AN-4-6)、式(AN-4-17)、式(AN-4-21)、式 (AN-4-26)、式(AN-4-30)、式(AN-9-1)、式(AN-13-1)、式(AN-16-1)及式(PAN-1)所组成的 群组中的至少1个:式(AN-4-17)中,m为1?12的整数;式(AN-13-1)中,Ph表示苯基。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四羧酸二 酐进行反应的二胺为选自由下述式(DI-1)?式(DI-16)、式(DIH-1)?式(DIH-3)、式 (DI-31)?式(DI-35)及式(PDI-1)?式(PDI-12)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1个:式(DI-1)中,G2°为-CH2-,至少1个-CH2-可被-NH-、-0-取代,m为1?12的整数, 亚烷基的至少1个氢可被-OH取代; 式(DI-3)及式(DI-5)?式(DI-7)中,G21 独立为单键、-順-、4〇13-、-0-、-5-、-S-S-、-S02-、-CO-、-COO-、-CONH-、-conch 3-、-c(ch3)2-、-c(cf3)2-、-、-o-(ch 2) m,_0_、_N(CH3) _(CH2)k_N(CH3) _、_(0_C2H4)m, _0_、_0_CH2_C(CF 3)2_CH2_0_、 _0_C0_(C ,-⑶-0^-0)-0-((?)^ , -o-⑶, , -、-C〇-(CH2)k-NH-(CH2) k-、-(NH-(CH2)m, )k-NH-、-C〇-C3H6-(NH-C3H 6)n-C〇-或-S-(CH2)/ -S-,m,独立为 1 ?12 的 整数,k为1?5的整数,n为1或2 ; 式(DI-4)中,s独立为0?2的整数; 式(DI-6)及式(DI-7)中,G22 独立为单键、-〇-、-3-、-〇〇-、-(](013)2-、-〇(^3) 2-、或碳 数1?10的亚烷基; 式(DI-2)?式(DI-7)中的环己烷环及苯环的至少1个氢可由-F、-C1、碳数1?3的 亚烷基、_〇CH3、-OH、-CF3、-C02H、-CONH 2、-NHC6H5、苯基或苄基取代,此外,在式(DI-4)中,环 己烷环及苯环的至少1个氢可由下述式(DI-4-a)?式(DI-4-e)取代; 键结位置未固定在构成环的碳原子上的基团表示在所述环上的键结位置任意,-NH2在 环己烷环或苯环上的键结位置为除G21或G22的键结位置以外的任意的位置;式(DI-4-a)及(DI-4-b)中,R2° 独立为氢或-CH3 ;式(DI-11)中,r为0或1 ; 式(DI-8)?式(DI-11)中,键结在环上的-NH2的键结位置为任意的位置;式(DI-12)中,R21及R22独立为碳数1?3的烷基或苯基,G23独立为碳数1?6的亚 烷基、亚苯基或经烷基取代的亚苯基,w为1?10的整数; 式(DI-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野裕子田村典央小口雄二郎山内孝浩久田梨香
申请(专利权)人:捷恩智株式会社捷恩智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