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英一专利>正文

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9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其结构特征包括有机架上的2个地轮、传动装置、多个拔秧手及与之配合的多个推动杆、横向分秧板、纵向送秧的送秧轮、棘轮摆杆和棘轮、完成导秧的落秧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秧苗落地成行均匀分布。另外,结构简单,成本低,增产幅度大,特别适于山区半山区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水稻钵苗移栽技术是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总的发展趋势,其工作方式为人工和机械两种,人工插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产量低;机械插秧一般为抛秧方式,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秧苗分布不均匀、无规律,给后期田间管理造成困难,出现不应有的减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秧苗落地成行均匀分布的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包括有2个地轮、1个与地轮同轴的主动链轮、1个被动链轮,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还包括有多个推动杆、与推动杆相应的多个拔秧手、1个送秧轮、多个横向分秧板和落秧板,所述的多个推动杆相互平行但不处在同一平面、环绕分布在被动链轮的轮轴上,所述的多个拔秧手行固定在机架上部的上轴上,每个推动杆控制相应的每个拔秧手一合一张从而完成抓秧和放秧过程,在送秧轮的送秧轮轴的一端设有棘轮和棘轮摆杆,棘轮摆杆上设有回位弹簧,棘轮摆杆一端与被动链轮的轮轴上设有的送秧碰杆相对应配置,多个横向分秧板相互平行固定在送秧轮上部的机架上,固定在机架上的落秧斗设在多个拔秧手相应的下侧。上述的每个推动杆前端为凹型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包括有2个地轮、1个与地轮同轴的主动链轮、1个被动链轮,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多个推动杆、与推动杆相应的多个拔秧手、1个送秧轮、多个横向分秧板和落秧板,所述的多个推动杆相互平行但不处在同一平面、环绕分布在被动链轮的轮轴上,所述的多个拔秧手行固定在机架上部的上轴上,每个推动杆控制相应的每个拔秧手完成抓秧和放秧过程,在送秧轮的送秧轮轴的一端设有棘轮和棘轮摆杆,棘轮摆杆上设有回位弹簧,棘轮摆杆一端与被动链轮的轮轴上设有的送秧碰杆相对应配置,多个横向分秧板相互平行固定在送秧轮上部的机架上,固定在机架上的落秧斗设在多个拔秧手相应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力水稻钵苗行栽机,包括有2个地轮、1个与地轮同轴的主动链轮、1个被动链轮,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多个推动杆、与推动杆相应的多个拔秧手、1个送秧轮、多个横向分秧板和落秧板,所述的多个推动杆相互平行但不处在同一平面、环绕分布在被动链轮的轮轴上,所述的多个拔秧手行固定在机架上部的上轴上,每个推动杆控制相应的每个拔秧手完成抓秧和放秧过程,在送秧轮的送秧轮轴的一端设有棘轮和棘轮摆杆,棘轮摆杆上设有回位弹簧,棘轮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一
申请(专利权)人:李英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